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天寶遺事
四庫提要
五代王仁裕撰。仁裕字德輦,天水人。唐末為秦州節(jié)度判官,后仕蜀為翰林學(xué)士。唐莊宗平蜀,復(fù)以為秦州節(jié)度判斷。廢帝時以都官郎中充翰林學(xué)士,晉高祖時為諫議大夫。漢高祖時復(fù)為翰林學(xué)士承旨,遷戶部尚書,罷為兵部尚書,太子少保。周顯德三年乃卒。事跡具《五代史·雜傳》。晁公武《讀書志》曰:蜀亡,仁裕至鎬京,采摭民言,得《開元天寶遺事》一百五十九條,分為四卷。洪邁《容齋隨筆》則以為托名仁裕,摘其中舛謬者四事:一為姚崇在武后時已為宰相,而云開元初作翰林學(xué)士;一為郭元振貶死后十年,張嘉貞乃為宰相,而云元振少時,宰相張嘉貞納為壻;一為張九齡去位十年,楊國忠始得官,而云九齡不肯及其門;一為蘇颋為宰相時,張九齡尚未達(dá),而云九齡覽其文卷,稱為文陳雄師。所駁詰皆為確當(dāng)。
然蘇軾集中有讀《開元天寶遺事》四絕句,司馬光作《通鑒》亦采其中張彖指楊國忠為冰山語,則其書實在二人以前,非《云仙散錄》之流,晚出於南宋者可比。蓋委巷相傳,語多失實,仁裕采摭於遺民之口,不能證以國史,是即其失。必以為依托其名,則事無顯證。劉義慶《世說新語》,劉孝標(biāo)注往往摘其牴牾,要不以是謂不出義慶手也。故今仍從舊本,題為仁裕撰焉。[3]
出版信息
(1)《歷代小史》本一卷,影印本。
(2)《顧氏文房小說》二卷,影印本。
(3)《叢書集成》本,據(jù)顧本。
(4)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點校本,據(jù)顧本。[1]
作品目錄
開元
玉有太平字
步輦召學(xué)士
賜筯表直
截鐙留鞭
慚顏厚如甲
七寳山座
癡賢
蜂蝶相隨
掃雪迎賓
夢虎之妖
記事珠
游仙枕
隨蝶所幸
記惡碑
自暖杯
辟寒犀
傳書鴿
牽紅絲娶婦
豪友
喚鐵
鸚鵡告事
瑞炭
敲冰煑茗
物外之游
花妖
天寶上
花上金鈴
七寶硯鑪
妖燭
夢玉鶯投懷
饞燈
助嬌花
照病鏡
助情花
眼色媚人
警惡刀
夢中有孕
金籠蟋蟀
燭奴
醒醉草
盆池魚
看花馬
香肌暖手
金衣公子
花裀
銷恨花
醉輿
妓圍
風(fēng)流藪澤
依冰山
禽擁行車
鏡影成相字
知更雀
枯松再生
顛飲
選婿窗
四方神事
立有禍福
移春檻
冰山避暑
戲擲金錢
射團(tuán)
天寶下
探官
撤去燈燭
刀槍自鳴
富窟
床畔香童
龍皮扇
夢筆頭生花
醒酒花
蛛絲才巧
夜明杖
郡神迎路
縣妖破膽
泥金帖子
喜信
被底鴛鴦
半仙之戲
相風(fēng)旌
占雨石
向火乞兒
結(jié)棚避暑
冰筯
雞聲斷愛
占風(fēng)鐸
山猿報時
游蓋飄青云
紅冰
投錢賭寢
精神頓生
口案
言刑
銷魂橋
逐惡如驅(qū)蚊蚋
歇馬杯
吹火照書
金牌斷酒
文陣雄帥
射飛毛
淚妝
索鬭雞
肉陣
傳書燕
燈婢
解語花
油幕
鬭花
裙幄
鳳炭
文帥
乞巧樓
吸花露
含玉嚥津
紅汗
金函
擊鑒救月
歌直千金
肉腰刀
隔障歌
樓車載樂
猧子亂局
決云兒
長湯十六所
錦雁
夜明枕
金雞障
百枝燈樹
千炬燭圍
有腳陽春
粲花之論
醉圣
靈鵲報喜
走丸之辯
探春
冰獸贈王公
嚼麝之談
醉語
暖玉鞍
百寶欄
四香閣
任人如市瓜
雪刺滿頭
忍字
風(fēng)流陣
望月臺
竹義
美人呵筆
作者簡介
王仁裕(880-956),字德輦。其先祖太原人,祖父王義甫任成州軍事判官時,遷居秦州長道縣碑樓川(今禮縣石橋鄉(xiāng)斬龍村)。五代著名政治家、文學(xué)家,歷事歧王李茂貞、前蜀、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官至戶部尚書、兵部尚書、太子少保,病逝后詔贈太子少師。生于唐僖宗廣明元年(880年),后周顯德三年(956年)病逝開封寶積坊私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