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咬金領(lǐng)著眾人抬著薛仁貴的尸首剛出山口,見一老道攔路,只見他頭戴道巾,身穿道袍,腰系水火絲絳,足穿道靴道襪,鶴發(fā)童顏,銀髯飄灑,手中拿一拂塵,身后跟一小道童。程咬金覺得很面熟,只是記不起了。薛丁山“哎呀”一聲,翻身下馬,跪在老道面前,說道:“恩師在上,弟子薛丁山給恩師叩頭?!?/p>
眾人聞聽,就知道是王禪老祖來了,程咬金急忙跳下馬來,躬身施禮,說道:“道長,你來得正好,上次到云蒙山,蒙你盛情款待,至今不忘。今天久別重逢,這就叫一遭生,兩遭熟呀!丁山是你的徒弟,是我的孫子,按輩排,道長,可不是我老程占你便宜,你還得叫我四叔呢!”
這幾句話弄得大家都破涕為笑,老祖莞爾而笑說道:“應該,應該!”
薛丁山在地上連連叩頭,說道:“求求師父,救我父帥一命!”
程咬金也哀求道:“道長,你來得正好,他父親得暴病身亡,請你大發(fā)慈悲,救他一命吧!”
老祖來到薛仁貴的尸首旁,用手一摸脈,說道:“元帥這是久病未愈,又加上勞累過度,急火攻心,猝然死去,是無法救活的?!?/p>
程咬金說:“道長,你道法無邊,從前,薛仁貴征東得勝回家時,一箭誤傷丁山,丁山被老虎叼走,不是你把他救活,讓他死而復生嗎?”
道長說:“此一時,彼一時。當時丁山?jīng)]傷到致命處,所以貧道能將他救活?,F(xiàn)在元帥心枯力竭,貧道回天無力,確實愛莫能助呀!”
他用眼睛一掃薛丁山,說道:“丁山起來,我有話講?!?/p>
薛丁山躬身站立一旁,說道:“恩師,您有何訓示?”
老祖冷冷一笑,厲聲說道:“丁山,從現(xiàn)在起,不準你再叫我?guī)煾?!?/p>
薛丁山頭頂如同響了一個霹靂,說:“師父何出此言?”
“我過去救你,是一心想把你教養(yǎng)為忠孝兩全、大仁大義之人。不曾想,你忘了我的諄諄囑咐,自以為是,剛愎自用,心毒口黑,過河拆橋。你還自以為得意,叫貧道如何見人?我就是為了樊梨花來找你的!”
程咬金大驚,問道:“是梨花到云蒙山找道長告狀了吧?”
“她沒有去,是她師父碧霞宮的梨山老母找我算賬去了。當初是我二人約定,將梨花許配丁山。那梨花遵從師命,對丁山三擒三縱,并請老國公進關(guān)說親,可以說是盡情盡理,光明正大。她的兩位兄長互刺身死,父親摔跌命亡,并非梨花之過,不想丁山一意孤行,一而再、再而三地休她回娘家。特別是第三次,為了應龍,他竟?jié)M嘴胡言,信口開河,誣人名節(jié);要知道,那薛應龍父母被強人所殺,謝映登見他在路旁哭泣,生了惻隱之心,把他救上山去,撫養(yǎng)成人,并教他一身武藝。謝映登知道你們征西,正是用人之際,才令應龍下山,讓他來找你老國公,說是找到老國公就能找到他的父母。偏偏你老國公非讓梨花認應龍為子不可。梨花出于同情心,怕他失望,才勉強應承。可丁山卻不問青紅皂白,羞辱于她,全不念她三番兩次舍生忘死救他性命之恩,真是以怨報德。梨花氣憤難平,到碧霞宮找她師父訴苦。她師父一聽,大為生氣,就找我去了,讓我這臉往哪兒擱呢?他背信棄義,丟人現(xiàn)眼,就別怪貧道無情了,我下山之時,贈他十寶,像他這樣無情無義之人,怎配使用我的寶貝?快將素纓盔、龍鱗甲、乾坤袍、登云靴、昆吾劍、玄武鞭、玄天弓、連珠箭、雙翅瓏瓏戟和玉麒麟統(tǒng)統(tǒng)還我。我們師徒之情也就斷了?!?/p>
薛丁山一聽,頓時傻眼了,只好苦苦哀求道:“師父,徒兒知罪了,請恩師轉(zhuǎn)告梨山老母,我一定痛改前非,再不任性胡為。就請師父饒我這一遭吧!”
王禪老祖聲色俱厲,說道:“你的過錯已非一次,屢犯不改,看來是根深蒂固。如今縱然說得天花亂墜,貧道也難以相信。貧道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你少要啰嗦,快把十寶交出來!”
程咬金一見不好,連忙說道:“道長,念他年幼無知,就饒他一次吧!”
王禪老祖說道:“老國公,貧道若不如此,怎么向梨山老母交代!”
薛丁山知道師父的脾氣,話一出口,斷難更改,萬般無奈,只好摘下盔,卸下甲,連同靴子、兵刃和馬匹,交與老祖,老祖令身后道童將盔甲等物包好,一拉玉麒麟,與道童一馬雙跨,對大家一揖,說道:“貧道打攪了!”然后,揮鞭打馬,揚長而去。
常言道:人有臉,樹有皮。當著這么多人的面,把十寶還給師父,還斷了師徒之情,這讓薛丁山的臉往哪兒擱?他恨不得找個耗子洞鉆進去!姜須等幾個弟兄給他找來靴子,牽來一匹馬讓他騎。那馬的得勝鉤上還掛著一條槍。薛丁山如木雕泥塑一般,呆站在那里,一動不動。
姜須勸道:“大哥,走吧,門板上還停著你的父帥呢!”
薛丁山雖然上了馬,但卻像喪魂落魄似的,無精打采。心想,父親因我而死,師父又不再理我,我活著還有什么勁呢!母親對我的恩情,竇仙童、陳金定對我的情誼,我也顧不得了,還是和父帥一起走吧!主意已定,他故意落在后面。大家也知他心里難受,沒臉與大家同行,落后就落后吧,也沒有在意。他趁大家不注意他的時候,冷不防拐進旁邊的松樹林里。一看后面無人,從得勝鉤上摘下大槍,雙手握住槍桿,把槍尖對準咽喉,就要猛力地刺去。
就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刻,突然從后邊躥過一個人來,手舉大棍往外一砸槍桿,那槍尖就沖了天了。薛丁山先是一愣,接著閃目觀瞧,原來是矬子秦漢。
秦漢是怎么來的呢?
原來,秦漢咋晚睡覺時,著了涼,就鬧起肚子來了。在白虎山拼戰(zhàn)時,兩軍對壘,他也顧不得了,也全忘了。可這一得勝回營,這毛病也就來啦!他肚子疼得慌,想拉屎,悄悄對老國公說了。程咬金說:“那邊有片松樹林,你去那兒方便方便,方便完了趕緊回來。還得看著點兒丁山,丁山那模樣不對勁兒,你得留心些!”
秦漢答應一聲,就進了松樹林。薛丁山進松林時,沒有注意前面還有人。秦漢一進林,早就看見薛丁山了,還以為他也要到林中方便方便呢。再一看,覺得不對頭,只見薛丁山從得勝釣上摘下大槍,槍尖沖著他自己。秦漢知道不好,說時遲,那時快,一個箭步躥到薛丁山面前,用棍一砸槍桿,這才救下薛丁山。
薛丁山哭喪著臉,說道:“兄弟,你就成全了愚兄吧!”
秦漢說:“怎么著,求我讓你死?你真有個好歹,老爺爺能饒了我嗎?老爺爺早就注意你了,就怕你來這一手。男子漢大丈夫不能這么死。要想死,去找楊凡,死在兩軍陣前,也算為國盡忠,怎能這樣稀里糊涂地死呢?再說,伯父尸骨未寒,你不想為父報仇,卻如此輕生,難道不怕旁人恥笑?”
薛丁山哭道:“賢弟休要勸我,愚兄實在無臉活在世上!”
秦漢還要相勸,正好程咬金領(lǐng)著眾將趕來。原來,他們發(fā)現(xiàn)薛丁山不見,都嚇壞了,知道他臉皮薄,怕他出意外,所以才到松樹林尋投。程咬金一見薛丁山正和秦漢爭吵,問明原委后,氣得兩眼圓睜,說道:“你這是跟誰過不去呀?怎么,你沒有十寶就不能上陣了嗎?挺高的漢子,凈做些渾事!你父為什么死的?根兒在哪里?鹽打哪兒咸,醋打哪兒酸,你不得尋思尋思?若不是楊凡把你父誆進白虎山,你父能死嗎?你不想報仇,反而自尋短見,像個男子漢嗎?”
薛丁山被程咬金一頓訓斥,心里倒明白了好多,便乖乖地跟眾人回營。
早有人把薛仁貴病逝的消息報進了大營,立時,三軍一片哭聲。柳迎春一聽,就昏死過去了,竇仙童、陳金定一邊哭泣,一邊呼喚著婆婆。柳迎春剛被喚醒,想到丈夫一生坎坷,歷盡艱難,就這樣長離人間,猶如萬箭穿心,她不能自主,又背過氣去。
這時,薛丁山、薛金蓮也已回來了,喚醒母親,三個人互相抱頭痛哭。竇一虎一聽岳父逝世,想到在白虎廟和他的談話,竟成為永訣,止不住淚如泉涌。
程咬金傳令道:“大家都要節(jié)哀,先辦理喪事。還要加強防守,嚴防敵人偷營?!?/p>
大家將元帥及周青等人的尸首裝殮起來,停放在后營。眾將穿白戴孝,輪流守靈。
姜須問老國公:“這些靈柩如何安置,是護送回朝呢?還是就地掩埋?”
程咬金說:“這事還得奏明天子?,F(xiàn)在三軍無主,軍心有些動搖。我們得馬上派人到各關(guān)調(diào)將,或回朝搬兵?!?/p>
眾將說:“老國公言之有理?!?/p>
正在此時,軍兵來報:“稟老國公,太子親臨,軍師徐懋功同來,令我們接駕。”
太子來得太突然了,大家都為之一怔。程咬金忙帶領(lǐng)眾將,擺隊相迎,頓時,笙吹笛響,管弦聲聲,馬步軍拉開一字長蛇陣,只見太子李忠騎馬在前,后面緊隨著徐懋功、劉仁、馬慶、尉遲寶林,尉遲寶慶等文武官員,后面還有樊金定、薛景山母子。程咬金帶領(lǐng)眾將拜見殿下,一抬頭,雙目正和徐懋功相對,眼淚即刻就下來了。心說:三哥呀,你平日運籌帷幄,用兵如神,難道就沒算出薛仁貴白虎山遭難嗎?
大家把殿下、徐懋功等迎進大帳。李忠坐下,說道:“老國公偌大年紀,多受征戰(zhàn)之勞,太辛苦了!”
程咬金答道:“殿下,老臣受皇上天高地厚之恩,理應為國盡忠,何言辛苦?”
李忠用眼睛掃視了一下左右,忙問:“啊,老國公,為何不見薛元帥!”
程咬金一聽,立時哽咽起來,一句話也說不出了。李忠生疑,緊接著問:“老國公,到底出了什么事兒?”
程咬金還是說不出話,徐懋功說:“殿下,您沒看眾將都穿白戴孝嗎?看來元帥已經(jīng)離開人間了?!?/p>
李忠大驚,追問道:“老國公,軍師所言是真的嗎?”
“軍師所言,一點不差。薛元帥已故去了!”
他這一句話不要緊,撲通一聲,一個人倒了下去。大家一看,原來是樊金定昏死過去了。薛景山痛哭流涕,大聲呼喚母親。薛丁山、薛金蓮等人也急著過來忙活。
樊金定醒過來了。她和薛仁貴夫妻一場,歡娛時少,離別時多,自己千里尋夫,總算夫妻重逢,滿以為可以長相聚首,不料又永遠分離,怎不令她痛心泣血?
李忠一聽元帥病故,大覺意外,非常痛心,忙說:“元帥得的何病?”
程咬金把楊凡討戰(zhàn),薛仁貴被困白虎山之事說了一遍。李忠聽后,感嘆不已,說道:“薛元帥為國捐軀,功在史冊,萬民敬仰,朝野同悲。孤當奏明父皇,從優(yōu)撫恤,望眾卿以大局為重,千萬節(jié)哀?!?/p>
程咬金將眾將一一給殿下引薦,并令秦漢上前拜見。李忠聽說秦漢就是姑母早年丟失的兒子,滿心歡喜,忙說:“太好了,皇姑如果知道這個消息,定會高興萬分?!?/p>
最后,薛丁山上前參見殿下。太子一見薛丁山,就變了臉色;說道:“卿家,你可知罪?”
“微臣沒有保護好父帥,罪該萬死!”
李忠冷笑一聲,說:“孤問的不是此事。來人吶!”
“有!”
“把薛丁山給我綁出去斬首。”
大家一聽,你看我,我看你,大眼兒瞪小眼兒,都感到莫名其妙。
此時,有人上前來綁薛丁山,程咬金忙喊道:“且慢!”他上前施禮,“殿下,老臣有一事不明?!?/p>
“老千歲有話請講?!?/p>
“老臣不知丁山身犯何罪?”
“老千歲,你這是明知故問吧?”
“殿下,老臣確實不知?!?/p>
“丁山所犯的罪,老千歲應該比我清楚。既然老千歲要問,我只好告訴你,有人把他告了?!?/p>
“哦。是誰將他告了?”
“樊梨花。”
眾人一聽,全嚇得呆若木雞。
書中交代,的確是樊梨花告了薛丁山,可她是怎么告的?在哪兒告的?說起來真是話長……
原來,李治在鎖陽城休息了一些日子,身體仍覺不適,再加上惦記朝中之事,便由軍師徐懋功保駕,回到長安。秦英、羅章等見高宗回朝,紛紛上殿請求征西,高宗一律不準,只命令太子李忠代表自己前去勞軍,也好讓他長長見識;并讓徐懋功帶兩個兒子隨太子去西涼。
李忠?guī)еf人馬,由徐懋功帶著兒子徐昌、徐盛保駕,經(jīng)過界牌關(guān)、金霞關(guān)、銀霞關(guān)、接天關(guān),到了鎖陽城。城中守將尉遲寶林、尉遲寶慶、劉仁、馬慶以及樊金定、薛景山出城,將太子接進城中。
太子一路行軍,看見沿途人煙稀少,百業(yè)蕭條,到處留下戰(zhàn)亂的創(chuàng)傷,不禁心亂如麻,想道:“看來,還是沒有征戰(zhàn)為好?!?/p>
他來到鎖陽城,詢問戰(zhàn)事情況,知道唐軍已打到白虎關(guān),但傷亡不少,心里又是一陣難過。
徐懋功道:“兩軍對壘,不死即傷。瓦罐不離井臺破,大將難免陣前亡。殿下不必過于憂傷。”
李忠說:“想起將士離鄉(xiāng)背井,孤心不忍。孤要到陣前去看看,并致慰問之意。”
徐懋功說:“陣前太危險,那是在刀槍下度日?!?/p>
“如不是他們撇妻別子,英勇奮戰(zhàn),哪里還有大唐的萬里江山?孤豈能貪生怕死而不去看望他們?”
“殿下真是圣明,那我們就去吧!”
“三日后即啟程?!?/p>
誰知沒過三天,西涼大元帥蘇海蘇寶童得到暗探飛馬報告,知道李忠領(lǐng)兵來到鎖陽城,便統(tǒng)領(lǐng)雄兵數(shù)萬,戰(zhàn)將百員,其中有本領(lǐng)非凡的大禪師飛缽僧,星夜兼程,繞小道,冷不防將鎖陽城圍個水泄不通,一心想活擒李忠,逼迫大唐寫降書、遞順表。
李忠一聽鎖陽被圍,嚇得心驚肉跳,坐立不安。徐懋功說:“殿下不必驚慌,自古以來,都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圣天子自有百靈相助,不必懼怕?!?/p>
軍兵來報,蘇海在關(guān)外討戰(zhàn),徐懋功命尉遲寶林、尉遲寶慶、劉仁、馬慶出關(guān)迎敵。他們都不是蘇海對手,敗回關(guān)來。徐懋功又命令薛景山出馬,和蘇海也只戰(zhàn)個平手。飛缽僧見蘇海勝不了薛景山,便替下蘇海上陣。這飛缽僧得到異人傳授,練就一身童子功,手使方便鏟,勇不可擋,薛景山敗回關(guān)來。
徐懋功無奈,只好城門緊閉,免戰(zhàn)牌高懸。不料當天晚上三更天,蘇海帶兵爬云梯上了城頭,與唐兵短兵相接。鎖陽城內(nèi),殺聲震天,尸橫遍野。徐懋功見事不妙,決定留徐昌兄弟領(lǐng)一部分人和敵兵交戰(zhàn),自己帶尉遲寶林兄弟、劉仁、馬慶和薛景山母子保駕,殺出重圍。
太子說:“這里太危險了。還是讓徐昌、徐盛也一起走吧!”
徐懋功說:“殿下不必擔心,他二人能當此任,決無問題。”
徐懋功不愧是計謀高超,他知道蘇海是為殿下而來,如果殿下已經(jīng)突圍,他必然置鎖陽于不顧,一定帶領(lǐng)大軍追趕殿下,留下徐昌、徐盛二人,就足以奪取鎖陽。況且界牌關(guān)、金霞關(guān)、銀霞關(guān)、接天關(guān)、寒江關(guān)、青龍關(guān)、朱雀關(guān)、玄武關(guān)全在大唐手中,他如果強攻鎖陽,到頭來只會前后受敵,蘇海是不會吃這個虧的。
就這樣,徐懋功等人保護太子殺出鎖陽,向西而去。果然不出徐懋功所料,蘇海聞報后,只留一小部人馬斷后,自已帶領(lǐng)大部分人馬向西追去,唐兵死傷無數(shù)。薛景山對軍師說:“情況緊急,軍師保殿下快走,我來斷后?!?/p>
徐懋功說:“這樣也好,只是辛苦你了?!?/p>
薛景山撥馬端槍,擋住西涼兵馬,一桿槍神出鬼沒,只殺得西涼將士叫苦連天。
蘇海見就這么一個薛景山,竟殺得西涼兵馬寸步難行,勃然大怒,急令弓箭手放箭,頓時亂箭齊發(fā)。薛景山防不勝防,身中數(shù)箭,雖未射到致命處,但已傷痕累累,無力再戰(zhàn)。他見軍師等人保太子已逃得無影無蹤,便催開坐騎,殺出一條血路,向西敗走。蘇海見太子逃跑。把一股怒氣都撤向薛景山,命令士兵緊追不舍。
薛景山帶著箭傷,伏鞍急馳,也不知跑了多遠,忽見道旁有片松林,便策馬奔松林而去。剛進松林,他已筋疲力盡,加上箭傷發(fā)作,撲通一聲,從馬上掉下來,昏倒在地,人事不省。
欲知后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