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橘繼承皇位后,尚未來得及品味當(dāng)皇帝的滋味,便開始盡顯孝心,親力親為地操持起喪事。
每一個細(xì)節(jié)、每一道流程,他都反復(fù)確認(rèn),生怕稍有疏漏,便會成為老八一黨攻訐的把柄,也讓那些?;庶h失望。
身為太子的弘歷和未來的太子妃亦未能逃脫守靈的命運(yùn),他們與其他宗室成員一同,在肅穆的氛圍中度過了整整二十七日。
守靈期滿后,太子弘歷被賜居雍和宮,那是胖橘曾經(jīng)的府邸。
然而,因太子妃年紀(jì)尚幼,婚禮遲遲未舉行,兩人依舊分住在阿哥所與公主所。
盡管弘歷已是太子,但胖橘仍是強(qiáng)壓下心中的嫌惡,將李金貴追封為嬪位,堅(jiān)決不肯家人封到妃位。
要不是為了不讓太子弘歷的生母死后地位太低,他連個答應(yīng)都不想給李金桂。
先帝遺旨的影響下,德妃僅被尊封為德太貴妃,遠(yuǎn)不及已故孝懿仁皇后的殊榮。
后者被加封了雙重尊號,集母后皇太后與圣母皇太后于一身,入住象征最高權(quán)勢的慈寧宮。
而皇貴太妃則退居壽康宮,至于德太貴妃,則只能委屈地住進(jìn)稍顯簡陋的壽安宮。
鳳昭并未直接插手甄嬛傳的劇情走向,卻在選秀時巧妙散播出皇上不孝的名聲。
后來,因后宮接連有孕卻無子嗣存活,他又順勢放出了皇后失德善妒的流言。
春夏秋冬輪轉(zhuǎn)間,胖橘的皇帝生涯愈發(fā)艱難。
他的名聲不佳,行事如履薄冰,尤其惱恨自己始終抓不到弘歷的把柄,心中郁結(jié)難解。
直到后期,胖橘被甄嬛迷得神魂顛倒,后宮風(fēng)波頻起。
先是廢妃回宮,她雖未成為皇太子的生母,卻憑借寵幸重新崛起,并改名換姓,以鈕祜祿氏的身份入主滿軍上三旗,獲封熹妃。
而鳳昭則在一旁悠然觀戲,偶爾施以小計(jì),攪動渾水,增添幾分波瀾。
但這些都不足為道,因?yàn)樘优c太子妃的大婚之期轉(zhuǎn)眼即至。
成婚一事,對鳳昭而言,一回生,二回熟,三回便游刃有余、行云流水。
身為太子妃,她更是后宮眾人爭相巴結(jié)的存在。然而,除了皇貴太妃的顏面尚可顧及一二外,其余人的示好,鳳昭從不放在眼里。
大婚第二日,鳳昭與弘歷雙雙拜過皇帝與皇貴太妃后,竟直接略過了向皇后請安這一禮數(shù)。
此舉雖看似不合規(guī)矩,卻并未引來天下人指責(zé)她不敬,反倒讓眾人暗自揣測——莫非皇后真的德行有虧?
畢竟,世人皆知鳳昭乃是鳳命仙子下凡歷劫,怎會錯上半分?
可同樣面對熹貴妃拋來的橄欖枝,鳳昭也是不屑一顧。
皇帝整個后宮的妃嬪們,她竟是一個好臉色都沒給過。
而若她冷待某人,那必然是那人罪有應(yīng)得。
如今嘛,人們只道一如宮門深似海,偏太子妃直白率真,有未來國母之風(fēng)。
多年來被鳳昭悉心調(diào)教的弘歷,則如同一只忠誠的小狗般唯命是從。
鳳昭指東,他絕不會往西;鳳昭讓他抓雞,他絕不捉鴨。
如此恩愛和睦的夫妻關(guān)系,不僅讓皇室上下嘆服,更令天下百姓津津樂道。
人們紛紛傳言,太子與太子妃堪稱皇家少有的天作之合。
隨著甄嬛傳慢慢走到了結(jié)尾,如懿傳的就開始顯現(xiàn)了。
然而,這個世界終究還是存在些許差異。
宜修內(nèi)心深處始終認(rèn)定太子之位應(yīng)歸屬于弘時,而非弘歷。
因此暗地里沒少費(fèi)盡心機(jī),或是下毒,或是利用食物相克的隱秘手段,企圖將弘歷置于死地。
甚至,對于鳳昭,宜修也曾經(jīng)動過絕其子嗣的念頭。
那一雙冷冽的眼眸中,偶爾會掠過一絲狠厲與決然。
可惜,無論宜修使出多少計(jì)謀,用盡千般手段、萬般策略,最終卻只落得個自食惡果的境地。
如今的她,被病痛折磨得身形消瘦,藥石無醫(yī),時日所剩無幾。
也正因如此,宜修連邁出景仁宮的力氣都已耗盡,更遑論去永壽宮祈福,讓甄嬛指責(zé)她害自己小產(chǎn)之事。
甄嬛心中暗忖,既然那個孩子注定保不住,那便該讓她發(fā)揮些作用才是。
于是,她的目光落在了安陵容身上。
然而,安陵容本就是一個對情緒極為敏感、行事謹(jǐn)小慎微的人。
察覺到對方的心思后,除非必要,她幾乎足不出延禧宮半步,唯恐卷入任何風(fēng)波之中。
最后變成了胖橘的小鳥殺死了自己的小小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