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事件之后圓明園才算是正式進(jìn)入了平靜期,自從如懿和海蘭被一桿子支到了園子最后面的觀音庵去受罰,連其他嬪妃之間的相處好像也少了許多火藥味,大家養(yǎng)孩子的養(yǎng)孩子,爭寵的爭寵,躺平的躺平,各司其職,間或空閑時三兩成群湊到一起八卦閑聊,詭異又和諧。
就在這樣的氛圍里,比令常在早有孕四個來月的慎貴人在一天下午發(fā)動了,后宮嬪妃生子,瑯?gòu)靡话銜ガF(xiàn)場看一看坐一會兒,但卻絕不會為了做個賢妻樣子陪著生多久等多久。
時間一長眾人倒也習(xí)慣了,畢竟誰也不想讓皇上說出庶子不配讓嫡母皇額娘熬神太過之類的話,滿宮嬪妃陪伴皇上這么多年,沒人會懷疑皇上干不出這樣的事兒。
之后大家倒是也有了經(jīng)驗(yàn),只看生產(chǎn)的妃嬪位于東西哪六宮,位于西六宮便由西六宮位份最高的娘娘陪著,反之亦然,而如今東西六宮各有一位貴妃,這樣的分配倒是更加名正言順了些。
雖然如今到了園子里,但大家還是按著老規(guī)矩來,于是居于延禧宮的慎貴人生產(chǎn),理所當(dāng)然的便是由東六宮之首的慧貴妃陪產(chǎn)。
好在如今不過初秋,天氣不冷不熱正是舒服的時候,慧貴妃只在上下天光的偏殿里候著,手上還拈著針線繡著給永琪的荷包來打發(fā)時間,除了有些困乏倒也不怎么難熬。
慎貴人的頭胎生產(chǎn)顯然不怎么順利,從頭天下午一直到了第二天的午膳時分才終于成功生下皇子,彼時的慧貴妃正在用膳,幾乎從沒熬過夜的她熬到了凌晨時分實(shí)在是撐不住了,連那一盞盞的釅茶灌下去也沒用,便在星璇的伺候下在暖閣的榻上將就著睡了過去。
不過到底不像樣子,所以睡了兩個時辰星璇便將自家主子推醒了,又熬到中午半夢半醒的用著午膳,就在此時產(chǎn)房內(nèi)的嬰兒啼哭聲傳來,慧貴妃只覺得是如聽仙樂耳暫明。
慧貴妃生了!
慧貴妃星璇,是生了嗎?本宮沒聽錯吧!
星璇娘娘沒聽錯,奴婢也聽見了。
星璇奴婢扶您過去吧。
慧貴妃快快快!
快交了差事本宮就可以回去安歇了。
慧貴妃如何?阿哥還是公主?
太監(jiān)嬤嬤:慎貴人生下的是位小阿哥,母子平安。
嬤嬤滿臉笑容,已經(jīng)看到了大量的賞賜在向自己招手。
慧貴妃好!快去通知皇上和皇后娘娘。
慧貴妃所有人,通通有賞!
太監(jiān)奴才:謝貴妃娘娘賞賜。
接生和伺候慎貴人的奴才們喜形于色,他們也知道這還只是個開始,之后皇上皇后娘娘太后娘娘的賞賜才是大頭,而成功誕下皇子,家族興旺近在眼前的慎貴人更是不會小氣,自從慎貴人上位后,索綽倫一族便隔三差五的送些銀票進(jìn)來,這次索綽倫福晉入園子里陪產(chǎn)又帶了一萬兩銀票,只待慎貴人平安生產(chǎn)后用來打賞奴才們以收攏人心。
最大的榮耀和驚喜來自于九阿哥的滿月宴,皇上賜名“永璀”,璀,意為珠玉的光澤。同時,憑借著宮外桂鐸在河道上的一系列功勞,還有宮內(nèi)慎貴人的聽話懂事,瑯?gòu)靡舶l(fā)下了懿旨晉慎貴人為慎嬪,正位延禧宮。
在這其中,還有一件令慎嬪真正喜極而泣,前朝略有騷動的事情,那便是瑯?gòu)靡灾袑m箋表將慎嬪母家由滿軍鑲紅旗包衣抬進(jìn)了滿軍鑲紅旗,得知這個消息的慎嬪當(dāng)即便淚流滿面,對于每一個包衣家族,抬旗,都是終極夢想,為此他們可以數(shù)代人努力、蟄伏、爭搶、犧牲。
如今她索綽倫阿箬做到了!雖然只是她一家抬旗,但慎嬪知道,只要忠心聽話的跟著皇后娘娘干,待到永璀長大,再加上族人和阿瑪在外的努力,整個家族抬旗絕不是遙不可及的夢。
而前朝對此倒是略微議論,一些心思“敏感”的大臣覺得皇后抬旗前所未有,此舉乃是染指天子權(quán)柄,實(shí)屬僭越、后宮干政之舉,這些人私下碰頭一交流,那可謂是一拍即合,之后便在朝堂上抨擊瑯?gòu)茫瑢懻圩訁⒆喔徊焓?,勢必要撥亂反正,還大清一個朗朗乾坤。
可很快他們就發(fā)現(xiàn)了不對勁,好像除了他們幾人之外朝堂上其他的十分之九的大臣對此都不以為意,反而一臉看著奸臣佞臣的表情看著他們,一副恥于與之為伍的樣子。
太監(jiān)大臣:本朝擇選秀女充入內(nèi)庭向來看重出身與品德,前朝祖輩建功恩蔭后宮,后宮小主晉位惠澤母家皆乃常事,皇后娘娘以慎嬪娘娘生育有功惠及母家,此乃中宮行事賞罰分明之舉,皇后娘娘不愧母儀天下、為天下女子典范,怎的到了爾等幾人口中便全然顛倒了是非黑白?。?/p>
太監(jiān)大臣:正是此理,索綽倫氏并不是闔族抬旗,皇后主子晉封慎嬪娘娘乃是中宮權(quán)責(zé)之內(nèi),慎嬪娘娘的母家抬旗也是因慎嬪娘娘惠澤,此間道理,又有哪里牽涉到了前朝政事?
太監(jiān)大臣:是?。‰y不成還要讓九阿哥母家待在包衣旗不成?這分明是皇后娘娘慈母之心,哪里來的僭越!
太監(jiān)大臣:依本王看,反倒是爾等,無中生有、妖言惑眾,竟以臣下奴才之身捏造是非攻擊主子娘娘,其心可誅??!
太監(jiān)大臣:懇請皇上嚴(yán)懲奸佞,以正朝堂風(fēng)氣。
太監(jiān)大臣:臣附議。
太監(jiān)大臣:臣附議。
太監(jiān)大臣:臣等附議。
就這樣,幾位自覺敏銳,眾人皆醉我獨(dú)醒的大人剛開了個頭,便被群起而攻之,緊接著便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懷疑中,最后紛紛迎來罷官或降職下放,最后沒一個能再出現(xiàn)在朝堂之上了。
忽略這短暫的風(fēng)波,前朝后宮的氛圍還是一片大好,特別是在對漠北蒙古的幾次小范圍用兵都迎來了勝利,整個京城更是沉浸在大清國力強(qiáng)盛、天威赫赫的喜悅之中。
而這其中,在本次用兵中表現(xiàn)出色的,以巴林部為首的幾個立功部落送上了自家女兒上京的消息,倒是不那么惹人注目了,總歸任你是誰,進(jìn)了當(dāng)今的后宮最后都得乖乖趴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