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5章 芒種收麥,歸倉悟禪
歸源境的芒種,天剛蒙蒙亮,田壟里就飄起了麥香——麥穗已徹底變黃,沉甸甸地垂著,風一吹,麥浪翻滾,像鋪了層金毯。今天要開始收麥,眾人扛著鐮刀、推著板車往麥田去,連孫女兒都背著小竹籃,要去撿掉落的麥穗。“阿婆,收麥是不是要把所有麥穗都割下來,放進糧倉里呀?”孫女兒的小臉上滿是期待。
阿婆握著鐮刀,在麥壟間站定:“是呀,收麥是‘歸倉’,把一年的辛苦都收進倉里,把希望也存起來。割麥要‘快’還要‘穩(wěn)’,快了能趕在雨天前收完,穩(wěn)了能少掉麥粒,一顆麥粒都不能浪費?!彼龔澭钕碌谝话邀?,麥穗整齊地握在手里:“就像過日子要‘抓緊時機’,該忙的時候就得好好忙,不然機會錯過了,日子就會空落落的?!?/p>
收麥的第一樁事是“割麥”。沙僧的鐮刀磨得锃亮,他彎腰弓背,左手扶著麥稈,右手揮鐮,“唰唰”幾下就割下一大把,麥茬齊整,沒漏一根麥穗:“割麥要‘低割’,麥茬留得短,能少浪費麥稈,還方便后續(xù)耕地?!彼虒O女兒握鐮刀的姿勢:“手指要扣緊刀柄,刀刃對著麥稈根部,用力要勻,不然會割到手?!睂O女兒學著比劃,雖割得慢,卻格外認真,每割下一小把,就高興地舉給沙僧看。
阿瑞斯負責“捆麥”。他把割下的麥子攏成小捆,用麥稈擰成繩,把麥捆綁得緊實又不散:“麥捆要‘綁牢’,不然搬運時會散,麥粒會掉。”他綁好一捆,放在板車上:“以前在戰(zhàn)場,包扎傷口要綁緊,不然會流血;現(xiàn)在捆麥要綁緊,不然會丟糧,都是‘護好根本’的事。”
赫淮斯托斯推著板車“運麥”。板車上鋪著粗布,防止麥粒掉落,他拉著板車在田壟間行走,腳步穩(wěn)當,沒讓麥捆晃動:“運麥要‘平走’,田壟不平,得避開坑洼,不然板車顛,麥粒會漏?!彼虒O女兒幫著扶麥捆:“扶的時候要輕,別把麥穗碰掉,每一顆麥粒都來之不易,得好好護著。”
芒種的日頭毒辣,正午時曬得地面發(fā)燙,眾人卻沒歇著,連汗水滴在土里都沒工夫擦。阿佛洛狄忒帶著女人們在麥田旁搭了“歇腳棚”,煮了綠豆湯,還準備了麥餅,讓大家累了能喝口涼湯、吃口熱餅:“天熱,得多補水分,別中暑了。收麥是大事,得靠大家一起扛,誰都不能倒下。”她給孫女兒擦了擦額頭的汗:“累不累?要是累了就歇會兒,別硬撐?!睂O女兒搖搖頭:“俺不累,俺要幫著撿麥穗,一顆都不能浪費!”
收麥的間隙,王大叔帶著鄰村的人來幫忙,他們扛著鐮刀,推著板車,一到麥田就忙活起來:“俺們村的麥昨天收完了,知道你們這邊麥多,就過來搭把手!”八戒見人多,干勁更足了,割麥的速度都快了不少:“人多力量大,咱們早點收完,就能早點吃新麥餅!”
唐僧坐在歇腳棚旁,看著眼前熱火朝天的收麥場景,聽著鐮刀割麥的“唰唰”聲、板車滾動的“轱轆”聲,還有眾人的談笑聲,拿起經(jīng)卷,在空白頁上寫下:“芒種收麥,非僅收糧,是悟‘歸倉’;割捆運麥,非僅勞作,是悟‘圓滿’??旄罘€(wěn)捆,是惜力惜時;鄰里互助,是惜情惜緣;顆粒歸倉,是惜福惜勞——這便是‘歸倉禪’:不在貪求多收,在顆粒不丟;不在炫耀成果,在踏實歸倉,讓糧歸倉得安,人歸心得穩(wěn),日子歸常得暖?!?/p>
阿瑞斯喝著綠豆湯,看著板車上堆得滿滿的麥捆,輕聲說:“以前總覺得‘榮耀’是打贏勝仗、獲得賞賜,現(xiàn)在才懂,‘歸倉’的踏實比任何榮耀都珍貴——看著麥粒一顆顆進倉,知道一年的辛苦沒白費,日子能安穩(wěn)過下去,這才是真的幸福。”
傍晚時分,夕陽把麥田染成金紅,第一天的收麥任務(wù)終于完成,板車上的麥捆堆得像小山,眾人推著板車往糧倉去。孫女兒跟在后面,還在撿田壟里掉落的麥穗,哪怕只有一顆,她也小心翼翼地放進竹籃里:“不能浪費,這些麥粒也能磨成粉,做成小餅。”
赫爾墨斯送信回來時,特意去了糧倉,幫著眾人卸麥捆:“鎮(zhèn)上的糧商派人來說,明天要過來看看麥的質(zhì)量,要是好,就按之前說的價收?!彼€帶來了鄰村孩子的消息:“孩子們說明天要過來幫著撿麥穗,還想跟著一起曬麥?!?/p>
孫女兒一聽,高興得跳起來:“太好了!明天俺教他們撿麥穗,還要帶他們看糧倉!”阿婆笑著點頭:“好,咱們明天早點起,先把今天收的麥攤開曬,等曬透了再進倉,這樣麥不容易發(fā)霉?!?/p>
夜深了,歸源境的燈還亮著。糧倉旁的空地上,曬好的麥子堆成了小山,眾人還在忙著把麥子裝進麻袋,運進糧倉。阿婆和阿佛洛狄忒在廚房煮新麥粥,新麥的清香飄滿了整個歸源境;沙僧在整理收割工具,把鐮刀擦干凈,把板車修好;阿瑞斯坐在糧倉旁,聽著麥粒倒進糧倉的“嘩嘩”聲,像聽著最動聽的歌。
孫女兒趴在阿婆腿上睡著了,手里還攥著一顆曬干的麥粒,嘴角帶著笑。阿婆輕輕把麥粒從她手里拿出來,放進小木盒里,嘴角帶著欣慰:“這孩子,連夢里都想著麥粒歸倉?!?/p>
第二天一早,孫女兒第一個跑到糧倉,看著滿倉的麥子,高興地喊:“阿婆,糧倉滿了!咱們今年收成真好!”阿婆走過來,摸了摸她的頭:“是呀,收成好,新歲的日子就能更踏實。走,咱們?nèi)覃湥葧窈昧?,就給你做新麥餅吃!”
歸源境的芒種,在收麥的歸倉里,在麥粒的香里,在鄰里的情里,慢慢走向盛夏——沒有驚天動地的事,只有對勞作的尊重,對成果的珍惜,對日子的熱愛,卻在這些日常里,藏著最真的“禪”,藏著最暖的“歸源”。
悟空和八戒去曬麥,把麥粒攤開在曬場上,時不時翻動,讓麥子曬得均勻;阿瑞斯和赫淮斯托斯則去檢查糧倉的密封性,防止受潮;赫爾墨斯背著布信袋,要去鎮(zhèn)上送信,告訴糧商麥已收好,隨時可以來驗質(zhì)量。
糧倉里的麥子安靜地“住”在倉里,等著被磨成粉、做成餅;歸源境的人們,也在這份“歸倉”的踏實里,守著倉,護著糧,悟著禪,把日子過得像芒種的麥浪,金燦燦、沉甸甸,帶著對過往的感恩,對未來的期盼,把每一個尋常的日子,都過成了最踏實的幸福。
槐樹下的經(jīng)卷攤開在“歸倉”那頁,風一吹,書頁輕輕晃,像在和糧倉里的麥子對話。上面的字跡透著溫潤:“歸倉非終點,是新歲的起點;收麥非結(jié)束,是勞作的循環(huán)。芒種收麥如此,人生亦如此——懂‘珍惜每一份勞作,守護每一份成果,感恩每一份幫助’,方能歲歲豐收,年年安穩(wěn),綿長不息?!?/p>
傍晚的夕陽把曬場染成暖黃,孫女兒和小遠坐在曬場旁,分享著一塊新麥餅,聊著秋天要種新的莊稼、冬天要釀新的米酒。他們的笑聲混著風里的麥香,飄得很遠,很遠——這便是歸源境的芒種,收著麥,歸著倉,悟著禪,把春天的綠,都變成了夏天的金,把尋常的時光,都過成了最踏實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