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jié)婚。
轉(zhuǎn)眼便是三月初三,柳垂金線,桃吐丹霞。公主出嫁,自是十里紅妝,引得百姓紛紛駐足,贊嘆天家氣派。
永樂公主坐在轎攆上暗自出神。從小千嬌萬貴的嫡公主,她的婚嫁是用來穩(wěn)固江山社稷的,這個道理她從小便知。
及至豆蔻年華,少女懷春,公主亦不能免俗。許多個濃稠的夜,她躺在錦帳里翻來覆去。
腦中一遍遍描摹著駙馬的樣貌,雖朦朦朧朧得看不大真切,卻也應(yīng)當是劍眉星目,棱角分明。
每當帳幔攏起,綺麗的夢被晨風吹散,她便又一次告誡自己,她的婚嫁是穩(wěn)固江山的利器,不該心存幻想。
后來,聽說父皇有了駙馬人選,明知無法改變什么,可她還是想見見。
那日她好不容易求得父皇同意,能躲在屏風后頭偷偷瞧上一眼。那人是長公主的嫡子,是父皇倚重的人。
她看到他的第一眼,便發(fā)覺和腦海中描摹過無數(shù)次的畫像重合了。
一樣的劍眉星目,眉宇間還帶了些少年人特有的英氣,鼻梁挺括,一張冷峻的臉上棱角分明。
她呼吸一窒,只覺臉頰燒的通紅,后來自己如何回的寢宮都不記得了。聽婢女說,她頂著燒紅的臉,飛也似的逃回了后宮。
再后來,母后過來問她駙馬人選如何,她羞紅了臉兒死活不肯抬頭,手中來來回回將手帕繞成一團,末了,咬著唇嗔道:
“但憑父皇母后做主,女兒無有不依……”
再后來,父皇的賜婚圣旨頒下。當天夜里,她滾在錦帳里捧著圣旨讀了一遍又一遍。
再后來的事更是水到渠成,一如她做過的那些綺麗的夢,美的不真實。
時至今日,她才察覺出幾分真切來。
公主出降的禮節(jié)復雜繁瑣,喧鬧了一整日,終至禮畢,侍女服侍她卸了釵環(huán),換好寢衣,坐在床榻上等駙馬回來。
明明還沒過多久,只聽得外間侍女通傳:“駙馬回來了?!?/p>
聽了這句,她緊張的攥緊手中絲帕。上次她躲在屏風后偷窺,害羞之余尚可逃脫,如今的情形卻實在避無可避了。
李同光對這樁婚事原是極不情愿的,因是圣上賜婚,又兼母命難違,他只能應(yīng)了。
可今日一見,方覺這小公主全不似傳言那般驕橫無禮。儀間幾次撞上自己的目光,她都會羞得雙腮透粉,那副含羞帶怯的模樣委實可愛。
好不容易熬到禮畢,他又被拉去吃酒,雖是酒量不差,也終究是雙拳難敵四手,依席吃下來便已有了五六分醉意。
回至房中,李同光眸中映出小公主粉紅的鵝子臉兒,一身粉紗寢衣遮不住她的好顏色。
倒是更襯得嬌艷欲滴、膚白勝雪,隱約還能瞧見里頭那件大紅裹肚,繡著鴛鴦戲水的花樣兒……
李同光看得眼熱,只覺血氣上涌,從里到外都燥熱起來。
還是春華上前打破尷尬,只見她端著托盤,里邊立著酒壺和兩只酒杯。
“此酒乃皇后娘娘所賜,請公主駙馬飲盡此杯,愿公主駙馬:樂此今夕,和鳴鳳凰?!?/p>
言畢斟滿兩杯,獻與二人。李同光先端起一杯:
永樂也端起杯來,二人一飲而盡。
這酒剛一入口李同光便覺一股甜膩馨香,心下便知是皇后疼惜公主,以此催情來解她破瓜之苦。
李同光忍不住又偷偷瞟了眼,她的確太稚嫩了,婚書中曾提及她的生辰,比自己年幼六載。
如此青澀稚嫩的小公主,也不知能否承受得住……想到此處不由心中一動,遂端起酒壺又斟了滿滿兩杯,遞與公主道:
“臣無尺寸之功,蒙公主不棄,愿結(jié)連理,臣心中感激,敬公主一杯。”
李同光原只為哄她多飲幾杯,隨意撿了幾句好聽話來說,誰知這話正打在她心坎兒上。
不為江山社稷,不是利益權(quán)衡,而是自己看中了他,父母遂她心愿,僅此而已。
。
注:番外不與正文不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