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景山昏倒在松樹林中,正好有五位姑娘在此打獵。這五位姑娘是誰呢?為首的正是樊梨花,其余四人是她的貼身丫環(huán)花鈴、翠鈴、玉鈴、巧鈴。
她們怎么到這里來了呢?原來,樊梨花從朱雀關(guān)回來,一路上思前想后,百感交集。心高氣傲的樊梨花,何曾受過這樣的冤枉氣?她看破紅塵,想遁入空門,遠(yuǎn)離人世。多虧花鈴苦苦相勸,要她多想想自己的老母,她才強(qiáng)忍心中的怒火,和薛應(yīng)龍、花鈴結(jié)伴回家。在路上,樊梨花深感對不起情如同胞姐妹的花鈴。為了她,花鈴斷然離開了自己的丈夫,跟隨自己馬前馬后。同時,她也深感對不起薛應(yīng)龍。她認(rèn)薛應(yīng)龍為子,滿以為會給他免除失去親人之痛,不料真情暴露,薛應(yīng)龍更是心事重重,一路上寡言少語。她只得不時地勸慰他,開導(dǎo)他。
回到寒江關(guān),樊梨花把在朱雀關(guān)的經(jīng)過毫不隱瞞地告訴了母親。鄒老夫人氣得破口大罵薛丁山。好在她還能自寬自解,生了一陣氣之后,便強(qiáng)作歡笑,對樊梨花說:“你回來也好,經(jīng)常在娘身邊,免得為娘牽掛。只是花鈴不應(yīng)該回來,姜須可是個好孩子!”
樊梨花說:“花鈴定要隨我回來,我就是說破了天,她也不依。等過些天,我派人將她送回唐營去!”
花鈴說:“老娘把我當(dāng)做親女兒,就讓我陪伴老娘和姐姐吧,我再也不離開寒江關(guān)了?!?/p>
薛應(yīng)龍見過老夫人,上前叫外祖母。鄒老夫人非常喜歡他,待他十分親熱??裳?yīng)龍住了幾天,就要回玉泉山。樊梨花一想也好,他雖然還是個孩子,但也該讓他自己去闖蕩江湖,增加閱歷,臨別時再三囑咐他說:“你到了玉泉山招兵買馬,不準(zhǔn)胡作非為,糧餉不夠,可以到我這兒來取?!?/p>
薛應(yīng)龍滿口答應(yīng),眼噙熱淚,拜別干娘,飛身上馬而去。
薛應(yīng)龍走后,樊梨花整日愁眉不展,郁郁寡歡,她乘暇到了碧霞宮一次,拜見師父梨山老母,訴說了自己下山后的不幸遭遇。老母聽后,也為之氣憤不平,并灑下同情之淚,安慰她說:“物極必反,盈虛有數(shù),你總會有出頭之日。我這就去找王禪老祖算帳!”
從碧霞宮回來后,樊梨花的情緒好多了,花鈴便勸她出關(guān)打獵,樊梨花欣然同意,便頂盔披甲,手執(zhí)兵刃,準(zhǔn)備出發(fā)。
花鈴說:“咱們出去就是為了散散心,何必如此裝束,這樣多麻煩!”
樊梨花說:“如今唐兵與西涼正在文戰(zhàn),我們?nèi)f一碰上對手……”
“姐姐指的是唐兵?”
“他們還不至于這樣。”
“那是指西涼兵?”
“正是。西涼蘇海、楊凡對我已是恨之入骨,不能不防!”
花鈴一聽也對,就又點(diǎn)了幾十個親兵,各執(zhí)兵刃。樊梨花令大將高紫峰守關(guān),自己帶著隨從出了關(guān)。剛一出關(guān),樊梨花就說:“好久沒有看寒江的旖旎風(fēng)光了,我想先去看看江景!”·
花鈴說:“怎么小姐想起觀江景來了?只要您高興,我們?nèi)ツ膬憾夹校 ?/p>
寒江就在寒江關(guān)的東南,水清見底,兩旁楊柳成行,風(fēng)景秀麗。
樊梨花帶人縱馬而行,奔寒江而去,剛走近那片松林,就聽見馬擺鸞鈴之聲,她順聲一看,當(dāng)時就怔住了。
花鈴眼尖,叫道:“小姐,那人好像是薛丁山!”
樊梨花說:“休要胡說,他怎能到這里來?他果真敢來,就讓他先吃我一刀!”
“小姐不信,你快看!”
樊梨花心中納悶,薛丁山怎么會到這兒呢?即便是他,也不該走這條路哇!想罷,就說:“花鈴,天地之大,無奇不有,長相一樣的多得是!”
她嘴里這么說,眼卻往那邊看。她把馬上人打量一番,見那人確實(shí)和薛丁山一模一樣。不由仔細(xì)觀瞧,才知道那人并不是薛丁山。只見那人:
地閣方,天庭滿,臉如粉團(tuán),眉清目秀,大耳垂肩;亮銀盔,銀抹額,七曲朱纓安上邊,護(hù)背旗,五彩桿,繡飛虎,狼牙邊,羅漢絳,勒甲袢,襯征袍,素白緞,掐金邊,走金線,上繡團(tuán)花一片片;亮銀甲,環(huán)連環(huán),吞口獸,抱雙肩,魚褐尾,金釘嵌,兩扇征裙遮馬面;走獸壺,藏利箭,寶雕弓,彎又彎,胯下白龍馬,銀槍手中端。
樊梨花看罷,暗自詫異,此人長得太像薛丁山了。正看得出神,忽見他從馬上摔了下來。樊梨花忙令一軍兵上前探看。不一會兒,軍兵回來報(bào)告;“啟稟小姐,那人好像從陣上敗下來,身帶箭傷,昏迷不醒。請小姐定奪?!?/p>
樊梨花說:“將那人先抬到樹林邊?!?/p>
幾個軍兵把那人抬出來,樊梨花帶著四個丫環(huán)走上前去。她見那幾支箭射得并不深,就命軍兵將箭拔出,那人只疼得眉頭緊皺,昏沉中,還不斷地喃喃喊道:“好你個賊蘇海……快救駕呀!”
樊梨花一聽,越發(fā)莫名其妙,忙令軍兵將那人喚醒,好問個究竟。
有幾個軍兵扶起那人,高聲地叫道:“將軍,醒來!”
薛景山在呼喚聲中,慢慢張開雙眼,見面前是幾個軍兵,陡然一驚,他還以為是西涼人馬呢,正要掙扎,可又放眼一看,旁邊馬上是幾位姑娘,面帶笑容,并無惡意,不由又躊躇起來。
樊梨花向花鈴一使眼色,花鈴忙上前問道:“這位將軍,尊姓大名,從何處而來,為何落得這般模樣?”
薛景山再仔細(xì)觀照,見這一群人確非蘇海人馬,心說,人家既然救了我,可見無心害我,我實(shí)話實(shí)說,諒也無妨。便說道:“我姓薛名景山,由鎖陽城而來……”
樊梨花沒等他說下去,就迫不及待地問:“鎖陽城怎么啦?”
“蘇海帶兵突襲鎖陽,夜間三更攻城。徐軍師保太子殿下殺出重圍,要奔白虎關(guān),由我斷后。蘇海帶兵追趕,我和蘇海戰(zhàn)在一處。不想蘇海令弓箭手射箭,我身中數(shù)箭,無法再戰(zhàn),才敗到此處。多謝你們相救,請快快離開此地,萬一西涼兵馬來到,只怕要連累你們?!?/p>
薛景山斷斷續(xù)續(xù)吃力地把話說完,疼痛難忍,又昏過去了。
樊梨花一聽,暗罵蘇海利令智昏,竟要暗害太子!如今殿下危在旦夕,薛景山昏迷不醒,我如何是好呢?
花鈴似摸透了小姐的心意,說道:“小姐,咱們不是要回歸中原嗎?現(xiàn)在殿下有難,正好前去搭救,也可以作為進(jìn)身之階。那薛丁山不仁不義,你救了殿下,不可以在殿下面前告他一狀嗎?”
樊梨花覺得花鈴言之有理,便命四個軍兵將薛景山搭在馬上,說道:“你們把他送回寒江關(guān),請大夫?yàn)樗蝹徊魑覍⒘?,讓高將軍緊閉城門,嚴(yán)加防守。姑娘我不回去,不準(zhǔn)隨便開城!”
四個軍兵說聲“遵命”,護(hù)著薛景山走了。樊梨花帶著四個丫環(huán)和眾軍兵,順薛景山來的方向迎了上去,果然見西涼兵將似潮水般追趕過來。為首的是兩個西涼都督野里虎、野里熊,二人各執(zhí)一桿五股托天叉,來勢洶洶,一心想拿住薛景山請功,正沒命地追趕。
花鈴一見,忙說:“小姐,西涼兵將沖上來了?!?/p>
樊梨花說:“你們閃開了!”催馬迎上前去問道:“你們是哪里來的?”
“你們快快躲開,我二人奉蘇元帥之命,捉拿唐將。”
“你二人叫什么?”
“西涼的都督野里虎、野里熊,你是何人?”
“樊梨花?!?/p>
二人一聽,只嚇得目瞪口呆。人的名,樹的影,樊梨花威名遠(yuǎn)震,他二人早有耳聞。心中雖然害怕,還得硬著頭皮充硬漢子,野里虎說道:“姑娘,你是西涼人,萬萬不可幫助唐軍!”
“呸,你姑娘原籍中原,水流千遭,終歸大海,我就是要幫大唐,滅西涼!”
樊梨花說罷,催馬直沖上前。野里虎舉叉砸了下來,樊梨花叫一聲:“來得好”,用九鳳朝陽刀往外一架叉,當(dāng)哪一聲響亮,震得野里虎兩臂酸麻,兩手一松,那五股托天叉變成飛又了!他撥馬要逃,樊梨花飛馬趕到,一個立劈華山,把野里虎劈為兩扇兒。
野里熊見兄長被劈死,哇呀呀怪叫,催馬沖了上來。他知道自己不是樊梨花對手,就令兵士一起上。樊梨花心說,擒賊先擒王,兵無主自亂。她拿定主意,用刀緊逼野里熊,刀刀不離他的后腦勺,沒有幾個回合,一刀砍在野里熊的腦袋上,他自言自語地念叨:“兄長慢走,兄弟追你來了!”
說完,他一個跟頭摔于馬下,一伸腿兒,一咧嘴兒,嗓子眼兒倒吸一口涼氣兒,嚎了一聲,死了。
西涼軍士見主將已死,真是樹倒猢猻散,都亂套了,一個丫子加倆丫子——撒(仨)丫子啦!
樊梨花見西涼士兵逃跑,忙追了上去。走不到三里遠(yuǎn),突然聽到殺聲震天,征塵四起,只見一員西涼大將正在和一員女將廝殺,那女將有四十多歲,已經(jīng)被逼得前仰后合,頭盔已被削掉,花白的頭發(fā)散落下來,正吃力地招架。
樊梨花忙對花鈴說:“我們快去助戰(zhàn),眼看那女將快不行了?!?/p>
她二人催馬上前,樊梨花讓過那女將,迎著西涼大將,抬頭一看,呀,認(rèn)識,正是蘇海蘇寶童。
原來蘇海在追趕唐軍時,探子來報(bào)告李忠逃跑的方向。他忙命野里虎、野里熊去追趕薛景山,自己和飛缽僧去追拿太子。正好遇著樊金定在尋找薛景山,他便和樊金定戰(zhàn)了起來。
他一心想盡快結(jié)果樊金定,不想被一女將擋住。他打量一下這女將,認(rèn)出是樊梨花,不免火冒萬丈,罵道:“來者可是樊梨花?”
“既知姑娘大名,何必再問?”
“呸!好個不知羞恥的丫頭,殺兄誅父,又逼死娘舅,還有何臉面見我?”
樊梨花大怒,罵道:“蘇寶童,你休要胡言亂語;姑娘行得正,坐得正,不怕你造謠中傷!”
“本帥與楊凡有過命之交,聽我良言相勸,助我拿住唐太子,我可到狼主面前替你求情,讓你和楊凡重歸于好。將來我主坐殿,楊凡也不失王位,你樊梨花不就是王妃娘娘了嗎?如若不然……”
樊梨花再也聽不下去了,舉刀便砍,蘇海手舉雁翎刀急架相還,戰(zhàn)有五十余合,蘇海就知自己不是樊梨花對手,他便命令西涼將士將她團(tuán)團(tuán)圍住,自己脫開身,去追趕李忠去了。
那西涼將士里三層、外三層將樊梨花圍在當(dāng)中。樊梨花閃目一瞧,不見了蘇海人影,斷定他是追趕太子去了。她心急火燎,抖起神威,向外沖殺;花鈴等人也跟隨在后,奮勇拼殺。只殺得天昏地暗,血肉橫飛。
正鏖戰(zhàn)時,傳來一陣馬掛鸞鈴之聲,一員小將從外面沖殺進(jìn)來。一口大刀上下翻飛,銳不可當(dāng),西涼兵將紛紛退閃。樊梨花一看,原來是薛應(yīng)龍。
書中交代,薛應(yīng)龍自回到玉泉山后,無時不想念干娘對他的恩情。這天,他來到寒江關(guān)看望干娘和外祖母,不料一進(jìn)關(guān),就聽說干娘去搭救大唐太子去了,他來不及下馬,就縱馬奔馳,去追趕干娘。正好在這里碰見她們和西涼兵將廝殺,急忙沖進(jìn)來救應(yīng)。
樊梨花對薛應(yīng)龍喊道:“應(yīng)龍,你來得正好,你和花鈴等人對付他們,我要沖出去救太子!”
薛應(yīng)龍說:“干娘,你走吧,這里我包下來了?!?/p>
樊梨花揮動大刀沖殺,西涼兵將碰上則死,沾上則亡,只殺得他們哭爹叫娘。樊梨花也不戀戰(zhàn),快馬加鞭,尋找太子去了。
再說徐懋功、尉遲寶林、尉遲寶慶、劉仁、馬慶等人保著太子,也不知跑了多遠(yuǎn),突然聽見后面馬蹄聲響,知道追兵趕上來了。尉遲寶林、尉遲寶慶二人急忙斷后,準(zhǔn)備拼殺。追來的為首大將是飛缽僧。這和尚貪功心切,只一心追趕太子,也不理會尉遲寶林、尉遲寶慶,只命令西涼兵將和他二人交手,自己又沖過去了。劉仁、馬慶見此情景,急忙來阻攔,飛缽僧也不和他們交戰(zhàn),只命令手下兵將應(yīng)戰(zhàn),他卻飛馬過去,上前緊追太子。
這時,太子李忠只剩徐懋功一人保駕了。別看軍師袖吞乾坤,才高智廣,這下也發(fā)愁了。他想,西涼兵將勢如潮涌,我們寡不敵眾,如何是好?他見飛缽僧縱馬趕來,忙命軍兵護(hù)住殿下,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自己也要賣老了。他亮出雙劍,擋住了飛缽僧。
飛缽僧見一道人攔住了去路,心中大怒,問道:“道人何名?”
“大唐開國軍師徐懋功是也,惡僧通名受死!”
“我叫飛缽僧,出家小靈隱寺,乃是西涼保國大禪師。”
“聽我良言相勸,速速回你的小靈隱寺。如若不聽,只怕你禍到臨頭后悔遲!”
“徐懋功,少要油嘴滑舌,看鏟!”
二人言錯語差,就動起手來。太子在一旁都看呆了。他平日只知軍師能掐會算,陰陽有準(zhǔn),可不知軍師還有一手好劍術(shù)。只見一僧一道,一個雙劍,一個方便鏟;雙劍似閃電一樣,方便鏟似怪蟒一般。戰(zhàn)有十余回合,徐懋功漸漸不支:又戰(zhàn)十余回合,徐懋功已顯得手忙腳亂,一不小心,雙劍被方便鏟磕飛一把。
太子一看不好,不由自主地喊道:“快來救駕呀!快來救駕呀!”
樊梨花正好尋找太子來到此處,聽見呼救的聲音,忙問:“哪位是太子殿下?”
太子抬頭一看,遠(yuǎn)處奔來一匹戰(zhàn)馬,馬上一位姑娘,明盔亮甲,光彩照人,面似桃花,英武非凡,手中端一把九鳳朝陽刀,忙叫道:“我就是大唐太子李忠,現(xiàn)在軍師正和惡僧大戰(zhàn),請姑娘鼎力相助!”
樊梨花一聽,說道:“殿下不必驚慌,請放寬心?!?/p>
她正說著,突然見一道人氣喘吁吁,敗下陣來。她急忙催馬上前,讓過老道,擋住那僧人。只見那僧人:
頭戴月牙亮金箍,身穿僧袍大領(lǐng)寬。
羅漢絲絳系腰間,白襪僧鞋二足穿。
陰陽臉,橫絲肉,狗蠅胡子打著卷。
黃眉毛,眍?眼,壓耳毫毛一寸半。
鷹勾鼻子有個尖,蜴虎子嘴薄嘴片。
一口戒刀腰間持,手中端著方便鏟。
樊梨花看罷,心中暗想:看來這僧人本領(lǐng)定不一般,萬萬不可大意,必須小心對付!只聽僧人問道:“丫頭何名?竟敢攔擋我的道!”
“樊梨花是也!”
和尚聽罷,哈哈大笑。樊梨花一怔,問道:“你笑什么?”
“我笑你不知羞恥。聽人說,你為了嫁薛丁山,竟殺父誅兄,背離前夫,貧僧早就想生擒于你。不想天堂有路你不走,入地?zé)o門自來投。如果知道貧僧的厲害,快快下馬服綁,我把你送到白虎關(guān),任憑楊元帥發(fā)落……”
樊梨花一聽,肺都?xì)庹?,不容惡僧再往下講,舉刀劈去。那九鳳朝陽刀。明晃晃,亮堂堂,耀人雙睛,奪人二目。飛缽僧開始并不把樊梨花放在心上,自以為武藝超群,又練就一身童子功,對付像樊梨花這樣女流之輩,豈不是易如反掌?等到他用方便鏟一架九鳳朝陽刀,便覺兩臂酸麻,這才知樊梨花不是等閑之輩,必須小心對待。于是,他暗中運(yùn)足一口氣,頓時渾身上下堅(jiān)如鋼鐵,可使刀槍不入。
這時,徐懋功已脫身出來,跑回殿下身邊,說道:“如不是這姑娘相救,臣命休矣。但不知這姑娘尊姓大名?”
太子說:“她急于去救軍師,我也沒來得及問她的姓名。沒有擒龍手,不敢下南洋。依我看,這姑娘一身正氣,身手不凡,定能馬到成功!”
他二人邊說話邊觀看,只見姑娘刀法變幻莫測,越戰(zhàn)越勇,惡僧已累得汗流滿面。樊梨花上三刀、下三刀、左三刀、右三刀、前三刀,后三刀,只殺得飛缽僧眼花繚亂,防不勝防。飛缽僧可真是放著魚不摸——抓瞎(蝦)啦!
正在這時,蘇海一路追尋太子,飛馬來到這里,一眼就看見飛缽僧和樊梨花殺在一處,不由心中大喜。他想,以飛缽僧的武藝,定能戰(zhàn)勝樊梨花,不由得意忘形,大聲叫道;“大禪師,要捉活的!”
這一喊不要緊,可要了飛缽僧的命啦!
飛缽僧聽蘇海一喊,也信口答道:“對對對,要活的!”
這一說話,運(yùn)的那口氣也就隨之泄了。就在這一瞬間,樊梨花的刀也隨著砍下來了,這回可真把飛缽僧嚇壞嘍,再想運(yùn)氣,也來不及了,想躲也不趕趟兒了。他不由大叫一聲:“不好!”
欲知后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