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厭離道:“平旌將攻城之事交給了岳將軍,蕭元啟猜得對,平旌一定會親自去。”
“平旌所說的蕭元啟絕對想不到的藏身之處會是哪?”蒙摯真的想不到是哪里,或許這個地方是之前從未看到,從未提到過的地方。
【有士兵叛逃,蕭元啟施以雷霆手段,將叛逃之人集體處死。
平旌囑咐元叔,他走后一切如常,配合岳銀川攻城。出了軍帳,飛盞問岳銀川有何顧慮,岳銀川反對平旌去冒險,只因若陛下未能救出,朝廷最需要的便是一個同長林王這般能鎮(zhèn)得住局面的人,若他也出了意外,朝堂宗室恐后繼無人,一旦朝堂動亂,對百姓而言便是浩劫。
晚上,平旌和飛盞偷偷溜進(jìn)皇宮。元啟確信平旌今晚一定會來,但又不放心安如,只身前來看望。
元啟走后,安如讓拿出鳳釵抵住喉嚨,命眾人不許跟來,跑到了一處高臺上?!?/p>
“他若不雷厲風(fēng)行,震懾其他人,怕會有更多的人倒戈。”
“岳將軍有顧慮,我想他是心里做了最壞的打算,不愿平旌以身犯險,也是為了大局?!泵烽L蘇明白岳銀川的顧慮。
聶懷桑說道:“蕭元啟已是亂臣賊子,若小皇帝真的無法活著救出,那時的朝堂宗室老的老,小的小,平旌確實是最合適承繼大統(tǒng)之人?!?/p>
蕭景琰欣賞岳將軍為國而憂,道:“岳將軍擔(dān)憂的是如若皇位后繼無人,或者是因皇位而導(dǎo)致皇族動蕩,致使大梁內(nèi)亂,傷的是國力民生,對百姓而言則更是浩劫?!?/p>
蒙摯說道:“平旌已經(jīng)決定要親自赴險了,他相信小皇帝能得救,蕭元啟一定會敗。”
秦愫說道:“不好,安如要自盡,安如也是烈性女子,她從小所受的教育難以容忍自己的丈夫是個亂臣賊子,她會覺得自己也是滿身罪孽,更不可能接受以這樣的方式成為宮中的娘娘。”
【蕭元啟安撫安如無果,安如不愿有辱家門,只愿來世能得清白,決絕地跳下高臺而死,元啟抱著安如的尸體痛哭,自責(zé)沒能留住安如。
狄明跟隨蕭元啟叛亂,不為私仇只為大梁未來能有一位明君,元啟曾為國征戰(zhàn),為正義留下疫情的證據(jù)。陛下自信長林王日后定會將叛臣剿滅,豈料狄明竟也認(rèn)可長林王登基,就是不認(rèn)可蕭元時會是個好君王。
在狄明將要殺死蕭元時之際,蕭平旌和荀飛盞沖了進(jìn)來,救下蕭元時,荀飛盞念狄明良心未泯,只是打暈了他。
蕭平旌三人看到蕭元啟抱著安如的尸體緩步走著,荀飛盞和蕭元時心中悲愴,平旌拉走了他二人,三人成功的逃離宮城?!?/p>
葉若依說道:“蕭元啟在意安如的性命,安如這么一來,平旌和荀飛盞便可以趁亂行動,只是我不想看到安如死,勾結(jié)東海,起兵叛亂的是蕭元啟,安如沒有錯?!?/p>
雷無桀猜測道:“狄明是要去看著小皇帝嗎?既然蕭元啟說平旌一定會來,現(xiàn)在小皇帝沒人看著,他怕平旌會趁機把小皇帝帶走?!?/p>
蕭瑟猜測道:“他聽到蕭元啟說即便失敗也還有小皇帝這個籌碼,他們可以遠(yuǎn)走高飛,可行了舉兵之事,便該堅定地走下去,他或許是想去絕了蕭元啟的退路也說不定?!?/p>
羅青羊祝愿道:“若真有來生,希望安如能得一位尋常且人品好的如意郎君,能得一生安穩(wěn)。”
霓凰郡主惋惜道:“是蕭元啟害了安如,多好的一個姑娘,外柔內(nèi)剛。”
魏無羨說道:“狄明認(rèn)為他所為是為大梁擇一明主,但他不知道蕭元啟勾結(jié)東海,更不配為大梁之主。”
蒙摯說道:“平旌和飛盞已經(jīng)到了,狄明殺不了小皇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