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壽山的晚霞如火,將整個紫禁城染成金紅色。高高晞月站在廊下,望著遠處轎輦緩緩而來。
太后與皇帝的儀仗浩浩蕩蕩,旌旗在夏日微風(fēng)中輕輕擺動。<... 更多精彩內(nèi)容,盡在話本小說。" />
萬壽山的晚霞如火,將整個紫禁城染成金紅色。高高晞月站在廊下,望著遠處轎輦緩緩而來。
太后與皇帝的儀仗浩浩蕩蕩,旌旗在夏日微風(fēng)中輕輕擺動。
"主兒,該更衣了。"茉心輕聲提醒,
高晞月揉了揉太陽穴。連日的暑熱讓她倍感疲憊,兩個孩子又正值鬧覺的年紀,夜里總要醒幾次。
但她不得不強打精神:"把前兒內(nèi)務(wù)府新做的那件湖藍色緙絲旗袍取來吧。"
梳妝時,星璇一邊為她挽發(fā)一邊道:"聽說今日恒媞長公主回宮了,太后高興得很呢。"
高晞月手中玉簪一頓。她記得這位太后幼女,當(dāng)年先帝駕崩后,太后為避嫌,將年僅六歲的恒媞寄養(yǎng)在果親王府。如今十年過去,想必已出落得亭亭玉立。
"多備一份禮。"高晞月吩咐道,"就選那對翡翠手鐲。"
宴設(shè)慈寧宮花園,四周懸掛著琉璃宮燈,照得如同白晝。高晞月到時,大部分嬪妃已經(jīng)入席。因為太后派人來說,讓高晞月帶著兩個孩子,所以身后跟著的乳母抱著永瑚璟瑤,她緩步走向自己的席位。所經(jīng)之處,嬪妃們紛紛行禮問安。
"皇貴妃娘娘金安。"
高晞月微微頷首,目光卻被主位旁一抹淡紫色身影吸引。那少女約莫十六七歲,身著淺紫繡玉蘭旗袍,發(fā)間只簪一支銀鍍金蝴蝶步搖,正低聲與太后說著什么,惹得太后連連發(fā)笑。
"那就是恒媞長公主?"高晞月小聲問茉心。
茉心點頭:"正是。聽說長公主性子嫻靜,在王府時最愛讀書作畫。"
正說著,恒媞忽然抬頭,與高晞月視線相接。出乎意料的是,長公主竟對她微微一笑,那笑容如春風(fēng)拂面,讓人頓生好感。
高晞月連忙回以淺笑。
"皇上駕到——"
弘歷大步走來,身后跟著幾位親王。眾人連忙起身行禮,太后卻只是笑著招手:"皇帝來了,快坐。恒媞剛還念叨你呢。"
弘歷上前給太后請了安,又看向妹妹:"幾年不見,恒媞長高了。"語氣中難得帶著兄長般的親切。
恒媞起身行禮,動作優(yōu)雅得體:"皇兄為國操勞,恒媞未能常伴左右,實在慚愧。"
太后拉著女兒的手笑道:"這孩子,在王府學(xué)了一肚子詩書,說話都文縐縐的。"
一家三口其樂融融的場景,讓高晞月不禁想起父母。她低頭看著懷中的永瑚,孩子正睜著烏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著四周的燈火。
宴席開始,歌舞伎們魚貫而入。一曲《霓裳羽衣》跳得翩若驚鴻,樂聲悠揚。
高晞月卻只覺得耳邊嗡嗡作響,那些絲竹之聲仿佛隔著一層紗,聽不真切。
"娘娘可是不適?"茉心察覺她臉色不對,小聲詢問。
高晞月?lián)u搖頭,夾了一筷子清蒸鱸魚,卻食不知味。自從生產(chǎn)后,她的身子一直未能完全恢復(fù),加上夏日炎熱,更是容易疲憊。
"皇貴妃。"太后突然喚她,"把孩子們抱來給哀家瞧瞧。哀家這做祖母的,幾日不見就想得緊。"
高晞月連忙起身,親自抱著永瑚上前,乳母抱著璟瑤緊隨其后。太后接過永瑚,愛憐地逗弄:"哎喲,小阿哥又沉了。"
恒媞湊過來,眼中滿是好奇:"這就是四阿哥嗎?長得真像皇兄。"她小心翼翼地碰了碰永瑚的小手,孩子竟咯咯笑起來。
"長公主有孩子緣呢。"高晞月溫聲道。
太后滿意地點頭:"恒媞在王府時,就常幫著照顧堂弟堂妹。"說著將璟瑤也接過來,"哀家這兩個孫兒,可真是天賜的福氣。"
弘歷在一旁看著,眼中滿是柔情。高晞月偷眼望去,正與他視線相接,兩人相視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