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不喜歡林徽因,好多人歸于女人間善妒。
那么身為男兒身的錢鐘書為啥也不吃我見猶憐那套?于是有好事者就編排出因?qū)櫸锝Y(jié)怨所以小心眼的錢鐘書就一直懷恨在心;或是林徽因從未邀請過錢鐘書來參加自家沙龍,所以心生不忿。
他們從來都不會覺得問題會是出自完美的林先生自己身上。
電影《一代宗師》里葉問有句臺詞:“如果人生有四季,四十歲前,我的人生都是春天?!?/p>
林徽因的人生也如此,以1937年七七事變?yōu)楣?jié)點,她的人生也可以分作截然不同的兩段。
1937年之前是鳥語花香、自由浪漫的半生,1937年之后則是顛沛流離、疾病纏身但是奮發(fā)向上的半生。
七七事變之后,流離失所的困頓、異母弟弟的犧牲,讓她真正意識到個人的幸福與國家的命運是無法割裂的,也讓她完成了從小布爾喬亞到愛國者的成長。
冰心、錢鐘書跟錢鐘書其實從未在公共場合直接表達過對林徽因的不滿,后世更多的是從《我們太太的客廳》、《貓》這兩篇文章中諷刺的人物暗合林徽因前半生社交名媛的形象,來揣測兩位作者對林徽因的惡意。
先來說冰心,有人根據(jù)冰心與林徽因唯一一張合影來說冰心跟林徽因是閨蜜關系,那張照片是1925年暑期,同在美國留學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婦拜訪當時在康奈爾大學法語補習班的冰心、吳文藻夫婦期間野餐拍下的。
冰心跟林徽因雖然都是福建人,但是冰心1歲時全家就搬到上海去了,3歲時又搬到煙臺,冰心最初跟林徽因認識,反倒是因為他老公吳文藻與梁思成是同學的關系(兩人是清華同屆并同住一個宿舍),而且冰心非常敬重林徽因的公公梁啟超(冰心特別喜歡龔自珍的“世事滄桑心事定,胸中海岳夢中飛”一句詩,梁啟超便錦上添花地手書此詩贈與冰心,冰心將其視為珍寶,60余年一直帶在身邊,每到一地便懸于案頭,直至離世)。
冰心的三觀可以說與時髦的林徽因完全不搭,她上的是教會女子高中,后來雖然留過學,但韋爾斯利學院也是女校,她骨子里是兩性觀念非常保守的舊派道德衛(wèi)士。相較起林徽因的關系,她大概與梁思成的關系更為要好,這也為她后來抨擊林徽因生活作風埋下了種子。
林徽因早年跟徐志摩緋聞在民國文壇算是家喻戶曉,屬于當時的頂流新聞,連魯迅都忍不住要來吃瓜并寫下《我的失戀——擬古的新打油詩》一詩:
我的所愛在山腰;
想去尋她山太高,
低頭無法淚沾袍。
愛人贈我百蝶巾;
回她什么:貓頭鷹。
從此翻臉不理我,
不知何故兮使我心驚。
我的所愛在鬧市;
想去尋她人擁擠,
仰頭無法淚沾耳。
愛人贈我雙燕圖;
回她什么:冰糖葫蘆。
從此翻臉不理我,
不知何故兮使我糊涂。
我的所愛在河濱;
想去尋她河水深,
歪頭無法淚沾襟。
愛人贈我金表索;
回她什么:發(fā)汗藥。
從此翻臉不理我,
不知何故兮使我神經(jīng)衰弱。
我的所愛在豪家;
想去尋她兮沒有汽車,
搖頭無法淚如麻。
愛人贈我玫瑰花;
回她什么:赤練蛇。
從此翻臉不理我。
不知何故兮——由她去罷!
1924年這首《我的失戀》雖然是針對當時盛行的失戀詩,但直接導因是當時傳得火熱的徐志摩與林徽因的感情糾葛。
“詩中‘愛人贈我’和‘回她什么’各四,一般認為這是魯迅順手寫下的,未必有深意存乎其間,而實則不然?!異廴恕热皇呛篱T巨室的‘千金小姐’,所贈當然都是華美精巧的禮品,如‘百蝶巾’、‘雙燕圖’、‘金表索’、‘玫瑰花’之類?!娬堋容^寒酸,獻不出奇珍異寶,只能羞答答地報之以自作的詩文:一是貓頭鷹,暗指所做的散文《濟慈的夜鶯歌》;二曰冰糖葫蘆,暗指所作題為《冰糖葫蘆》的二聯(lián)詩;三曰發(fā)汗藥,是從‘詩哲’與人論爭理屈詞窮時的詈人之語抽繹出來的,說是‘你頭腦發(fā)熱,給你兩顆阿司匹林清醒清醒吧!’四曰赤練蛇,是從‘詩哲’某篇文章提到希臘神話中人首蛇身的女妖引申出來。
有意思的是,徐志摩當時把魯迅當成朋友,并不知道魯迅內(nèi)心對他的反感。1924年2月21日,他在致英國友人魏雷的信中說:“我們的一個朋友新出一本小說史略(魯迅著)頗好,我也買一本寄給你?!蓖?1月17日,魯迅、孫伏園等創(chuàng)辦《語絲》周刊,徐志摩還主動投寄了一篇譯詩(法國波特萊爾的《死尸》),刊登在《語絲》第3期。魯迅很快就在《語絲》第5期發(fā)表了一篇雜文《“音樂”》再次對徐志摩進行諷刺。他在《集外集·序言》中以勝利者的姿態(tài)說:“我其實不喜歡做新詩的……我更不喜歡徐志摩那樣的詩,而他偏愛到處投稿,《語絲》一出版,他也就來了,有人贊成他,登了出來,我就做了一篇雜感,和他開一通玩笑,使他不能來,他也果然不來了……”
言歸正傳,林徽因與徐志摩的感情糾葛拉拉扯扯十幾年,直到徐志摩逝世前都沒撇清關系。
1931年3月,林徽因肺病發(fā)作,離開了丈夫梁思成獨自在北平西郊香山靜宜園雙清別墅療養(yǎng),此時徐志摩正好在北平工作,于是就頻繁來香山探望林徽因。這一舉無疑引起冰心的反感。
一個人是有夫之婦,一個人是有婦之夫,兩人之前還有過一段情,這樣頻繁獨處可能會舊情復燃。
雖然當事人梁思成、陸小曼并未發(fā)出怨言,但冰心卻義憤填膺開始為梁思成抱不平。
林徽因病中無聊,開始寫詩,徐志摩又大作欣賞狀,將林徽因不少詩作刊登于自己主編的報紙上。其中最有名莫過于《那一晚》:
那一晚我的船推出了河心,
澄藍的天上托著密密的星。
那一晚你的手牽著我的手,
迷惘的星夜封鎖起重愁。
那一晚你和我分定了方向,
兩人各認取個生活的模樣。
到如今我的船仍然在海面飄,
細弱的桅桿常在風濤里搖。
到如今太陽只在我背后徘徊,
層層的陰影留守在我周圍。
到如今我還記著那一晚的天,
星光、眼淚、白茫茫的江邊!
到如今我還想念你岸上的耕種:
紅花兒黃花兒朵朵的生動。
那一天我希望要走到了頂層,
蜜一般釀出那記憶的滋潤。
那一天我要跨上帶羽翼的箭,
望著你花園里射一個滿弦。
那一天你要聽到鳥般的歌唱,
那便是我靜候著你的贊賞。
那一天你要看到零亂的花影,
那便是我私闖入當年的邊境!
不知道梁思成看到這首《那一晚》時是作何感想。
浮言從嘴上游到紙上,加上許多的不知情,又加上傳播八卦時添油加醋的陋習,所以,浮言入冰心之耳,已經(jīng)不知道是什么樣兒的了。因而,當丁玲主編的刊物《北斗》通過沈從文向她邀稿的時候,冰心寫了一首長詩《我勸你》
這是一首什么詩呢?恰如標題所言,一首明明白白的勸誡詩,具有強烈的勸導與說教意味。勸的是誰?勸的可能林徽因,好人是誰?也許是梁思成,什么叫“只有永遠的冷淡,是永遠的親密”?或許就是奉勸林徽因與徐志摩保持距離,只有如此,才能既保全自己的名聲,又保全她與徐志摩之間的友誼。;丁玲也不嫌事大,就將冰心的《我勸你》和林徽因的一首《激昂》同期發(fā)表在6月的《北斗》創(chuàng)刊號,霎時間掀起一陣巨浪,無數(shù)吃瓜群眾猜測。
當時的吃瓜群眾里,最著名的就是沈從文了。他和林徽因、徐志摩、冰心都是好友,而他讀完了兩首詩,力挺林徽因。而且看熱鬧不嫌事大的他,還給徐志摩寫了一封信:
“我這里留有一份禮物:‘教婆’詩的原稿、丁玲對那詩的見解、你的一封信,以及我的一點記錄。等到你五十歲時,好好地印成一本書,作為你五十大壽的禮儀?!?/p>
沈從文在此處立場其實挺有意思,因為多年后他跟自己的女粉絲發(fā)生婚外情時老婆被氣回娘家,于是找到林徽因傾訴。他為自己辯護:他不能想象這種感覺同他對妻子的愛有什么沖突,當他愛慕和關心某個女性時,他就是這樣做了,他可以愛這么多的人和事,他就是那樣的人嘛。
林徽因后來回信中表示:“你希望抓住自己的理性,也許找個聰明的人幫忙整理一下你的苦惱或是‘橫溢的情感’,設法把它安排妥帖一點,你竟找到我來,我懂得的。”最后林徽因提了一個很耐人尋味的建議,讓他去找金岳霖談談,“他真是能了解同時又極客觀、極懂得人性,雖然他自己并不一定會提起他的歷史”
當然這些都是題外話。
1931年11月19日早上8點,徐志摩搭乘“濟南號”郵政飛機由南京北上,飛機墜入山谷,機上人員(兩位機師與徐志摩)全部遇難。而那一天,徐志摩之所以著急坐飛機北上,是為了去給林徽因的演講會捧場。他要參加當天晚上林徽因在北平協(xié)和小禮堂為外國使者舉辦中國建筑藝術(shù)的演講會。
文壇一片嘩然、惋惜,痛失詩人也感嘆詩人。冰心便是那不同聲音中的一個,在給青島山東大學任教的梁實秋寫信時,表達了她的譴責之情:
志摩死了,利用聰明,在一場不人道不光明的行為之下,仍得到社會一班人的歡迎的人,得到一個歸宿了!……最后一句話,他對我說的:“我的心肝五臟都壞了,要到你那里圣潔的地方去懺悔!”……談到女人,究竟是“女人誤他?”“他誤女人?”也很難說。志摩是蝴蝶,而不是蜜蜂。女人的好處就得不著,女人的壞處就使他犧牲了?!竭@里,我打住不說了?。ū闹铝簩嵡铮?/p>
冰心的信并不是當年寫的,而是一年之后,文壇一些人又在沸沸揚揚地紀念時,說給梁實秋聽的。
一年不到,冰心的《我們太太的客廳》出來了。
《我們太太的客廳》確實是一篇小說,小說便是虛構(gòu),起碼不是寫真寫實。比如最重要的客廳場景,小說用了1072個字來描寫。從全景式的環(huán)境描寫中可以看出,這是一座西式建筑,一個中西合璧的客廳,軟紗簾子下有張小小的書桌,掛著的籠子里有金絲鳥;北墻的中間是壁爐,南邊是法國式的長窗,有大沙發(fā),地上是“皇宮花園”式的地毯,書架上是精裝的尚未翻譯的E.E.Cummings的詩,和Aldous Huxley的小說。女主人公是社交名媛,滿墻掛的是頗為自戀的“我們太太”的玉照。
那么,現(xiàn)實中林徽因的客廳呢?根據(jù)梁再冰的記述,真實的場景與冰心描寫的太太客廳大相其異。
北總布胡同三號靠近東城墻根,是一個兩進四合院,大大小小一共有四十來間屋子。這所房子有兩個雖然不大卻很可愛的院子,我記得,媽媽常拉著我的手在北面的院子中踱步,院里有兩棵高大的馬纓花樹和開白色或紫色小花的幾棵丁香樹。
媽媽和爹爹住在這房子里院(北面)的一排北房,房前有廊子和石階,客廳在正中央,東頭是他們的臥室,臥室同客廳(玄關部分)之間有隔扇。西頭是他們的圖畫室,周圍有許多書架。
媽媽喜歡在客廳西北角的窗前書桌上靜靜地寫作。那時她總是用毛筆和毛邊紙。她的字體有點像外公的字體——王羲之體的秀麗小楷。
三十年代的北平,雖然經(jīng)歷了“九·一八”東三省淪陷的傷痛,但古城依然,文化氣氛甚濃,教授的薪俸也高,可請車夫、廚子、保姆等,知識分子小圈子的聚餐與聚會現(xiàn)象相當普遍,這種聚會有的是吃飯、有的是聊天,有的是商量如何郊游之類,
事實上冰心并不反感這種沙龍式聚會,像冰心在燕京大學有“星期五敘餐會”,慈慧殿3號有“讀詩會”,來今雨軒有茶會等,只是各自的叫法不一。
1933年12月30日,胡適在日記中記下了一次冰心家的茶會:“燕京大學國文學系同學會今天舉行年終聚餐,曾托頡剛邀我參加,今天吳世昌君雇汽車來接,我們同到八道灣接周啟明同去。同座有燕京教員顧頡剛、郭紹虞、鄭振鐸、馬季明、謝冰心諸人,客人有俞平伯、沈從文、巴金、靳以、沉櫻、楊金甫諸人。三點后來客都到冰心家喝茶。她的丈夫吳文藻也在家。大家談的甚暢” 。
仔細辨別,冰心茶會中也有部分林家院子的成員,像胡適、沈從文、楊金甫等。
冰心從聚會中看出了教授、哲學家、政治家、藝術(shù)家、詩人們,在國難日重的情景下,依然那么空虛度日、無聊無求,便是有感而發(fā)了。于是,小說的構(gòu)成元素是從北平聚會、沙龍中,雜取種種,合成一處,比如描寫客廳中墻上的照片,便是取自陸小曼,但小說也僅是用了陸小曼客廳的照片元素,作品的描寫并不限于這個客廳。場景如此,人物亦然,所以說,認定小說是諷刺某一個人,那只是讀者的感覺,與作者本是沒有關聯(lián)的。
“太太客廳”描寫的人物,科學家、哲學教授、文學教授、政治家、詩人等,也與現(xiàn)實中的人物容易形成對應,尤其是詩人與女主人的曖昧情愫(其實帶入到徐志摩插足好友王賡與陸小曼的婚姻也對應得上),再就是太太女兒的名字,冰心順手便用了“彬彬”,也是犯下一忌,因為林徽因的女兒“再冰”,平日也被喚做“冰冰”。
好了,一個作品中埋下了這么一些的“危險”元素,麻煩是免不了的?!耙园l(fā)表小說公開譏諷‘太太’,孤傲氣盛的林徽因絕對不堪,‘結(jié)怨’之深勢在必然。
“七七事變”之后,北大、清華遷到大后方,林徽因、梁思成的營造學社遷到昆明郊外,冰心吳文藻在一年之后也去了云南。1940年秋,宋美齡以美國威爾斯利女子學院校友的名義,邀請冰心到重慶參加擔任新生活運動婦女指導委員會文化事業(yè)組組長,恰遇吳文藻在云南大學人類學講座受阻,所以,決定全家遷至重慶。
冰心要“搬家”,要到“到重慶做官”,一時驚動四鄰。羨慕、嫉妒、議論與不屑,在云大、在西南聯(lián)大、在昆明傳來傳去。林徽因向遠在美國的費慰梅寫信,借此相譏:
“Icy Heart” 即是冰心,一個帶有貶義性質(zhì)的英直譯,此時,連直呼其名都不愿意,可見情緒之強烈。這種強烈的反感情緒,既是《我們太太的客廳》結(jié)怨的延續(xù),也是因為這樣的事實:“我們將乘卡車去四川,三十一個人,從七十歲的老人到一個剛出生的嬰兒擠一個車廂,一家只準帶八十公斤行李……”又聯(lián)想到自己當時在昆明大學教英文每月40元的微薄工資,強烈的反差,令心氣高傲的林徽因難以接受而又無可奈何。正如她自己所說,這就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