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出攤那天,已經(jīng)是兩周后了。
這兩周里,秦寧忙得腳不沾地。
先是請了收割機師傅來收麥子,曬場上鋪滿了沉甸甸的麥粒。
剛好這段時間也沒下雨,連著幾個大晴天,麥子曬得滾燙,秦寧帶著吳其穹翻曬時,麥香混著陽光的味道撲面而來。
沒幾天她就把麥子賣了,賣完麥子后,她特意帶著兒子去了趟鎮(zhèn)上。
鎮(zhèn)上的電動車行里,母子倆挑了半天。
最終選了兩輛電動三輪車,又額外花了些錢,請老師傅把其中一輛改裝成擺攤車。
老師傅手藝極好,在車廂上加裝了透明玻璃柜,內(nèi)里分層擺放著不銹鋼托盤;靠前位置固定了一個小煤爐,上面能架著鍋,用來加熱鹵味。
最妙的是可折疊的遮雨棚,晴天時收起來不占地方,雨天撐開后,正好能罩住整個車體,母子倆坐在駕駛座上也不會淋著。
另一輛三輪車則保持著原樣,秦寧盤算著用它接送吳其穹上學(xué),平時進貨也方便。
出攤這天恰逢周末,天還沒大亮,秦寧就起床忙活。
她將鹵好的鴨貨從湯里撈出來,紅亮的鹵汁裹著鴨翅鴨脖,在晨光中泛著誘人的油光。
吳其穹也早早醒了,幫忙把一次性餐盒和竹簽裝上車,小臉上寫滿期待。
“媽,咱們能賣完嗎?”小家伙扒著車廂問道。
秦寧笑著往他嘴里塞了塊鹵豆干:“試試看就知道了。”
倆人剛推車出門,就被隔壁張嫂攔住了。
張嫂二話不說先要了份大的,說是要給下地干活的老伴帶著。
接著剛開沒多遠,村里其他聽到動靜的鄰居也陸續(xù)圍了過來。
“小秦啊,給我也來一份!”
“就是這香味,饞得我睡不著覺!”
“給我裝兩個鴨腿,我家小子最愛啃這個!”
你一份我一份,還沒出村子,第一鍋鹵味就見了底。
主要是這半個月農(nóng)忙,村里人因為她剛死了男人,沒少幫她。
曬麥場是村東頭老李一家?guī)椭粚嵉?,收割后的麥子是王叔用拖拉機拉回來的。
就連晾曬時,也有不少嬸子主動過來幫忙翻場。
每次她留人吃飯,大家都擺擺手說是舉手之勞。
于是秦寧就挨家挨戶送了超大份的鹵味大拼盤到那些幫過忙的村民家中。
村民們嘗過之后,個個贊不絕口。
那鹵味入口先是濃郁的醬香,接著是恰到好處的咸鮮,最后回味中還帶著一絲甘甜。肉質(zhì)酥爛卻不失嚼勁,連骨頭都浸透了滋味。
王大叔啃完鴨脖后,連手指上的鹵汁都吮得干干凈凈。
李嬸子一邊吃一邊感嘆:“這手藝,比縣城大飯店的還好!”
可吃完后,大家雖然饞得慌,卻又不好意思再讓秦寧專門給自己做。
直到有一天,張嫂在井邊洗衣服時說:“人家小秦準(zhǔn)備去鎮(zhèn)上賣鹵味,三輪車都訂好了。”
這個消息像長了翅膀,很快傳遍了整個村子。
從那以后,每當(dāng)秦寧騎著新買的電動三輪車從鎮(zhèn)上回來,路過的村民都會熱情地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