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甚至開始規(guī)劃著等陳默穩(wěn)定了,就把老家的房子賣了,過來和陳默一起住。
陳默沒有明確反對,也沒有明確贊成。他對父母的感情很復雜,既有依賴,也有一些不耐煩。他享受著父母帶來的便利,但也渴望擁有自己的空間和生活。
他在工作中認識了現(xiàn)在的妻子,李悅。李悅是本地人,家里條件不錯,獨生女。陳默的父母對李悅非常滿意,覺得陳默娶了李悅,將來更能在這座城市里站穩(wěn)腳跟。
兩人的關系進展順利,很快就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但在討論未來規(guī)劃時,陳默和李悅出現(xiàn)了分歧。
李悅希望婚后盡快要孩子,她覺得家庭整很重要。但陳默卻有些猶豫,他還沒全適應結婚后的生活,覺得孩子會帶來太多的束縛和責任。
這種猶豫讓李悅有些不高興,她覺得陳默不夠愛她,或者說,不夠愛他們的未來。
陳默的父母得知陳默的猶豫后,更是急得不行。他們催促陳默盡快生孩子,覺得生了孩子,家庭才能真正穩(wěn)定,他們的養(yǎng)老問題也能更有保障。
父母的催促和李悅的期待讓陳默感到壓力很大。他隱約覺得,自己正在重復父母當年的路,把生孩子當成了一種成任務的方式,一種對未來的投資。
他試圖和父母溝通,表達自己的顧慮。但父母根本聽不進去,他們只關心什么時候能抱上孫子。他們甚至開始責怪李悅,覺得是李悅不夠“旺夫”,才讓陳默猶豫不決。
李悅得知后,和陳默大吵了一架。她覺得陳默沒有保護她,沒有在她和父母之間建立起一道界限。兩人的關系因此出現(xiàn)了裂痕。
就在這時,「城市居住許可分級制度」正式開始實施。陳默所在的城市被列為首批試點。根據(jù)規(guī)定,所有在城市居住的公民都必須通過居住資格測試,根據(jù)測試成績獲得不同等級的居住許可。許可等級越高,享受的公共資源和福利越多,包括但不限于子女入學、醫(yī)療保障、購房資格等。
測試內(nèi)容涵蓋公民的學歷、職業(yè)、收入、信用記錄、社會貢獻等多個方面。其中,家庭結構和子女數(shù)量也是重要的評分項。
陳默的工作穩(wěn)定,收入不錯,學歷也夠,按理說通過測試問題不大。但他和李悅的關系因為生孩子的問題僵持不下,家庭結構不穩(wěn)定,這會影響他們的測試成績。
父母知道這個消息后,更加催促陳默盡快和李悅和好,然后生孩子。他們認為生孩子是提高居住許可等級最直接有效的辦法。
陳默感到前所未有的焦慮。他既想獲得更高的居住許可等級,享受更好的城市資源,又對生孩子這件事心存抵觸。這種內(nèi)心的矛盾讓他痛苦不堪。
他和李悅的爭吵越來越多,關系越來越緊張。李悅覺得陳默把居住許可看得比他們的感情還重要,覺得他冷漠自私。
一天,陳默在新聞里看到了一個關于「城市居住許可分級制度」的采訪。受訪者是一位制度的推行者,他詳細解釋了制度的必要性和目標,強調(diào)這是為了優(yōu)化城市資源配置,提升城市居民整體素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