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皇宮的元日,積雪在琉璃瓦上反射出碎金般的光,暖閣內(nèi)的星軌藤卻已抽出新綠,淡紫色的殘花未落,嫩芽又從藤蔓間鉆了出來,新舊交替間,倒像把歲月拉成了條連貫的線。林昭儀正用銀剪修剪枯花,青瓷瓶里換上了新采的梅枝,“元日要插‘歲寒三友’,”她往瓶里添了些星泉水,“祖父的手記說梅枝‘秉純陽之氣’,與長公主的引脈玉相照,能讓共生坊的星軌紋更亮?!?/p>
蘇嬪妃捧著個描金漆盤走進(jìn)來,盤里放著四盞精致的琉璃燈,燈壁上分別畫著中原的稻田、北狄的草原、西域的沙漠、西荒的黑石峪,“這是商隊新制的‘元日燈’,”她點亮燈芯,暖黃的光透過燈壁映在地上,拼成幅完整的四海圖,“守石族的石生說,元日夜里點亮這燈,能讓四族的地脈產(chǎn)生共鳴,歲星籽會破土更快。”
林昭儀湊近看了看,發(fā)現(xiàn)燈壁上的圖案與龍紋佩夾層里的星砂部地圖邊緣能銜接上,“祖父寫過‘元日燈影合,四海脈相通’,”她翻到手記的某一頁,上面畫著相似的燈盞,“只是他畫的燈用獸骨做架,比這琉璃燈更顯古意,或許咱們該各備一半,古意與新趣兼顧?!?/p>
蘇嬪妃從商隊的貨箱里取出四盞獸骨燈,架上還留著北狄工匠的刻痕,“我讓人按林姐姐說的備了,”她將獸骨燈與琉璃燈并排擺放,“老巫說元日的祭典講究‘新舊相承’,就像這燈,獸骨承古,琉璃啟新,正好合了‘繼往開來’的意?!?/p>
兩人正說著,皇后帶著周太傅進(jìn)來,周太傅手里捧著卷明黃的祭文,“這是陛下親筆寫的《元日祭星文》,”他展開祭文,墨香混著淡淡的檀香漫開來,“文中說今日要在共生坊設(shè)‘星壇’,用四族的歲首信物祭星軌,祈求四海安寧?!?/p>
所謂四族歲首信物,是中原的稻種、北狄的狼毫、西域的香料、西荒的黑石碎,此刻正擺在星壇的四角,被熒石燈照得泛著微光。林昭儀拿起粒飽滿的稻種,發(fā)現(xiàn)種皮上的紋路竟與歲星籽的星軌紋有幾分相似,“祖父的手記里夾著張‘稻種培育法’,”她指著紙上的字,“說用星泉水浸泡三日,再混西荒的黑石土,能讓稻子在西荒的土地上生長,守石族的人就不用總吃沙棗了?!?/p>
蘇嬪妃也補充道:“商隊的人說西域的香料與西荒的黑石碎同燒,煙柱會凝成星軌形,”她讓人取來香爐,將香料與黑石碎混合點燃,青煙果然盤旋而上,在暖閣的穹頂聚成道淡淡的光帶,“老巫說這是‘四族氣合’的吉兆,今年的共生籽定能順利結(jié)果?!?/p>
皇后看著煙帶與星軌藤的光交織,輕聲道:“看來元日的祭典要添些新儀軌。林昭儀,你帶著祖父的稻種培育法,去尚農(nóng)局安排西荒試種的事;蘇嬪妃,讓商隊多備些西域香料與黑石碎,祭典上分給各族使者,讓他們帶回故土,也算中原與四海的心意相通?!?/p>
兩人領(lǐng)命而去,路過星壇時,見尚衣局的宮娥正在掛元日符。符上用赤晶砂畫著簡化的星軌紋,是林昭儀按祖父手記的樣式設(shè)計的,邊緣還綴著蘇嬪妃商隊送來的琉璃珠,風(fēng)一吹,珠串叮咚作響,符上的星軌紋竟像活了似的微微發(fā)亮。
“其實這樣也好看,”蘇嬪妃望著符影,“赤晶砂的古紋配琉璃珠的新光,倒比單掛一樣更有元日的熱鬧?!绷终褍x點頭:“等西荒試種的稻子長出來,咱們再在符上添些稻穗紋,讓守石族的人看了也親切。”
午后,小長公主戴著引脈玉跑來,玉面的紅光剛碰到星壇上的狼毫,狼毫便泛起淡淡的綠光,與北狄的草原燈影相和,“母后你看,”她指著狼毫,“它在跟燈說話呢!”眾人湊近,只見狼毫的綠光順著燈影蔓延,竟在地上的四海圖里,西荒的黑石峪位置亮起個小小的光點!
“是地脈精的位置!”周太傅激動地翻出《星軌源考》,“書上說元日的‘星芒正時’,四族信物會指引‘未顯之物’,這光點怕不是普通的地脈精,而是……”他頓了頓,指著光點旁的模糊輪廓,“是西荒古鏡的影子!守石族老巫說的‘能映四海情’的古鏡!”
林昭儀突然想起祖父手記里的一句話:“黑石峪有鏡,鏡映星軌全圖,需元日的星芒與純脈共啟?!彼聪蛐¢L公主,“長公主的引脈玉是純脈所化,或許只有你能讓古鏡顯形?!毙¢L公主立刻舉起引脈玉,玉面的紅光直射向光點,光點竟像被點燃似的炸開,映得整個暖閣都泛著淡金!
皇后讓人取來龍紋佩,佩上的星砂部地圖在金光中展開,與光點的輪廓重合,“古鏡就在星泉的源頭!”她指著地圖上的泉眼標(biāo)記,“林文遠(yuǎn)先生當(dāng)年定是見過這鏡,才會在地圖上做特殊標(biāo)記?!碧K嬪妃也道:“商隊的老向?qū)дf星泉源頭的水是黑色的,能映出人影外的‘氣’,想來就是古鏡的靈氣所致?!?/p>
元日祭典在未時正式開始。星壇設(shè)在共生坊的中央,四族歲首信物擺在漢白玉的臺面上,獸骨燈與琉璃燈交替環(huán)繞,星軌藤的新綠順著壇柱攀爬,將新舊時光纏在了一起。林昭儀捧著祖父的手記站在東側(cè),蘇嬪妃捧著商隊的四海圖站在西側(cè),兩人的身影在燈影中交疊,倒像幅和諧的畫。
太后牽著小長公主走上星壇,小長公主的引脈玉紅得像團(tuán)火焰,剛觸到星壇中央的祭器,四族信物便同時亮了起來:稻種泛金黃,狼毫泛翠綠,香料泛赤紅,黑石碎泛瑩白,四色光交織成道光柱,直沖天際!暖閣穹頂?shù)男擒壧偻蝗粍×一蝿樱~片的紋路竟與光柱中的星軌重合,連西荒送來的歲星籽,都在陶罐里輕輕顫動!
“星軌合了!”周太傅捧著《星軌源考》,聲音因激動而發(fā)顫,“書上說‘元日星軌合,四海共升平’,這是百年難遇的吉兆!”他指著光柱中浮現(xiàn)的影像,“是西荒的古鏡!鏡中映著四海的景象——北狄的牧人在星軌藤旁放羊,西域的商隊用共生籽的花做香料,守石族的人在古碑旁種稻子!”
林昭儀看著鏡中的稻田,突然明白祖父為何執(zhí)著于讓稻種在西荒生長——那不僅是為了飽腹,更是為了讓中原的農(nóng)耕文明與西荒的游牧文化相融。蘇嬪妃也望著鏡中的商隊,那些熟悉的駝鈴與星軌藤的綠光交織,原來她商隊的奔波,早已在不知不覺中織就了共生的網(wǎng)。
祭典過半,開始分發(fā)歲星籽的培育土。林昭儀將歸墟土分給北狄的使者,蘇嬪妃將中原的稻土分給西域的商人,每個人手里的土都帶著異鄉(xiāng)的氣息,卻在元日的光里顯得格外親切。“這土要混著家鄉(xiāng)的土種,”皇后笑著說,“就像咱們此刻站在這里,帶著各自的族脈,卻共享同一片星軌?!?/p>
小長公主突然指著星壇旁的陶罐,歲星籽竟在光中破土而出,嫩芽頂著層淡紫的殼,像個害羞的孩子,“它發(fā)芽了!”小長公主拍手笑,引脈玉的紅光落在嫩芽上,嫩芽立刻舒展葉片,葉片的紋路與古鏡中映的星軌完全一致,“它在跟鏡子學(xué)樣子呢!”
太后看著破土的新綠,輕聲道:“哀家年輕時總覺得,宮廷的規(guī)矩就該像銅鑄的,半點不能改。如今看著這芽,才明白真正的安穩(wěn),是像藤一樣能屈能伸,像這籽一樣能在任何土地上扎根?!彼D(zhuǎn)向周太傅,“《星軌源考》里說的‘新篇’,怕是就藏在這破土的嫩芽里?!?/p>
周太傅翻到書的最后一頁,上面是片空白,“書上說‘新篇由后人續(xù)寫’,”他將書遞給林昭儀與蘇嬪妃,“林姑娘的祖訓(xùn)、蘇姑娘的商道、守石族的古鏡、長公主的純脈,都是續(xù)寫新篇的筆?!?/p>
傍晚的宴席設(shè)在長樂宮,四族的使者圍坐在一起,桌上的菜也帶著各族的特色:中原的八寶飯、北狄的烤羊腿、西域的葡萄羹、西荒的黑石餅。林昭儀與蘇嬪妃并肩給太后布菜,林昭儀夾了塊黑石餅,蘇嬪妃舀了勺葡萄羹,兩人的動作默契得像演練過千百遍。
“等開春,”林昭儀望著窗外的星軌藤,“我讓人把祖父的手記刻在共生坊的石碑上,讓后人也知道這些故事?!碧K嬪妃笑著點頭:“我讓商隊修條‘星軌道’,從中原直通西荒,路上每隔十里種棵星軌藤,讓走在路上的人都知道,四海本是一家。”
小長公主戴著引脈玉跑來,手里舉著片剛摘的星軌藤新葉,葉上的紋路在燭火下泛著光,“先生說這葉能當(dāng)書簽,”她把葉子夾進(jìn)《星軌源考》的空白頁,“等新篇寫滿了,葉子也長成藤了?!?/p>
夜深時,元日的燈火還亮著。林昭儀在整理祖父的手記時,發(fā)現(xiàn)最后一頁有行新添的字跡,是守石族老巫的筆跡:“鏡映四海非虛言,星軌藤下藏密鑰。”這行字讓她心頭一動——古鏡不僅能映景象,怕是還藏著打開星軌終極秘密的鑰匙,而那密鑰,或許就與星軌藤有關(guān)。
蘇嬪妃則在給兄長的信里,詳細(xì)描述了古鏡的影像,“老圃說歲星籽的葉紋能指引找密鑰,”她寫道,“讓商隊多留意星軌藤的異常之處,尤其是那些紋路特別清晰的葉片,說不定密鑰就藏在葉脈里?!毙拍€畫了片小小的星軌藤葉,旁邊標(biāo)著“林姐姐說這葉的形狀像把鑰匙”。
宮墻上的元日燈還亮著,獸骨燈的古意與琉璃燈的新趣在雪地里交織,映得星軌藤的影子像條蜿蜒的龍。所有的伏筆都在元日的光里悄然延伸:龍紋佩的地圖指向古鏡,古鏡的影像預(yù)示四海相融,歲星籽的破土帶著新篇的希望,而星軌藤下的“密鑰”,又為未來埋下了充滿遐想的線索。
當(dāng)?shù)谝豢|晨光掠過星壇時,林昭儀與蘇嬪妃并肩站在共生坊的石碑旁,看著工匠們準(zhǔn)備刻字的工具,突然明白,所謂宮廷的高墻,早已被星軌藤的藤蔓悄悄爬滿,而墻外的四海,正順著那些看不見的脈絡(luò),與墻內(nèi)的心跳漸漸同頻。
新的篇章才剛剛開始,古鏡的密鑰究竟藏在何處,歲星籽會在各族的土地上開出怎樣的花,或許只有等春風(fēng)吹遍四海時,才能揭曉答案。但此刻宮闈里的每個人都知道,無論前路有多少未知,只要像守護(hù)這元日的燈火一樣守護(hù)彼此,共生的星軌便會永遠(yuǎn)明亮,永遠(yuǎn)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