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颋(670-727年),字廷碩,京兆武功(今陜西省武功縣)人。唐朝宰相、文學家,尚書左仆射蘇瑰的兒子。
聰明過人,進士及第,起家烏程縣尉,歷任太子左司御率府胄曹、監(jiān)察御史、給事中、中書舍人、太常少卿等職,遷工部侍郎,襲封許國公。開元四年(716年),擔任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成為宰相。開元八年(720年),蘇颋罷相,改任檢校禮部尚書、益州大都督府長史。
開元十五年(727年),蘇颋病逝,終年五十八,追贈尚書右丞相,謚號文憲。洛陽百姓思念他,就募工匠依照他的形象在龍門山雕成一尊等身觀世音石像。作為盛唐之交時著名文士,與宰相燕國公張說齊名,并稱“燕許大手筆”。
馬載:古稱一日千里,蘇生是已。李嶠:舍人思若涌泉,嶠所不及也。柳芳:玄宗以雄武之才,再開唐統(tǒng),賢臣左右,威至在已。姚崇、宋璟、蘇颋等,皆以骨鯁大臣,鎮(zhèn)以清靜,朝有著定,下無覬覦。崔群:玄宗初得姚崇、宋璟、盧懷慎、蘇颋、韓休、張九齡則治,用宇文融、李林甫、楊國忠則亂,故用人得失,所系非輕。元稹:昔我玄宗明皇帝得姚元崇、宋璟,使之鋪陳大法,以和人神,而又益之以張說、蘇颋、嘉貞、九齡之徒,皆能始終彌縫,不失紀律。李德裕:近世詔誥,惟颋敘事外自為文章。
蘇頲在洛陽任縣令,有善政,調離后,當?shù)匕傩账寄钏?,就募工匠依照他的形象在龍門山雕成一尊等身觀世音石像。張說《龍門西龕蘇合宮等身觀世音菩薩像頌》記其事說:“模宰官之形儀,現(xiàn)輪王之相好。……盛德相傳,與此山而終始?!?/p>
蘇颋著有文集三十卷,還曾參與修定《開元后格》、《開元后令》、《開元后式》?!度圃姟肥珍浻衅湓娮?9首?!度莆摹穭t將其文章編為九卷。
蘇颋出葬時,唐玄宗在咸宜宮游玩,正欲前去打獵,得知消息后,悲傷的道:“蘇颋今日下葬,我怎忍心去游樂。”于是返回宮中。
巂州蠻酋苴院勾結吐蕃,欲入侵唐朝。蘇颋時任益州長史,他抓獲一個間諜,不顧官吏出兵征討的請求,修書給苴院,道:“不要這么做!”并將間諜送還。苴院羞愧不已,從此不敢再動入侵之念。
蘇颋擔任益州長史時,司馬皇甫恂出使蜀地,索取庫錢,購買錦半臂、琵琶捍撥、玲瓏鞭等物,蘇颋卻不肯給錢。有人勸道:“您遠離京都,不要忤逆皇帝?!碧K颋道:“英明的皇帝不會以私人喜愛來奪取公眾利益,我又怎能因遠離京都而改變忠臣的節(jié)操?”
宋璟與蘇颋一同執(zhí)政時,關系融洽。蘇颋遇事多謙讓宋璟,對宋璟提出的意見,也盡力襄助。宋璟對人道:“我與蘇氏父子,前后同時為相,蘇仆射(蘇瑰)寬厚長者,乃是國器。然而在對朝政提出建議以及處理政務的精敏程度方面,蘇颋勝過他的父親。”
開元初期,蘇颋、李乂擔任中書侍郎,主掌文誥。一次,唐玄宗對蘇颋道:“則天朝有李嶠、蘇味道,并稱蘇李,才冠當時。如今朕有你和李乂,也不比他們遜色。”
唐隆政變后,蘇颋負責草擬詔書。他隨口述說,讓書吏抄寫,不僅速度很快,而且斟酌恰當。書吏多次對他道:“請您口述得稍慢一些,我們記不過來,恐怕會把手腕累壞。”宰相李嶠嘆道:“蘇舍人思如泉涌,我比不上啊?!碧坡≌兒螅K颋負責草擬詔書。他隨口述說,讓書吏抄寫,不僅速度很快,而且斟酌恰當。書吏多次對他道:“請您口述得稍慢一些,我們記不過來,恐怕會把手腕累壞?!痹紫嗬顛@道:“蘇舍人思如泉涌,我比不上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