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金兵大將耶律石可不簡單,曾是遼國守城之名將。遼國被金國吞并之時被俘,金兀術見過他的本領,心中暗喜,于是將其收為義子。
耶律石為了報答金兀術的知遇之恩,也是全力回報,率領金兵四處征戰(zhàn),所到之處,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打的宋軍聞風喪膽。
可沒想到這一槍挑盡天下將,平生從未遇敵手的耶律石,沒能死在宋軍的將領手下,卻死在了梁山水泊流寇的手里。
金兀術暗想,雖說這梁山泊曾有一百零八位好漢,為大宋征遼,殺得遼國丟盔棄甲,落荒而逃。
可是方臘一戰(zhàn)之后,梁山好漢只剩下一般,而這一半的好漢又被宋徽宗、蔡京、高俅等人害死,逃亡。
金兀術實在不知道如今這梁山是哪位好漢還有這般本領,竟是如此厲害打死了自己的征宋大將耶律石。
金兀術沉思良久,想著耶律石乃是自己的義子,又是征宋大將。若是大將身死而不報仇,一來動搖軍心,二來助長宋軍威風。所以無論如何這個仇非保不可。
可是梁山賊寇有多少人數(shù),還不知曉,若是貿然進攻,只怕不妥。于是乎金兀術率領三千人馬駐扎在梁山泊不遠處的一處小鎮(zhèn)里,又派小兵送信回營,等待大軍前來支援。最后又派出探子暗中四處了解地形,查探梁山賊寇的情況。
這一切,其實早被梁山好漢察覺,此時梁山大祭剛過,人人心中燃燒著一團烈火,“殺貪官、殺韃子!”全寨上下人人躍躍欲試,只等頭領一聲令下,殺下山寨,將金兀術等金兵殺得片甲不留。
然而所有人都沒有察覺出,阮小七焦躁不安的神情。
原來在阮小七得知金兀術帶著金兵駐扎山下小鎮(zhèn)之時,心知只靠他梁山山寨的兄弟抵擋金兵,只怕心有余而力不足兮。
于是他寫下書信派往另兩個山寨,鳳凰山和玄武山,希望這兩山寨的頭領能放下芥蒂,齊心合力共抗金兵。
奈何派去送信的兄弟到如今也沒有回來,顯然是有情況,阮小七實在不知道這兩個山寨的頭領打底打著什么主意。
待到夕陽西下,涼風襲人,阮小七看著天色漸漸黑了,可是始終不見送信的兄弟歸來,阮小七越加焦躁。
阮小七氣的將手一揚,嗖的一聲一道寒光閃射,三只袖鏢叭地飛出釘在碼頭的旗桿上,排成一個“一”字。聲音驚動了山寨嘍啰,連忙將二頭領王大狀、‘入云龍’公孫勝和‘神醫(yī)’安道全兩位老將請來。
四人交談之間,便聊到如今戰(zhàn)事,安道全主張金兵壓境,不如學曹孟德之舉,借康王旗號以令天下,組織大宋的軍力,全力對抗金兵。
公孫勝卻覺得金兵氣盛,宋軍軟弱無能,倒不如暫避鋒芒,等機會成熟、準備妥當再全力反攻。
王大狀則表示聽阮小七的,阮小七怎么說他就怎么做,是生是死都無所謂。只求對的起天地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