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趙恒(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本名趙德昌,改名趙元休、趙元侃。宋朝第三位皇帝(997年5月8日-1022年3月23日在位),宋太宗趙炅第三子,母為元德皇后李氏。
趙恒早年歷封韓王、襄王和壽王,曾任開封府尹。至道元年(995年),被冊立為太子。至道三年(997年),即位為帝。在位之初,任用李沆、呂端等為相,勤于政事,定全國為十五路,各路轉(zhuǎn)運使輪流返京,詢以民事,同時蠲放五代以來欠稅,鼓勵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促成“咸平之治”
景德元年(1004年),在主戰(zhàn)派宰相寇準的勸說下,御駕親征,挫敗遼軍于澶淵,最后達成“澶淵之盟”,實現(xiàn)宋遼百年間和平。 在位后期,任用王欽若、丁謂等為相,劉皇后也逐漸干政。此外,他沉溺于“東封西祀”之中,謁曲阜孔廟、亳州太清宮,廣建宮觀,粉飾太平,勞民傷財,導(dǎo)致社會矛盾加深。他在位時期,開始尊奉太祖、太宗的“祖宗典故”與“祖宗之法”為治國圭臬,從而構(gòu)建了北宋的正常統(tǒng)治秩序。
乾興元年(1022年),趙恒駕崩于開封延慶殿,享年五十五歲。累謚“膺符稽古神功讓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廟號真宗,葬于永定陵。有《御制集》三百卷傳世,今僅存《玉京集》六卷,《全宋詩》錄有其詩。
本名趙恒
別名趙德昌、趙元休、趙元侃、宋真宗、章圣皇帝
所處時代北宋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地東京開封府
出生日期968年12月23日
逝世日期1022年3月23日
主要作品勵學(xué)篇
主要成就即位初期出現(xiàn)咸平之治與遼朝達成澶淵之盟,使宋遼維持了長久的和平局面
廟號真宗
謚號膺符稽古神功讓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
陵墓永定陵
在位時間997年5月8日-1022年3月23日
年號咸平(998年-1003年)、景德(1004年-1007年)、大中祥符(1008年-1016年)、天禧(1017年-1021年)、乾興(1022年)
前任宋太宗趙炅
繼任宋仁宗趙禎
趙恒擅長草書、飛白書及楷書。他的楷書清新、俊逸、自然。運筆平正,點畫厚重,遒勁而不失清秀。用筆勁挺無狂野態(tài),很富書卷氣,形意兼得,儒風雅韻,盡脫凡俗。趙恒的楷書結(jié)構(gòu)緊湊,端莊謹嚴。岳麓書院的“岳麓書院”匾據(jù)說出自他的手筆。陶宗儀在《書史會要》中評其書法“甚得晉人風度,評者以為妙在全備八法”。除此之外,趙恒還曾親創(chuàng)道曲樂章,使道教音樂繼唐代以后呈現(xiàn)再度興盛的趨勢?,F(xiàn)存的《宋真宗御制玉京集》,是趙恒為皇家齋醮祭祀而撰寫的文詞,主要用于上章拜表。。
趙禎:先皇帝臨御八纮,憂勞萬務(wù),兩巡河朔,親統(tǒng)戎師,以櫛風沐雨之勤,成展義省方之事。繇是殊鄰修好,中夏偃戈,西裔稱藩,三邊絕警。牛馬休于林麓,疆畝遂其耕耘。路罕拾遺,家無轉(zhuǎn)餉。丞民老幼,得全其生。二十年間,最為隆盛。
王稱:“宋興,承五季之余,天下得離兵革之苦,至真宗之世,太平之治,洽如也。咸平以來,君明臣良,家給人足,刑措不用,契丹請和,示以休息,德明納款,撫以恩信,于是朝帝陵、封岱宗、祀汾睢、謁亳社,絕代曠典莫不具舉,禮樂明備,頌聲洋溢,崇本報功以告神明,千載一時,豈不休哉。噫!守成之賢,致治之盛,周成康、漢文景可以比德矣?!?/p>
朱元璋:“真宗亦號賢君,初相李沆,日聞災(zāi)異,其心猶存警惕,厥后澶淵郎盟,大臣首啟天書以侈其心,群臣曲意迎合,茍圖媚悅,致使言祥瑞者相繼于途,獻芝草者三萬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