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良玉對絲綢有著獨到的眼光,她親自前往江南水鄉(xiāng),挑選最上乘的蠶絲,與當地的織娘合作,設計出既古典又不失時尚感的綢緞面料。這些面料色彩豐富,圖案精美,無論是用于制作華服,還是日常的服裝,都能讓人眼前一亮。
“綺夢綢莊”開業(yè)不久,便因其獨特的設計和卓越的品質贏得了廣泛的贊譽。城中的貴婦們紛紛前來挑選心儀的布料,有的甚至不遠千里而來,只為定制一套專屬于自己的絲綢華服。
黃良玉不僅注重產品的品質,更將誠信與服務視為店鋪的生命線,她親自接待每一位顧客,傾聽她們的需求,力求讓每一位顧客都能滿意而歸。
祝英齊對于黃良玉的這一新事業(yè)同樣給予了全力支持。他利用祝加在商業(yè)的經驗和資源,幫助“綺夢綢莊”拓展市場,吸引更多的客戶和合作伙伴。同時,他也成為了黃良玉最堅實的后盾,在她遇到困難和挑戰(zhàn)時,總是第一時間站出來,與她并肩作戰(zhàn),共同面對。
隨著時間的推移,黃良玉的生意是越做越大,而祝英齊,始終是她最堅實的依靠與最親密的伙伴。兩人在商海浮沉中相互扶持,共同成長,不僅讓“玉顏坊”與“綺夢綢莊”成為了城中乃至全國知名的品牌,更在彼此的心中種下了更加深厚的情感之樹。
黃良玉沒有忘記初心,她深知自己的成功離不開社會的支持與幫助。因此,她開始積極參與慈善事業(yè),用賺來的錢資助貧困學子,建立女子學堂,鼓勵更多女性追求知識,實現自我價值。她還設立了手工藝人培訓項目,幫助那些因戰(zhàn)亂或貧困而失去生計的人們重拾技藝,重新融入社會。
祝英齊對黃良玉的善舉深感驕傲,他更是身體力行,與她一同投身于公益事業(yè)中。兩人攜手并肩,成為了城中人人稱頌的大善人。
黃良玉因此得到了祝家人的認可,與祝英齊正式定下了婚約,他們舉行了一場盛大的婚禮,結為了夫妻。
可惜的是好景不長,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祝家莊的寧靜被打破,軍隊的鐵蹄聲震碎了夜的寂靜。
黃良玉與祝英齊匆匆步入客廳,只見火光映照下,馬文才親自領軍,將莊園圍得水泄不通,馬文才還活著令所有人都感到驚訝。
馬文才立于人前,目光如炬,直勾勾地鎖定了黃良玉。他的話語如同寒冰利刃,穿透空氣,直擊人心。
馬文才黃良玉,你可真是好樣的,我馬文才還沒死呢!你就敢轉嫁他人,
馬文才的眼神中充滿了憤怒與不甘,仿佛要將黃良玉的身影刻入骨髓。他的聲音低沉而有力,每一個字都像是從牙縫中擠出,帶著不可遏制的恨意。
馬文才黃良玉,你以為逃離了我就能過上安穩(wěn)的日子嗎?我告訴你,不可能!你欠我的,這輩子都別想還清。
馬文才的話語中透露出一種決絕,他一步步逼近,周身散發(fā)出的氣場讓人不寒而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