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略一些過程之后。。。。。。
陸遜笑著說:“忍了那么久,終于等到時機了!”于是,他就親自上表表奏吳主孫權,說是旬日之內(nèi),必破蜀軍。孫權大喜,說要親自率軍接應陸遜陸伯言。
再省略一些過程之后。。。。。。
陸遜陸伯言就打敗了先主劉備。這下,那些老將徹底服了陸遜陸伯言。
(讓我們把時間線往前推一點,孫權不是為了得到魏文帝曹丕的幫助嗎,然后就向曹丕稱臣,曹丕封他為吳王賜九錫,孫權想讓曹丕來幫他,結果曹丕沒出兵,然后在魯迅抵抗蜀郡的時候,就佯裝出兵要幫助東吳,實際上是要兵分三路取東吳)
孫權知道陸遜在那邊抵抗蜀軍,連魏文帝曹丕打來的消息都沒有告訴他(就是讓他好好對付蜀軍嘛真的是太好磕了)
陸遜回兵后,又去那邊抵御魏軍,將魏軍打的大敗,戰(zhàn)后孫權加封陸遜陸伯言為輔國將軍,改封江陵侯,鎮(zhèn)守西陵,領荊州牧。
那時候的陸遜陸伯言多氣派呀,輔國將軍、江陵侯、鎮(zhèn)守西陵領荊州牧。
在名方面,孫權授予陸遜“假遜黃鉞,吳王親執(zhí)鞭以見之?!睂O權給了陸遜可以專斷自主的權力;在利方面“凡所賜遜,皆御物上珍,于時莫與為比?!睂O權給陸遜的物質(zhì)獎勵,在東吳無人能及。
孫權還給陸遜安排了一門親事:他大哥的女兒。按照輩分來說,陸遜就是孫策的侄女婿,就是皇親國戚。但陸遜并不是很高興,他為主公打天下,完全是出于內(nèi)心,而主公這種連姻來籠絡眾臣的方法讓他……說不出來
公元229年,孫權又拜陸遜為上大將軍、右都護,之后又讓陸遜輔佐太子,“并掌荊州及豫章三郡事,董督軍國?!敝螅僮岅戇d擔任丞相。
陸遜,就成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但為臣子的,一旦獲得了君王親自為之執(zhí)鞭的禮遇,集文武大權于一身,本人又似乎沒有過錯,也許就距離倒霉不遠了。
陸遜在卷入太子位爭奪前,還深受孫權的信任。為了嘉獎陸遜的功績,孫權破例在大將軍上面又設置了上大將軍的官職,地位高于三公,而陸遜成為第一代上大將軍。
孫權還把陸遜視為吳國的國柱,讓他擔任諸位皇子們的老師。孫權每次出巡時,都會將太子和官員們留在都城,并專門召來陸遜,讓他輔佐太子。陸遜也沒有辜負孫權的信任,他不僅盡心竭力地輔佐太子孫登,還悉心地教導其余皇子,年紀小的就督促讀書,擔任職務的就監(jiān)督他們履行職責。
可惜孫權太長壽,而孫登又太短命,孫登只活了三十三歲。
陸遜對立太子一事雖然站中立,但他深感廢長立幼并不是良策,于是屢次上書勸誡孫權。
而楊竺為了陷害陸遜,拖陸遜下水,他誣陷陸遜,招供了所謂二十條罪證。
孫權看著這二十條罪證,一時心中有些迷茫,他雖然很信任陸遜,可畢竟不是一家人,在立太子一事上,明顯他還是更偏向?qū)O霸的。
再經(jīng)過再楊竺的挑撥離間,孫權竟寫了數(shù)封書信責問陸遜,自此,陸遜深感失望,便臥病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