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帝后
汴京三月,春回大地。正值落英繽紛好時節(jié),桃花漫山遍野,灼灼簌簌如煙。
都說“世間有百花,百花無高下”,從來就是各花入各眼,是非只在人心。
可在太熙年間卻不然——
自官家迎娶皇后沈氏之后,桃花便成了汴京最受追捧的鮮花。
每年桃花盛開的時候,各家小娘子們便會相攜出去踏青、賞桃花,會收集桃花花瓣來制桃花茶、做桃花糕、釀桃花酒。
也有不少文人墨客特意過來一觀,并為此創(chuàng)作了不少詩篇。
久而久之,這竟成了一樣慣例習(xí)俗。
*
桃花如此受人喜愛、推崇,還要說起如今的官家和皇后娘娘——
聽聞,官家和皇后便是因桃花結(jié)緣,當(dāng)年官家便是在大相國寺的桃花林對皇后一見鐘情、繼而迎娶為后的。
官家和皇后的恩愛世人皆知,哪家女孩兒不對此感到歆羨呢?
因此,高門貴女們都愛在自家的小院里載一株桃花,以此來祈求未來能像帝后一般恩愛。
因皇后喜愛桃花,且大相國寺的桃花對帝后有著特殊的意義,故而官家特意移植了此處的桃花到鄭國公府和宮里,只為了叫皇后能在春日賞桃花。
如此一來,大相國寺的桃花便格外最受各家小娘子們喜愛和青睞。
每年花開都有許多小娘子們過來賞花踏青不說,更有些高門貴女還想著要效仿官家,也從中移植幾株栽到自家院子里。
若非官家聽聞之后嚴(yán)令禁止,怕是那處桃花林要被各家貴女們你一株我一株的移光了!
*
說起來,沈皇后并非是官家的元后,在她之前還有郭后和曹后,便是二人先后被廢,官家身邊也從不缺嬪御。
因此,那時候從沒有人會想到今日之景,會認(rèn)為官家竟會與皇后夫妻伉儷、甚至為此再不召幸嬪御。
這怎么可能呢?
可偏偏事實就是如此。
自沈后入宮,官家不再召幸嬪御、也不再遴選秀女,帝后二人同居福寧殿,幽幽深宮,竟如尋常百姓家一般。
不少人都為此疑惑——
沈后雖姿容姝麗,可世間難道會缺少美人嗎?
更何況,又非必須作出取舍,那又何必放棄齊人之福,而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呢?
其實沈后本人也有這樣的疑問——
那日皇后娘娘正和官家一道微服去大相國寺賞花,雖然宮里也有桃花,可哪有大相國寺來的意義非凡呢?
因著二人笑談間提起了那年初見之事,皇后娘娘便問出心中疑惑。
趙官家故作沉吟,等到皇后娘娘不耐地走近,他才一把將皇后娘娘攬在懷里,笑道,“世間百花叢冠,我只瞻其一朵。”
世上縱有百種鮮花、千般妍麗,可那又如何呢?
他活了兩世,早已不會再為這樣的風(fēng)景而沉醉,她們再美麗,也與他無關(guān)。
歲月的雕琢令他更加的成熟,更加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他想要的,從始至終都只有這朵桃花罷了。
人間縱有百媚千紅,唯獨你是我情之所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