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與義
?。?090—1158),字去非,號簡齋,洛陽(今屬河南)人。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登上舍甲科。曾任中書舍人等職,又任參知政事。以詩聞名。早期作品受黃庭堅、陳師道的影響頗深,故時人亦視其為江西派。后經靖康之變,目睹亡國現(xiàn)實,詩風傾向杜甫,反映現(xiàn)實,多感憤沉痛之音。風格清婉秀麗。有《無住詞》十八首。
臨江仙
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閑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賞析】
這是一首名作。上闋追憶二十多年前在洛陽故鄉(xiāng)歡聚的豪暢歡樂。下闋抒發(fā)國事滄桑、身世飄零的感慨。用筆空靈,內涵豐富。
虞美人
余甲寅歲自春官出守湖州,秋杪,道中荷花無復存者。乙卯歲,自瑣闥以病得請奉祠①,卜居青墩鎮(zhèn)。立秋后三日行,舟之前后如朝霞相映,望之不斷也。以長短句記之。扁舟三日秋塘路,平度荷花去。病夫因病得來游,更值滿川微雨洗新秋。
去年長恨拏舟晚②,空見殘荷滿。今年何以報君恩?一路繁花相送到青墩。
【注解】
?、佻嶊Y:代指宮門。
?、趻傊郏籂恐?,乘船。
【賞析】
作者上年(甲寅年)任湖州知府,第二年(乙卯年)二月入朝,后托病辭職,卜居青墩。這首詞就是描述了辭職赴青墩及任知府時沿途的所見所感。詞中蘊寓著復雜的情感。
虞美人
大光祖席,醉中賦長短句
張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吟詩日日待春風,乃至桃花開后卻匆匆。
歌聲頻為行人咽,記著樽前雪。明朝酒醒大江流,滿載一船離恨向衡州。
【賞析】
這首詞是在餞別宴上所作。上闋抒寫不忍離別之情,追述二人的友誼。下闋寫宴席上的情景,想像別后的愁思。全詞首尾呼應,結構完美,語壯情深。
楊萬里
?。?124—1206),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江西吉安)人。宋高宗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歷任太常博士、太子侍讀。光宗朝,提為秘書監(jiān)。力主抗金,遇事剛直敢言,終以憂憤國事而卒。詩與陸游、范成大、尤袤齊名,而又自成一家,時稱“誠齋體”。詞作不多,語言通俗,清新自然。有《誠齋集》。
好事近
七月十三日夜登萬花川谷望月作
月未到誠齋①,先到萬花川谷②。不是誠齋無月,隔一庭修竹。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絕,看十五十六。
【注解】
?、僬\齋:作者的書齋名。
?、谌f花川谷:作者的花園名。
【賞析】
這是一首詠月詞。上闋寫月色,用花竹比擬作者高潔的人格,寓意深長。下闋以月自托,表現(xiàn)詞人對美的憧憬和追求。詞作構思巧妙,自然清新,曲折地表露出一種高雅的情趣。
昭君怨
詠荷上雨
年夢扁舟花底,香滿西湖煙水。急雨打篷聲,夢初驚。
卻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還聚。聚作水銀窩,泛清波。
【賞析】
這是一首詠物詞,寫夢中泛舟西湖,花底所見的景色。詞人觀察入微,藝術地再現(xiàn)了雨打荷葉的生動景象。詞作構思新奇,活潑自然,使人如臨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