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會》的片場總飄著股緊張氣。這場戲拍的是周星馳飾演的“鄭立基”在倉庫里對峙鄭少秋飾演的父親——那個一手遮天的黑幫大佬。劇本里鄭立基要比父親更決絕,為了奪權連擋路的元老都敢下手,鏡頭里他攥著槍的手沒抖一下,扣扳機時眼神冷得像冰,喊“你擋我路了”的聲音里連絲顫音都沒有。
喊“卡”的瞬間,鄭少秋先拍了拍他的肩:“星仔這股狠勁,比劇本里寫的還沖。立基這角色被你演得,連我都覺得后背發(fā)寒?!迸赃呇a妝的劉嘉玲也笑:“剛才看你眼神,我都替戚美珍捏把汗——她演的阿嫂被你瞪那下,后背都僵了?!?/p>
周星馳扯了扯戲服領口,還沒從角色里抽出來,只含糊應了句“導演說要夠狠才立得住”。他手里還捏著道具槍,指節(jié)因為用力泛白——這是他第一次演這么重的反派,鄭立基比父親更瘋更狠,連殺人戲都要親自上陣,拍的時候手心其實一直在冒汗。
宋南希蹲在監(jiān)視器旁看回放,見鄭立基殺人后轉(zhuǎn)身時,耳后那滴沒擦干凈的“血”順著脖頸滑下來,襯得側臉更顯陰鷙,忍不住在腳本上劃了句批注:“眼神收得再冷一點,轉(zhuǎn)身時腳步放慢半拍,顯從容——立基的狠該是藏在骨子里的,不是外露的躁?!彼m是編劇,卻總忍不住留意周星馳的表演——他演鄭立基時,不是靠瞪眼睛,而是把狠勁藏在細微處,比如捏槍時突然收緊的指節(jié),或是笑起來時嘴角只揚一半的弧度,比劇本里寫的更有層次。
戲播到一半時,香港媒體的報道就涌了過來。報紙上印著鄭立基殺人時的劇照,標題赫然寫著“周星馳:下一個吳啟華?”那時吳啟華剛憑《流氓大亨》里的反派爆紅,是TVB“壞男人”的代名詞,記者追著周星馳跑片場,話筒都快遞到他臉上:“會不會怕被定型?以后觀眾見了你就想起鄭立基這樣的反派?”
他那時剛換好戲服,白襯衫上還沾著戲里的“泥漬”,愣了愣才笑:“不怕。鄭立基這角色不是單純的壞,他狠是因為怕被父親壓著,心里其實慌得很——我演的時候總想著這點,他跟吳啟華前輩演的反派不一樣?!?/p>
旁邊路過的梁朝偉正拿著劇本對詞,聽見了也插句嘴:“他私下練臺詞時,總在本子上寫‘立基的狠是裝的’,哪會被定型?!绷撼瘋ピ趧±镅菡删?,跟鄭立基有好幾場對手戲,最清楚周星馳私下琢磨角色的樣子——連鄭立基走路的姿勢都練了半個月,說“要帶點裝出來的囂張,才顯得虛”。
汪明荃那天來探班,剛好撞見記者圍堵,她抱著手臂站在旁邊聽了會兒,等記者走了才拍周星馳的背:“媒體說什么別往心里去。你看鄭少秋,早年演了多少好人,現(xiàn)在演反派不也照樣立???關鍵是你演的鄭立基,有自己的魂?!?/p>
宋南希把剛買的凍檸茶遞給他,輕聲說:“你那天加的那句‘我不是學你,我是比你強’,比原劇本更狠,也更讓人心驚——觀眾記住的是‘鄭立基’,不是‘反派’。”
周星馳接過檸茶,指尖碰到杯壁的涼意,才徹底松了口氣。他低頭看了眼報紙上“吳啟華接班人”的標題,忽然笑了:“那我就努力讓他們以后說,吳啟華前輩是‘老反派’,我演的鄭立基是‘新反派’——反正不一樣就好?!?/p>
遠處燈光又亮了,下一場是他跟梁朝偉的對手戲,鄭立基要裝腔作勢地嘲諷警察,鏡頭里他很快又沉下臉,只是嘴角那抹笑,比剛才練臺詞時多了點自己琢磨出的“虛”——宋南??粗O(jiān)視器,忽然覺得,這場戲播出去,觀眾記著的或許不只是“狠”,還有這股藏在狠勁里的復雜。
午后的咖啡廳飄著烤咖啡豆的焦香,落地窗外的陽光斜斜鋪在原木桌上,把砂糖罐的玻璃面照得發(fā)亮。宋南希剛把《大都會》的腳本推到一邊,就見陳寶華端著兩杯咖啡走過來,笑著把其中一杯放在她面前:“加了兩糖一奶,猜你還是這口味——畢竟在浸會時,總見你在哲學系樓下的自動販賣機買這種?!?/p>
宋南希愣了愣,指尖碰了碰溫熱的杯壁:“你還記得?”
“怎么不記得。”陳寶華在對面坐下,捋了捋耳邊碎發(fā),“那時候我在歷史系樓上課,總路過哲學系的小花園,??匆娔惚е尽洞嬖谂c時間》坐長椅上,穿條白裙子,風一吹裙擺飄起來,我們系女生都偷偷說‘哲學系那個?;?,連看書都像畫兒’。”
宋南希被說得耳尖發(fā)燙,低頭抿了口咖啡:“那都是她們瞎傳。倒是你,我早聽過名字——歷史系的才女,畢業(yè)論文寫香港開埠史,據(jù)說系里老師都夸你‘把史料串得像故事’,沒想到現(xiàn)在真成了編劇?!彼m和陳寶華不同屆,卻早從同學口中聽過這個名字,只是那時一個泡在哲學系的書堆里,一個埋在歷史系的檔案里,從沒能說上話。
“比起扒史料,還是寫人有意思。”陳寶華笑著轉(zhuǎn)了轉(zhuǎn)咖啡勺,“上周看你寫的《大都會》,鄭立基跟父親對峙時說‘你怕我搶權,我怕你把路走死’,那股子藏在狠勁里的慌,太戳人了——哲學系出身的人,寫人物心理果然不一樣,連反派都帶著點‘兩難’的味道?!?/p>
“你過獎了。”宋南希笑了笑,“我還偷師過你寫的《楊家將》,佘太君勸楊六郎那段,沒喊口號,就說‘你爹走時沒讓你報仇,是讓你護著楊家剩下的人’,這才是真懂人——歷史系練出的‘找根兒’本事,我學不來?!?/p>
兩人從浸會的舊時光聊到TVB的新差事,陳寶華說她剛進公司時,總怕寫不好武俠戲里的“江湖氣”,宋南希說她寫哲學系背景的角色時,總擔心臺詞太“飄”,聊著聊著,竟像認識了很久的朋友。
“對了,”陳寶華忽然從包里掏出個筆記本,“我最近攢了個本子,想寫兩個校友畢業(yè)后在報社重逢的故事,一個學歷史,一個學哲學,總吵嘴卻又能彼此懂——你要是有空,幫我看看人物設定?”
宋南希接過筆記本,指尖拂過封面的字跡,抬頭笑了:“好啊,說不定寫著寫著,就成了我們倆的故事呢?!?/p>
窗外的陽光慢慢移了位置,咖啡廳的時鐘滴答響著。兩個浸會大學的校友,隔著幾屆的時光,終于在TVB的編劇室之外,借著一杯熱咖啡,把“哲學系校花”和“歷史系才女”的舊標簽,換成了能并肩聊腳本的新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