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扈氏
歷史
與夏同姓
有扈氏為虞夏時期一著名方國。關(guān)于其姓氏所屬,有以為夏人的同姓,也有姒姓與嬴姓的調(diào)和說法,或以為是祝融的后代,綜合考量有扈氏乃為少昊嬴姓氏。根據(jù)文獻記載,從族屬上來看,有扈氏與夏應是同姓諸侯而非異姓諸侯,在與夏啟的戰(zhàn)爭失敗后,有扈氏部落北徙至易水流域。夏啟與有扈氏的戰(zhàn)爭沖突反映了歷史進步的曲折性。
敗于夏氏
啟伐有扈氏的甘之戰(zhàn)是兩強相遇,因而打得十分激烈,但留下的有文字記載的史料不多,主要是啟的一篇戰(zhàn)斗動員令《尚書·甘誓》,全文為:“大戰(zhàn)于甘,乃召六卿。王曰:嗟! 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棄三正,天用剿絕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罰。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賞于祖;不用命,戮于社?!?/p>
文中第一段介紹《甘誓》背景,是啟在戰(zhàn)于甘之前,召集左右高級官吏申明紀律約戒的誓師詞?!傲洹边^去的解釋多認為是六軍之將,實際上“六卿”和“六軍”都是周代以后出現(xiàn)的,是成書時借用的后代詞匯,其所指當即下文中的“六事之人”。在古文字中事和史是一個字,商代甲骨文中商王所稱的“我史”、“朕史”、“東史”、“西史”等往往參與征戰(zhàn),所以夏后啟召“六事之人”傳達戰(zhàn)爭約戒就很容易理解了。第二段是誓師詞全文,首先宣布有扈氏罪狀是“威侮五行、怠棄三正”,意思是指責敵人上不敬天象,下不敬大臣,引起天怒人怨,所以伐有扈是代天行罰。其次宣布軍事紀律,命令部屬各自奉行命令,忠于職守,努力戰(zhàn)斗,還申命奉行命令者將在祖廟中受到獎賞,違背命令者,將在社壇前處死。和伐三苗的《禹誓》相比,可見啟時最高行政長官是前一個歷史時代無法相比的。
相傳啟初“與有扈氏戰(zhàn)于甘澤而不勝”,總結(jié)原因說“吾地不淺,吾民不寡,戰(zhàn)而不勝,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于是勵精圖治,“親親長長,尊賢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梢妴⑷〉酶手畱?zhàn)的勝利,“滅有扈氏,天下咸朝”是很不容易的。
疆域
范圍
有扈氏的地望,前人有關(guān)中戶縣說和河南原陽說,從當時的地理形勢判斷,原陽說較為妥當。甘之戰(zhàn)發(fā)生地,經(jīng)過考證當在今嵩山與原陽之間的滎陽一帶。戰(zhàn)后有扈氏一遷伊洛,再遷關(guān)中。有扈氏的起源當在泰山之南,其早期遷徙路線為:一遷魯北,再遷魯西及原陽一帶。
地望考釋
關(guān)于雙方激戰(zhàn)的地方“甘”,有多種解釋。大多數(shù)專家認為在今陜西省鄠邑區(qū)甘亭鎮(zhèn)一帶。《索隱》解釋:夏啟所伐,鄠南有甘亭。一些專家認為,在甘邑(今洛陽南)。還有專家認為在今陜西省鄠邑區(qū)甘河鄉(xiāng)一帶。古有甘國于此,甘國是一個袖珍小國,國中最大的河就是甘河?!栋偌倚账菰础芬粫J為,甘姓就起源于甘河鄉(xiāng),皆因其乃古甘國之地。
陜西鄠邑區(qū)一帶
《地理志》曰扶風縣鄠邑是有扈國。有人云戶、扈、鄯三字,一也,古今字不同耳?!比缛?,則有扈氏故地應在今陜西省的鄠邑區(qū)。
河南原武一帶
當代學者顧頡剛、劉起釬先生則考證認為:夏代有扈氏故地就是殷代卜辭的地名“雇”,其地在今鄭州北黃河北岸的原武一帶。同時考證甘地在春秋時為甘昭公的封邑,那兒有甘水和甘城,其地在今洛陽西南。
河南原陽西南
鄭杰祥先生依據(jù)文獻先推斷有扈氏當在今河南原陽西南,再考證出甘地在有扈氏的南郊,應為今鄭州以西古滎甘之澤或甘水沿岸。此亦可備一說。
史籍記載
啟與有扈氏作戰(zhàn)之前,在甘宣誓,《尚書·甘誓》對此有記載,原文如下:啟與有扈戰(zhàn)于甘之野,作《甘誓》。大戰(zhàn)于甘,乃召六卿。王曰:“嗟! 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棄三正,天用剿絕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罰。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賞于祖;弗用命,戮于社,予則孥戮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