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一大早就起床到了片場,因為要提前做造型了,而且羅云熙的頭發(fā)必須染回來。朱一龍的造型其實不需要多大改變,因為他現(xiàn)在的發(fā)型還有氣質(zhì),都和書里描述的大學(xué)教授沈巍一樣儒雅溫柔,當他換上服裝出來時,其實羅云熙有點看呆了,溫文爾雅,斯文俊秀,身長玉立,又帶有文人傲骨,感覺用更多的詞都難以形容那種感覺。朱一龍在前方看著羅云熙淺淺的一笑,羅云熙那一剎那覺得身邊的世界都要化了。
因為重生前的世界里,趙云瀾的角色是有胡子的,其實朱一龍很難想象那樣的畫面。所以看到眼前羅云熙的造型時,其實也有點驚艷,沒有胡子,干干凈凈的臉,黑色服帖的頭發(fā),同樣的服裝但是感覺很不一樣,說不上來,但實際上和原著里描寫得很像,“這人叼著根煙手插在褲兜里,身材高挑,肩膀端正,濃眉、深眼窩,高眼窩,十分英俊”,沒來由地看著他笑了一下,對方也回之以微笑,很明媚的笑容,此刻趙云瀾還是羅云熙。
旁邊的造型師小柯看著遠處的兩人,覺得深感安慰,兩位主角實在太好看了,太有感覺了,父母在老家那邊給自己找了個鐵飯碗的工作,執(zhí)意讓她回老家發(fā)展,雖然反抗過,但是父母年齡大了,只好妥協(xié),但在這之前她要完成這部劇的造型,她很早就喜歡鎮(zhèn)魂這本小說了,而且知道是朱一龍來演時,其實很激動,因為她很早就是他的粉絲了。后來換了另一位主演羅云熙,她始終記得當年追劇小何以琛的青春歲月。所以她果斷爭取了這次的機會,說實話,以她的實力這次的收入基本可以說為愛發(fā)電了,所以話語權(quán)還是比較高的,包括力排眾議不要給趙云瀾給弄胡子,她要一手打造她心目中的趙云瀾和沈巍,這一切值得。
“過幾天這邊要下雨,天氣不是很好,趁今天天氣好,我們會先拍外景,沈巍在陽臺初見趙云瀾的場景,還有沈巍接蛋糕。所以兩位主演準備一下注意情緒的拿捏”
“好”,兩位主演還有群演們認真地聽著導(dǎo)演的話,對于劇情細節(jié)的一些闡述,
朱一龍對于初見時的那種情緒把握得很好,一鏡到底,讓導(dǎo)演和其他人都驚了這樣的人才居然到現(xiàn)在還沒火,沒天理啊。羅云熙快開拍的半個月前才拿到劇本的,實際上給他準備的時間并不多,但表現(xiàn)得實在可圈可點,壞笑的時候痞帥痞帥的,顏值和小說里的描述的其實很吻合:“英俊、有刀刻一樣略顯瘦削但線條利索的輪廓。”,那種散漫,漫不經(jīng)心的feel呼之欲出,初見時看他那么乖巧,導(dǎo)演還以為起碼得NG好幾次才行,事實證明,這次的兩位主演給他了太多驚喜,賭五毛辣條,他倆遲早有一天會爆火,藏不住。
“龍哥,我剛剛表現(xiàn)得怎么樣,我有點緊張,我看了好幾遍小說,書里寫得太好了,其實有點擔心演不出那種感覺來”。導(dǎo)演一喊卡,羅云熙就湊到朱一龍跟前了,羅云熙知道自己是個小透明,導(dǎo)演怕自己沒準備好,演技可能跟不上,所以大部分今天拍的劇情都是沈巍,還有其他人的。
“你很好,和書里的趙云瀾很像,很貼合,不過劇本里改變了很多設(shè)定和人物形象,而且一些地方的邏輯不是很順,可能會對你理解劇情有影響,還需要多研究,只要一沒事,你隨時可以找我跟你對戲,我也需要磨練演技,共同進步”,朱一龍看著忐忑的羅云熙笑著說。
聽到這些安慰的話,羅云熙內(nèi)心十分感動,因為他明顯感覺到和朱一龍演技的差距,有些地方羅云熙自己都能感覺到有缺陷,時不時地NG,朱一龍總是會夸他,還慢慢給自己捋劇本邏輯,一點點引導(dǎo)自己。何其幸運當初爭取了這個角色,和這樣的前輩一起演戲。
“龍哥,你明明比我大不了,怎么這么好,好讓人有安全感,我好想抱抱你嗎?”,羅云熙誠懇地說道,
“???”,朱一龍懵了,可是還沒反應(yīng)過來,就已經(jīng)被熊抱上了,懷里的人還不停地說抱起來好有安全感哦,所以現(xiàn)在是個什么情況。身邊的人都哇哦起來,亮晶晶地看著他們。沒辦法拍戲嘛,劇組里的人再怎么滴都看過原著,不由得腦補了一出好戲,不過也都沒多想,畢竟是糙老爺們,直男的快樂你不懂。但是旁邊的造型兼化妝師沐柯要暈倒到了,媽耶,KDL,火速掏出手機,偷偷地拍了張照。給自己多年的姐妹抹茶醬發(fā)去。別問正常人為啥叫這個名字,因為他姐妹就喜歡這個調(diào)調(diào),一發(fā)去,小姐妹就狂發(fā)表情包,還有啊啊啊啊啊地刷屏了。她知道自己姐妹還是有操守的,不會宣揚出去。所以才這么放心,畢竟這種快樂如果不馬上分享出來,會憋壞的。她不知道的是,這次分享收獲了一個堅挺的CP紛紛頭,即使到最后黑料滿天飛時,這個粉頭也依然站在身后,收集證據(jù)反擊,帶領(lǐng)大家守護著兩位哥哥。
但是羅云熙抱朱一龍的這個場景也被有些職黑拍去,下通告,說羅云熙出道時和自己組合的成員曖昧不清,麥麩惡心,現(xiàn)在又蹭同劇組演員朱一龍熱度,不過這篇報道并沒有濺起太大水花,只有少數(shù)幾個跟風的評論,很快就翻篇了,也為之后埋下了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