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何老提供的信息,我們篩查了當年《民聲日報》編輯部的全部成員。"小吳指著墻上的照片,"除去已確認死亡的,還有四位健在:張麗華,76歲,現(xiàn)居浙江;王德民,83歲,住在南京養(yǎng)老院;李俊峰,80歲,常年在國外;還有劉建國,78歲,退休后在南京郊區(qū)居住。"
陳默思索片刻:"這些人都有作案能力嗎?"
"據(jù)我觀察,兇手對尸體的處理手法極其專業(yè),"法醫(yī)小張插話,"需要具備解剖知識和印刷技術,并且體力不弱。我懷疑一個七八十歲的老人難以獨立成。"
"除非有幫手。"陳默若有所思。
他轉向何勇:"這四人當年什么情況?"
何勇深吸一口氣:"張麗華是文藝副刊編輯,性格溫和;王德民負責攝影,老實本分;李俊峰是校對,為人精明;劉建國...他是排版主管,對印刷技術最精通,也是第一個在批斗會上攻擊我的人。"
會議室陷入沉默。
"我建議先保護剩余幾位老人的安全。"陳默做出決定,"同時對劉建國進行重點監(jiān)控。"
行動迅速展開。技術組追蹤到劉建國最近三個月的活動軌跡,發(fā)現(xiàn)他每周都會到老報館附近的茶館坐幾個小時。更可疑的是,尸體被發(fā)現(xiàn)前一天,劉建國曾在廢棄報館周圍徘徊。
然而,當警方趕到劉建國住所時,只發(fā)現(xiàn)了一封信和一套老式排版工具。
陳默拆開信封,里面只有一行字:"58102,我們等你回來。"
何勇認出了字跡:"這是劉建國的筆跡,58102是我的工號。"
就在這時,陳默接到電話,王德民在養(yǎng)老院離奇死亡,死狀與徐國華如出一轍,也被注射了同樣的墨水毒素。而在他的身體上,拼出的文字截然不同——這是一份檢舉材料的片段。
我們是不是一直想錯了方向?陳默開始重新審視案件。
5. 真相
陳默召集團隊緊急分析新情況。
"兩名死者都參與過當年對何勇的批判,但手法如此專業(yè),很難相信是何勇所為。"小吳說。
"而且何勇的手部情況也不允許他成這么精細的工作。"法醫(yī)小張補充。
陳默沉思片刻:"何勇的工號是58102,兇手在死者身上留下這個數(shù)字,到底是將何勇視為復仇對象,還是...某種暗示?"
技術組成員突然插話:"我查到一個信息。1958年10月2日,也就是58102,何勇被正式定為右派分子。同一天,報社有個叫周明的校對也被牽連進去了。"
"周明?"何勇驚訝地問,"他怎么會被牽連?"
"資料顯示,周明是因為替你辯護才被劃入右派的。"技術組成員回答。
何勇面色慘白:"我記得...他后來自殺了。"
陳默敏銳地察覺到何勇神色有異:"周明和您是什么關系?"
何勇沉默良久,終于開口:"他是我徒弟,也是...我的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