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他起床洗漱,打開電腦,開始認真寫簡歷并投遞。下午,他接到老大的電話,說已經(jīng)和朋友談好了,可以安排一次面試。
"謝謝,老大。"劉錚真誠地說。
"別客氣,兄弟。"老大頓了頓,"昨天看了老七,有什么感想?"
劉錚思考了一會兒:"人生很脆弱,但也很堅韌。老七失去了很多,但他從未停止寫作,從未放棄他的夢想,即使那夢想在我們看來已經(jīng)扭曲變形。"
"是啊,"老大的聲音有些哽咽,"我們都應該學習他的這種執(zhí)著。"
掛了電話,劉錚站在窗前,看著窗外的城市。陽光明媚,車水馬龍,一切如常,卻又似乎有什么不同了。他想起老七說的那句話:每個人都是故事的主角,每個人的人生都值得被書寫。
三天后,劉錚順利通過面試,獲得了一份還算滿意的工作。工作不是很輕松,薪水也不算高,但足以支撐他的生活,也給了他繼續(xù)前進的動力。
接下來的幾個月,老七宿舍的六個人形成了一個默契:每個月輪流去看望老七一次,并在群里分享他的情況。有時候老七狀態(tài)不錯,能認出來訪的朋友;有時候他陷入自己的世界,把來訪者當成小說中的角色;還有時候,他會拒絕見任何人,把自己鎖在房間里寫作。
每次探訪,老七都會展示他的"大作品"——那個似乎永遠不會成的巨型小說。那里面有關(guān)于過去的記憶,有對未來的預言,有現(xiàn)實的碎片,也有純粹的幻想。六個人都不再試圖區(qū)分其中的真假,只是傾聽,點頭,偶爾提出一些建議。
劉錚在新工作上逐漸站穩(wěn)腳跟。他開始交新朋友,嘗試新愛好,生活慢慢步入正軌。但每當夜深人靜,他還是會想起老七,想起那個被文字吞噬的靈魂。
半年后的一個周末,輪到劉錚去看望老七。他帶著一本新出版的小說——那是老七大學時最喜歡的作家的新作品。
老七的父母開門時,臉上帶著悲傷的神色。
"志聰昨天發(fā)病了,"他父親低聲說,"現(xiàn)在在醫(yī)院。醫(yī)生說......情況不太好。"
劉錚匆忙趕到醫(yī)院,在走廊上碰到了同樣接到消息趕來的老大和老二。
"怎么回事?"劉錚緊張地問。
"老七突然情緒失控,用筆刺傷了自己的手臂,說要用血寫最后一章。"老大神情凝重。
"現(xiàn)在情況如何?"
"暫時穩(wěn)定下來了,但他拒絕說話,拒絕進食。"老二嘆氣道。
三人推開病房的門,看到老七躺在床上,雙眼無神地盯著天花板。他的左手臂包著厚厚的繃帶,上面隱約可見血跡。床頭放著一臺筆記本電腦,屏幕顯示著一個巨大的文檔。
"志聰,是我們,老大、老二和老三。"劉錚輕聲說。
老七慢慢轉(zhuǎn)過頭來,眼睛聚焦在三人身上,卻沒有任何表情。
"我們來看你了,兄弟。"老大走近床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