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之地多水,河道縱橫,出行或為生計的緣故,便少不得有船。
四季之中,我愛火辣的夏季。天氣炎烈如熾熱的巖漿,這時需要駕一葉扁舟,緩緩駛離燥熱的世界,去尋覓一處滿眼清涼的池水。輕輕劃動船槳,看岸隨風飄動的柳枝,聽到村中老夫斥狗的聲音,樹下兒童的歡聲笑語,更遠些,還能想起爺爺洪亮爽朗的談吐,想起泥路上親切的鄉(xiāng)音,想起菜場里鬧哄哄的砍價聲。我還看到河埠頭系著的船上堆滿了大白菜小青菜,岸邊是里三層外三層搶購的人……真的,關(guān)于船的記憶太多了,腦海里擠得滿滿的都是。
小孩子喜歡玩水,喜歡清涼,這是他們的天性。酷暑下煩燥的孩子,碰到水就興高彩烈。他們在家里待不住,偷偷約了伙伴,來到河邊趟水,或者學大人的樣子撐起船來。大人們怕河邊有危險,小孩才沒想那么多,還是偷偷往河邊跑,河邊才是他們快樂的天堂。
記得在我小時候,做電工的爺爺中午回家吃飯,飯前總有那么點閑工夫,被他的老伙伴邀去,往往到了飯點還不見回來。我便接了奶奶的“通緝令”,滿村去找。一直找到河邊,才發(fā)現(xiàn)兩個老頑童竟在兩個卡車大輪胎里放了木盆,劃著自制的“輪胎船”在河里放捕蝦籠。爺爺見我找得滿頭是汗,就招呼我:“外面熱,到船里頭玩吧。”于是我把奶奶的話拋到了腦后,鉆進河邊的水泥船里看爺爺捕蝦。
如今的我遠離家鄉(xiāng)已久,每每想起小時候的各種趣事,特別是那些關(guān)于船的快樂往事,便深深懷念。大的水泥船里,有爺爺精挑細選的蒲扇,高高地掛在船頂;奶奶為我折的那只紙船,樣子也還清清楚楚記在心里;我還用糨糊把小木片粘貼起來,做成一只粗劣的木船。只為了重復小時候的喜悅。
年歲長了,知識也豐富了,記得有一回在書中看到東漢末年,名士郭林宗與李膺交好,兩人成了莫逆之交,名動天下。有一次郭林宗和李膺同船渡黃河時,送行的友人竟站滿了河岸,那盛況,讓千載之后的我直恨無緣一見。
當然,關(guān)于船,最著名的還是草船借箭和赤壁之戰(zhàn),遙想當年,諸葛軍師運籌帷幄,立下軍令狀,筑七星壇借來東風,二十條草船趁茫茫大霧直駛曹營,嚇得那曹操不敢出戰(zhàn),只能以利箭拒之,就這樣,軍師輕易借到十萬支利箭。再來后,便見“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船只火光沖天,映紅了江面,讓后人感嘆“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古代的大船,我沒有見過,想想總該是雄壯的吧;古代的小船,倒是可以細細地想象,假定是在一個暖意融融的春夜里,溱水和洧水相交的地方,有個人坐著小舟尋求伴侶,也有人輕輕撫摩著船上的一處紋路,漫想著自己的未來。
一艘船,從歷史的河流上緩緩駛來,承載著無數(shù)故事,有大國的氣象,也有小民的歡愉,并且它還將一直向前駛?cè)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