而這邊甄嬛剛回到碎玉軒便遇到了正在搬回來的浣碧。
浣碧已然搬回碎玉軒了。
浣碧自然還是殷勤地給甄嬛請安。
浣碧給莞嬪娘娘請安。
甄嬛本就氣憤見了浣碧自然沒好氣。
甄嬛你我同在嬪位,不必請安了。一別數(shù)年,禧嬪怎么先前不來,如今又搬回來了?
浣碧陪著笑。
浣碧娘娘榮耀回宮,臣妾怕是想去碎玉軒拜訪都排不上號呢!得娘娘召見才能去呢!這回好了,臣妾搬回來了便是日日相對了。
其他人說榮耀回宮還可以算是客氣,浣碧一開口便變味了,她們倆如今同在嬪位,也不知是誰更加尷尬呢?
甄嬛恨透了浣碧,卻也面上不表露太多。
甄嬛碎玉軒隨時歡迎禧嬪這位舊客。
甄嬛身邊跟著的是從前伺候過甄嬛的宮女,她年齡還小又蒙甄嬛之恩倒也敢開口:“只是禧嬪娘娘別走錯了屋子,娘娘當年的那一間屋子如今可是奴婢在住呢?!?/p>
卻不想浣碧也不生氣,對著她道。
浣碧那本宮還要多謝這位姑娘了,替本宮守住了從前的回憶。
甄嬛不愿多做糾纏,便想進去。
而浣碧輕輕在甄嬛耳邊開口。
浣碧長姐,這幾年若無我?guī)鸵r爹,你猜你娘和你妹妹會怎么樣?若無我在皇上面前得寵,你以為爹爹他們還能堅持到你回宮?
甄嬛微微抬眼,直視浣碧。
甄嬛你的意思本宮還要謝你?
浣碧臣妾怎么敢呢?只是小姐這樣恨臣妾,早知道臣妾便不該管夫人和二小姐,讓她們香消玉殞便是了。
甄嬛深吸一口。
甄嬛你。。。
浣碧臣妾告退了,以后臣妾日日與小姐住同間宮室還怕沒有相處的時日嗎?
眉莊因著陵容才得了協(xié)理六宮之權,又在甄嬛出宮之前多有齟齬,其實她并不贊同甄嬛想帶回朧月的想法。
在多次眉莊的懇勸中,甄嬛只覺心灰意冷,畢竟自己的姐妹如今為另外的人說話,又想著朧月是她的骨肉至親卻不能在身邊,倒是眼見的憔悴了。
皇上見狀大為心疼,多去碎玉軒陪伴,只是到底身懷有孕也不便總霸著皇上,倒是便宜了同宮室的浣碧許多。
果然皇后挪浣碧回碎玉軒,也還有這一層在。
漫怡真不知皇上有時在想什么,這邊同純元一號替身剛剛談情說愛后,轉而晚上歇在純元二號替身處。
皇后自然是最了解純元的人,有皇后點撥,浣碧在爭寵路上自然事半功倍,雖無甄嬛心思聰慧,但到底聽皇后的,也不錯。
甄嬛一邊帶不回朧月,一邊又要受氣,越發(fā)消瘦,只是肚子越發(fā)大,宮里又都傳聞莞嬪肚子大,四個月就快要趕上六個月的孕肚。
宮里多難聽的風言風語都有,眉莊知大概皇上和太后亦聽到后,便著意打擊了這些流言,以正后宮之風。
貞貴人、康常在都被眉莊罰了三個月的月銀。
而甄嬛亦反擊了皇后,將危月燕沖月的帽子扣給了瓜爾佳文鴛。
便一如原劇中對陵容那般。
漫怡心中覺得這后宮如此熱鬧,皇后有浣碧、瓜爾佳文鴛、白貴人,這甄嬛有敬妃,還有搖擺不定的眉莊,但只要甄嬛的槍口是對著皇后不是對著漫怡的,眉莊就還是站在甄嬛這邊的。
自甄嬛回宮后,漫怡便著意放著權給林姑姑,想要她幫忙最后反咬皇后一口,自然還得要她得到點甜頭,又讓致浩派人去結交林姑姑的養(yǎng)子,看能否套些話出來。
皇上這一日來看安思,安思已過半歲,小眼睛滴溜溜的亂轉,咿咿呀呀地蹬著小腿。
漫怡笑著看二人的互動,皇上亦抱起安思。
皇上這幾年宮里人丁興旺了一些,只是朕還是最喜歡咱們的孩子。
漫怡坐在皇上身側。
洛漫怡安思確實討喜的很,比澤兒小時候要淘氣的多,澤兒是個沉穩(wěn)性子,卻不想妹妹倒是個活分的。
皇上拍了拍安思的背,又讓安思靠在懷里。
漫怡輕輕笑道。
洛漫怡這些年宮里孩子多了起來,皇上這抱孩子的手法可是嫻熟許多了。
皇上將安思輕輕放在搖籃里。
皇上這些日子宮里關于嬛嬛的流言很多,多虧了你跟眉兒處置這些小人。
洛漫怡臣妾倒沒做什么,都是惠姐姐的功勞,不過皇嗣這樣的大事除了皇上和太后,其他人的確沒資格說。
皇上輕輕皺了眉頭,倒的確甄嬛的肚子要比尋常四個月大了很多。
洛漫怡皇上想什么呢?
皇上無事,朕想著這兩年弘時倒是該成婚了。
只會長高的三阿哥。。。
洛漫怡三阿哥?皇上不用擔心,臣妾想皇后娘娘應早有安排。
皇上那你弟弟的婚事呢?致浩才干頗好,朕一直想為他指婚,他倒是懂規(guī)矩,說要聽你的洛幕的。
洛漫怡弟弟確實是懂事的,皇上為他看中了哪家的姑娘?
皇上朕為你弟弟選了他同屆狀元李志宇的嫡親妹妹。
李志宇與致浩可以說是朝中新貴,李志宇父親為戶部尚書,自己又做了刑部侍郎,若兩家結為姻親,更是可以為皇上所用。
皇上素日便總是稱贊李志宇與致浩年紀輕輕,差事卻辦的極好。
漫怡心中滿意但不可太露聲色,因為這樣的聯(lián)姻太過顯赫,可如今是皇上提出來的,便名正言順多了。
漫怡起身行了禮。
洛漫怡李家姑娘極好,可臣妾怕弟弟是庶出配不上這位妹妹。
皇上握住了漫怡的手扶她起來。
皇上你先前總是說不分嫡庶,都是你的親弟弟,皇貴妃的親弟弟如何配不上她?
洛漫怡如此,那臣妾便多謝皇上美意了。
皇上朕再讓皇后加封你的母親為一品夫人,如今你位列皇貴妃也是應該的。
漫怡晃了晃神,母親的這份榮耀其實也是多半來源于致浩的爭氣,母親最不喜歡的庶子,倒比她嫡親的兒子更讓她榮耀。
這樣的婚事的確是門好婚事,只是漫怡的母親便是頭一個心里不太甘愿的,庶子得了這樣好的婚姻,嫂子心里也不好受,嫂子家世中等,可是敵不過這位新科狀元的妹妹家。
最后還是致瀟幫著勸了母親,洛戴氏萬分不情愿可畢竟是皇上指婚,也只得同意。
這位哥哥的心胸確實不同往人。
洛家將與李家結親這般消息傳遍了后宮,這無疑是一次強強聯(lián)合的親事,漫怡這般有家世有子嗣,倒讓皇后不敢再裝病下去。
而皇后剛好起來,祺嬪這頂危月燕沖月的帽子便更加坐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