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仁宗朱高熾(1378年8月16日—1425年5月29日),明成祖朱棣長子,生母仁孝文皇后徐氏。明朝第四位皇帝,年號洪熙。
洪武十一年(1378年),朱高熾生于鳳陽府[2]。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立為燕王世子。朱棣起兵靖難期間,以世子朱高熾守北平府。朱高熾善撫士卒,僅以萬人拒南軍李景隆五十萬之眾圍攻,城賴以全。永樂二年(1404年),立為皇太子。明成祖朱棣數(shù)次北征蒙古,朱高熾都以太子的身份監(jiān)國,朝無廢事。其弟朱高煦、朱高燧有寵于朱棣,串通宦侍,陰謀奪嗣。后因侍郎胡濙密疏,成祖才改變更換太子之意。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登基。在位期間為政開明,發(fā)展生產(chǎn),與民休息。赦免了建文帝的許多舊臣,平反了許多冤獄,廢除了許多苛政。在軍事上,修整武備,停止了永樂時期的大規(guī)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為“仁宣之治”打下基礎(chǔ)。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朱高熾病重,不久去世,終年48歲。廟號仁宗,謚號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弘文欽武章圣達孝昭皇帝。葬于十三陵之獻陵,傳位長子朱瞻基。
本名朱高熾
所處時代明朝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地鳳陽府鳳陽縣(今安徽省鳳陽縣)
出生日期1378年8月16日
逝世日期1425年5月29日
主要作品明仁宗御制文集、明仁宗御制詩集
主要成就靖難之役時堅守北平與民休息,為仁宣之治奠定基礎(chǔ)
廟號仁宗
謚號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弘文欽武章圣達孝昭皇帝
年號洪熙
陵寢獻陵
《明史》贊曰:“當靖難師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濟師。其后成祖乘輿,歲出北征,東宮監(jiān)國,朝無廢事。然中遘媒孽,瀕于危疑者屢矣,而終以誠敬獲全。善乎其告人曰“吾知盡子職而已,不知有讒人也”,是可為萬世子臣之法矣。在位一載。用人行政,善不勝書。使天假之年,涵濡休養(yǎng),德化之盛,豈不與文、景比隆哉?!?/p>
黎東方:仁宗在成祖屢次北征之時,留守后方,以“監(jiān)國”的名義處理庶政,深得民心。他為人仁慈,不愧被謚為仁宗。他即位伊始,便釋放了被成祖關(guān)了十年的黃淮、楊溥??上谖粌H有一年,這是明朝的不幸。
谷應(yīng)泰:考成祖巡幸順天,親征漠北,駕凡五出,年垂二紀。中間大官大邑,雖多啟聞,而庶政庶獄,咸就諮決。名為儲位,實則長君;名為監(jiān)國,實則御宇。故人以仁宗之祚短,而予以仁宗之沛澤長也。
陳致平:明仁宗性情仁厚,重用儒臣,提倡學術(shù),是一位守文之主。他省刑減賦,與民休息,遣御史巡行天下,以考核吏治。又獎勵直言,頗能接受臣下的意見,史稱其“用人行政,善不勝書”??上г谖徊坏揭荒甓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