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第五十八章:
【原文】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譯文】
如果以寬厚仁慈的心態(tài)來治理國家的話,那百姓就會淳樸善良;如果以嚴酷兇狠的方式來治理國家的話,那百姓就會奸猾狡詐。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如果有誰知道福與禍的衡量標準的話,那他便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以至正反而成了邪,善反而成了惡。
人們困惑于福與禍之間,已經(jīng)由來已久。
因此,有“道”之人處世要做到方正不傷人,棱角不刺人、直率不放肆,明亮不耀眼。
【注釋】
“悶悶”是指:寬厚仁慈。
“淳淳”是指:樸實善良
“察察”是指:嚴酷兇狠。
“缺缺”是指:奸猾狡詐。
“其極”是指:福與禍的衡量標準。
“復為”是指:反而變成
“人之迷”是指:人們困惑于福與禍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