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車緩緩前行,車廂內(nèi)彌漫著一種末日后的寧靜與不安。余俊積將旅行包隨意地放在軟臥上,靠在車廂的墻壁上,從旅行袋中掏出面包,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他一邊咀嚼著面包,一邊和身旁的人聊著末日之后的種種經(jīng)歷。望著窗外那一片片茂密的樹林,余俊積的思緒不禁飄向遠方,想起了那些在末日中失散的家人。自從末日降臨,他再也沒有見過他們。這次前往東北的旅程,對他來說充滿了未知,或許這一去,他與這些同行的朋友,真的會是永別…………
夜幕降臨,列車上的氣氛也變得格外寂靜。就在這時,乘務(wù)員推著餐車緩緩走來,給車廂里的每一個人發(fā)放晚餐。一人一份的鋁制盒飯,在末日之前,這種廉價的盒飯恐怕只有窮人才會用來勉強果腹。然而如今,隨著感染戰(zhàn)爭的爆發(fā),人們流離失所,這種曾經(jīng)被忽視的盒飯,卻走進了更多人的生活,成為了一種無奈的“時尚單品”。
“先生,這是您的食物,請趁熱吃吧!”一位女乘務(wù)員微笑著整理了一下制服,將一份熱氣騰騰的盒飯遞到了余俊積面前。余俊積接過餐具,將盒飯放在餐板上,迫不及待地打開盒蓋。眼前的食物讓他眼前一亮:盒飯的一角整齊地擺放著白米飯,旁邊是一大塊紅燒肉,肥而不膩,瘦而不柴,色澤紅亮,醬汁濃郁。咬上一口,肉香四溢,滿口留香。旁邊是幾大塊土豆燉牛肉,土豆燉得軟爛入味,牛肉燉得筋道有嚼勁,湯汁濃郁醇厚,每一口都讓人回味無窮。再看看那水煮青菜,翠綠欲滴,清脆爽口,簡單調(diào)味卻保留了蔬菜的鮮香,在紅湯的浸潤下,變得格外有滋味。還有紅燒茄子,這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經(jīng)典菜肴,深受人們喜愛。它有著獨特的魅力,讓人難以忘懷。外觀上,紅燒茄子呈現(xiàn)出誘人的醬紅色澤,茄子被切成均勻的條狀或塊狀,經(jīng)過油炸或煎炒后,表面微微泛著油光,外皮略顯焦黃,增添了誘人的色澤和口感。茄子條在紅燒汁的浸潤下,顯得飽滿而誘人,紅燒汁濃稠適中,均勻地裹在茄子上,仿佛給茄子披上了一層美味的外衣,讓人垂涎欲滴。在香氣方面,紅燒茄子散發(fā)著濃郁的醬香和蒜香。當茄子與紅燒汁相遇,經(jīng)過燉煮,茄子的清香與紅燒汁的醬香相互交融,再加上蒜末的點綴,蒜香在空氣中彌漫開來,使整個菜肴的香氣更加豐富而誘人。這種香氣撲鼻而來,讓人忍不住想要大快朵頤。在口感上,紅燒茄子更是別具一格。茄子經(jīng)過烹飪后,變得軟糯而不失韌性,入口即化,卻又帶著一絲嚼勁。紅燒汁的味道深入茄子的每一寸肌理,咸甜適中,甜味恰到好處地中和了咸味,使整個菜肴的味道層次豐富,回味無窮。茄子的軟糯與紅燒汁的濃郁相結(jié)合,每一口都讓人感受到滿滿的幸福感。紅燒茄子不僅美味可口,而且營養(yǎng)豐富。
早已饑腸轆轆的余俊積毫不客氣地將所有的菜一掃而空,盒飯里很快變得一片狼藉,什么都沒有剩下。他打開水壺,倒了些熱水,將殘羹剩飯攪拌在一起。在末日之后,這種簡單的“湯”竟也成了難得的美味。清朝時期,乞丐們?yōu)榱顺渣c好的,常常會這么做。在如今這種艱難的環(huán)境下,這碗“湯”也顯得格外珍貴。
吃飽喝足后,余俊積歸還了餐具,又麻煩乘務(wù)員打了一壺熱開水,便靠在軟臥上睡著了。當他再次醒來時,窗外已是一片黎明的曙光,新的一天開始了。到了早飯時間,乘務(wù)員又開始發(fā)放早餐。她將一份盒飯遞給了余俊積。余俊積其實并不怎么餓,但還是伸手接了過來。打開盒飯,里面有兩個雞蛋、一根油條,還有一瓶牛奶。雞蛋煮得恰到好處,沒有半點不熟的地方,吃起來口感鮮嫩;油條酥脆可口,咬一口滿是幸福感;牛奶則是普通的純牛奶,雖然簡單,卻讓余俊積的心情好了不少。
在沒有娛樂活動的旅途上,余俊積拿出了一罐朋友送的啤酒,和上鋪的大叔換了一副撲克牌。在末日之后,以物換物已經(jīng)成為了生活的常態(tài)。甚至在某些極端的情況下,有人會用孩子去換取糧食,那些人肉也因此被稱為“米肉”,因為人是吃米長大的,這種殘酷的現(xiàn)實讓人心酸不已。
與列車上大部分為了生存而奔波的難民不同,余俊積是休假后登上這趟列車,原本是想去東北游玩的。然而末日之后的旅途充滿了未知與危險,他也不確定這一次死神會不會再次放過他。
午餐時間終于到來,但食物的豐盛程度顯然不如昨晚。盒飯里,辣白菜被隨意地蓋在米飯上,兩個雞翅擺放在中央,旁邊是一些煮得過于軟爛的粉蒸肉。粉蒸肉是一道經(jīng)典的中式菜肴,有著獨特的風味和豐富的口感。它以五花肉和米粉為主要食材制作而成。五花肉被切成薄片,瘦肥相間,經(jīng)過精心腌制后,肉片吸收了調(diào)料的香味,變得入味且鮮美。米粉則吸收了肉汁,變得軟糯可口,既有肉的醇厚,又有米的清香。在蒸制過程中,肉的油脂逐漸滲透到米粉中,讓米粉更加滋潤,而米粉又吸收了肉的精華,兩者相互交融,形成了獨特的口感和風味。粉蒸肉色澤紅亮,肥而不膩,瘦而不柴,入口即化,是很多人喜愛的美食。咬下去一口粉蒸肉,滋滋冒油,別提有多爽了。
但米飯很快就見底了,余俊積匆忙放下筷子,起身去找乘務(wù)員打飯。然而,當他來到乘務(wù)員附近時,發(fā)現(xiàn)那里已經(jīng)排起了長長的隊伍,全是等著打飯的人。從他們焦急的眼神中,余俊積能感受到末日之后人們饑餓的煎熬,心中不禁涌起一陣酸楚。就在這時,他注意到旁邊有一個小女孩,她沒有搶到米飯,正可憐巴巴地望著人群。余俊積蹲下身子,輕輕地摸了摸她的頭,想要安慰她,可這一傾斜,碗里的飯差點灑了出來。他連忙擺正身子,挺直腰桿,從口袋里掏出兩塊面包,遞給了小女孩。
“吃吧,孩子,給你的?!庇嗫》e用慈祥的目光看著她。小女孩懵懂地看著他,她并不知道為什么人類要到處逃亡,只知道自己已經(jīng)餓了很久。看到遞過來的面包,她連忙道謝,接過面包狼吞虎咽起來。
看著小女孩不再饑餓,余俊積松了一口氣,繼續(xù)排隊。等了許久,終于輪到他了。一塊熱氣騰騰的米飯隨著大勺子滾進了他的飯盒。吃著這簡單的米飯和粉蒸肉,余俊積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滿足。
吃飽喝足后,余俊積喝了一口水,便和附近的老人打起了撲克牌。整個上午,車廂里都充滿了王炸和斗地主的聲音。這嘈雜的歡聲笑語,卻讓余俊積感到一絲欣慰:戰(zhàn)爭雖然殘酷,但快樂并不會因此而缺席人們的生活。
到了晚飯時間,伙食還算不錯。肉面里的牛肉煮得特別軟爛,油鹽調(diào)料也用得恰到好處,既不太咸,也不太淡,讓這個來自西南的余俊積贊不絕口。
吃過晚飯,余俊積便睡著了。這樣的日子持續(xù)了幾天,直到列車終于抵達終點。余俊積帶著些許行李,走出了車站。
東北的避難所并沒有和西南地區(qū)有什么不同,但當務(wù)之急是要找個容身之所。余俊積這種流動人員肯定不能住進公寓,這是理所當然的。
余俊積通過了喪尸驗證后,順利進入了避難所。避難所的布局幾乎和他在成都見過的一模一樣。
他來到了一家酒店,從包里掏出幾袋泡面。在末日之后,泡面已經(jīng)成了名副其實的硬通貨。經(jīng)過簡單的交流,余俊積用泡面換了一間三等房間,為期一周。
查看房間后,余俊積覺得還算不錯。他把旅行包放在床頭柜上。三等房間雖然簡陋,但有廁所和洗澡的地方,已經(jīng)算是不錯了。他可以在這里過渡一段時間,慢慢尋找更適合的落腳點。
隨后,只要不是下雪天,余俊積便會前往公益圖書館。那是一座破舊的建筑,四壁斑駁,屋頂漏風,但書架擺上滿了書籍,仿佛是末日中的一片精神凈土。在這里,余俊積找到了一種解悶的方式。他花了幾個晚上的時間,將《鋼鐵是怎么煉成的》看完了。這真的是一本精彩的書!書中的文字如同火焰,點燃了他內(nèi)心的希望,讓他在冰冷的末日世界中感受到了一絲溫暖。
好景不長。這天,余俊積正坐在圖書館的角落里,專注地看著書。窗外的風呼嘯而過,卷起地上的枯葉,發(fā)出沙沙的聲響。突然,一個人走了過來,穿著厚實的軍大衣,手上捧著一大摞傳單。他看起來有些疲憊,臉上帶著風霜的痕跡,但眼神中透著一絲期待。
沒等余俊積開口,那人先說話了:“這位同志,可以看一下傳單嗎?”他用慈祥的目光看著余俊積,期盼著他能拿走一張。余俊積接過傳單,仔細端詳了起來。傳單上的字跡有些模糊,但內(nèi)容卻清晰可見:“鐵路工廠正在招工,急需一批人。”當這些字映入眼簾后,余俊積決定加入這個工廠。畢竟,他來到東北后,一直無所事事。
余俊積收拾好東西,帶著手槍來到了傳單上所寫的地址。這里烏煙瘴氣,空氣中彌漫著濃重的機油味,仿佛能嗆得人窒息。他帶著傳單找到了一個管事的人。但目前的工作并不是修鐵路,而是宣傳。這次的項目至少需要幾百人,但目前人數(shù)遠遠不夠。
余俊積來到政府的辦臨時學(xué)校。校園里一片荒蕪,幾棟破舊的校舍在寒風中搖搖欲墜。一些學(xué)生看了傳單后,直接丟在地上,甚至有的連看都不看就扔了。余俊積正忙著分發(fā)傳單,忽然,一只肉肉的手搭在了他的肩膀上。他瞬間警覺起來,迅速拔出手槍,對準了背后的人,驚悚地轉(zhuǎn)過頭來。當他看清來人后,手槍放回了槍套。原來是老熟人廖賀!余俊積的老同學(xué),也是同鄉(xiāng)!末日之后,兩人就再也沒見過面。
兩人緊緊擁抱在一起,續(xù)著好久的舊,分享著離別的苦。原來,廖賀坐上列車后,坐反了方向,最后在東北這里上學(xué)了。在廖賀的洗腦勸說下,終于有一批學(xué)生拿起工具,踏上了修鐵路的征程。
每個人都明白現(xiàn)在的情況有多危急。冬天馬上就要來了,醫(yī)院、學(xué)校、機關(guān)單位以及這里生活的數(shù)十萬居民都將面臨無法取暖的困境。火車站倒是能運走一部分人,可現(xiàn)在一周才有一趟車路過這里。解決這最后的七公里,成了當務(wù)之急。不過,時間有限,只有三個月可用。第一階段的工作是從車站修到道口,需要在六個星期內(nèi)完成。這件事已經(jīng)研究了一周了。他們需要三百五十名工人以及兩名工程師。材料的事情大家不用擔心,工人們在一處倉庫里找到了足夠的鐵軌,甚至還有七個火車頭!唯一麻煩的是,那兒幾乎是一片廢墟,沒有地方讓工人們休息。最后決定讓工人們分組去,每組工作兩周,堅決不能讓工人超負荷工作。
目前,工廠里所有能派遣的工人,包括幾名技術(shù)人員,都到那里去了。最后幾箱工具也被搬到了火車上,所有的乘務(wù)人員都已就位。
鉛灰色的云包裹著水汽,逼近地面,正在緩慢地移動著。雨水從云層中傾瀉而出,打在人們的臉上,冰冷刺骨。秋風卷走了樹葉,曾經(jīng)繁茂的森林如今看起來格外荒涼。秋天總是那樣無情,輕易奪走了它們美麗的外衣。老榆樹也變得光禿禿的,還好有褐色的苔蘚遮住了它的皺紋。森林里蜷縮著一個孤獨的小車站,一條新挖的路基從石頭砌成的卸貨臺延伸到森林之中。路基旁邊的人們揮舞著撬棍和鐵鍬,正像螞蟻一樣辛勤工作。腳下的泥漿被踩得啪啪作響,這聲音讓疲憊的人們變得更加煩躁。
雨一直下個不停。冰冷的雨水不僅淋濕了人們的衣服,還威脅著大家的勞動成果:路基上的黏土會被雨水沖走,變成濕漉漉的土塊。濕透的衣服變得寒冷,但工人們還是很晚才收工。路基一天比一天長,逐漸延伸到森林深處。
在距離車站不遠的地方,隱隱約約能看到一座殘破不堪的磚房。土匪把房里的東西洗劫一空,就連房門、窗戶,甚至是爐灶都沒留下。沒了門窗的房子逐漸變得破敗不堪,甚至露出了里面的房梁。只有里面的四個房間的水泥地面還保持著原樣。每天晚上,四百個修路工人穿著混合雨水和泥漿的衣服來到這里休息。他們會在門口把衣服盡可能擰干,但不會完全干透!濕漉漉的衣服讓工人們濕氣特別重!
早晨,他們會在改裝成廚房的工棚里喝茶,隨后開始日復(fù)一日的勞動。晚餐則是一成不變的扁豆湯。每日的配額是一塊不到兩磅的面包。這面包像煤一樣黑,味道自然不言而喻。鎮(zhèn)上只能提供這些。
工程師是個老頭,余積俊并不知道他叫什么,他長得又高又瘦,嘴角有兩道深深的皺紋。還有一個膀大腰圓的技術(shù)員看起來較為年輕,滿臉橫肉,鼻子特別寬,看一眼就知道不好惹。
不過,逃兵的情況也不容忽視。一開始有九個人溜走了,之后又有五個人偷偷跑了。施工開始一周之后,出現(xiàn)了第一件麻煩事:晚間火車沒有按時把面包運過來。工人叫醒了工地的領(lǐng)導(dǎo),告訴他這件事。領(lǐng)導(dǎo)耷拉著兩條毛茸茸的腿,急躁地著撓腋窩。
“這就開始跟我們開上玩笑了?”他一邊抱怨著,一邊急匆匆地穿上衣服。工頭剛進屋就聽到領(lǐng)導(dǎo)跟他喊道:“趕緊打電話給后勤部!”
盡管工人們和領(lǐng)導(dǎo)都很氣憤,但在后勤部的溝通下,發(fā)現(xiàn)是他們工作疏忽,裝錯了箱子。后勤副部長決定調(diào)遣附近小鎮(zhèn)的一些儲備的干面包過去。
第二天早晨,一輛沾滿泥污的軍用卡車來到了工地??ㄜ嚴镅b滿了大量袋裝面包,車上下來兩個人,和工人們一起卸包下面。這些人明顯眼睛都在打顫,臉色寒白,十分疲倦!
工地這邊一直都陰雨連綿。余俊積費力地從泥漿里拔出一只腳。刺骨的寒冷告訴他,這只腳的鞋底已經(jīng)完全脫落了。他穿的舊靴子一直不合腳,為此多吃了不少苦頭。靴子本來就漏風,下過雨之后,泥漿更是直接灌進鞋里。雖然穿著鞋,但余俊積的每一步都走在雪地里?,F(xiàn)在一只鞋底已經(jīng)徹底脫落了,冰冷泥的水直接接觸到他的腳底。他從泥漿里翻出鞋底,絕望地看著它。這下,余俊積要打破自己不說臟話的誓言了。
“他媽的!該死!鞋子已經(jīng)爛掉了!”余俊積罵得很難聽。
這種情況下,他根本無法勞動。于是他一瘸一拐地回到駐地,來到廚房坐下,脫下泥濘的裹腳布,伸出麻木的腳去爐子旁邊烤火。養(yǎng)路工的妻子夏土在廚房里幫工,這位年輕的婦女正在餐桌旁切著紅菜頭。從余俊積看來,她寬闊的肩膀就像男人一樣威猛。菜刀在她的手中靈巧地上下飛舞,沒過多長時間,切好的紅菜頭已經(jīng)堆成一個小山。她瞥了一眼余俊積,諷刺地說道:“小伙子,現(xiàn)在可不是吃飯時間,你來得似乎有點早。你倒挺會偷懶啊!把你的腳拿開,這里是廚房,不是浴室!”
就在這時,廚師回來了?!拔疫@只破靴子全爛掉了?!庇嗫》e趕緊解釋自己不合時宜地出現(xiàn)在廚房的原因。年邁的廚師看了看余俊積的破靴子,去了閣樓,將一雙舊套鞋拿給了他,讓他小心點。
夏土笑了笑,撓著頭給余俊積道歉,但余俊積根本沒有在意!
這兩天機器一直在運轉(zhuǎn),但工人們根本沒干活,還在原地打轉(zhuǎn)!這讓領(lǐng)導(dǎo)和技術(shù)人員很生氣!
我們收到了博亞爾卡的簡報,鐵路每天都能向前推進兩百米。他們直接在凍土上鋪設(shè)枕木,再在下面鑿出淺淺的道床。第二批派去的工人跑了一半,現(xiàn)在只剩下二百四十個人了。那邊的條件非常嚴酷,很難想象他們要如何在冰天雪地里干活。一周前,一些技術(shù)人員帶人去了工廠,他們只能修好5輛火車頭,其他三個怎么都湊不出零件了!
為了盡可能改善工人居住環(huán)境,前來探查的頂頭上司賀來帶來了一些電爐等取暖設(shè)備。但晚上沒有火,幾個電爐并不會讓房間有多溫暖前線的悲劇也就是后方的悲劇。
鉛灰色的云包裹著水汽逼近地面,正在緩慢地移動著。雨水從里面傾瀉而出,打在人們的臉上。秋風卷走了樹葉,曾經(jīng)繁茂的森林如今看起來格外地荒涼。秋天總是那樣無情,輕易奪走了它們美麗的外衣。老榆樹也變得光禿禿的,還好有褐色的苔蘚遮住了它的皺紋。森林里蜷縮著一個孤獨的小車站,一條新挖的路基從石頭砌成的卸貨臺延伸到森林之中。路基旁邊的人們揮舞著撬棍和鐵鍬正在工作。
工地的四周有幾個人正在警戒!他們手上有這工地上所有人的槍,唯一的步槍是余俊積的老獵槍,其余的手槍什么型號都有比如左輪手槍、毛瑟手槍,但無一例外都有有點銹跡。沒辦法喪尸太多了前幾天有一輛火車被喪尸弄脫軌了,乘客的鮮血撒在糧食上。而這已經(jīng)不是第一次了!
寒風凜冽,工地上一片泥濘,工人們在冰冷的雨水中艱難地勞作,手中的工具仿佛也變得沉重無比。余俊積站在路基旁,雙腳早已被泥水浸透,凍得麻木。他的目光不時掃向遠方,心中滿是對未來的憂慮。就在這時,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打破了工地的沉悶。
一名警戒的工人突然抬起頭,眼神中閃過一絲警惕。他握緊手中的老式獵槍,手指輕輕扣在扳機上。隨著馬蹄聲越來越近,他猛地抬起槍,瞄準了來人的方向。就在他準備扣動扳機的瞬間,對面?zhèn)鱽砹艘宦暭鼻械暮艉埃?/p>
“是我們!不要開槍!不要開槍!”
聲音中帶著一絲焦急,但語氣卻無比誠懇。緊接著,一群騎兵飛速馳來,馬蹄揚起一片泥水。他們的馬背上拖著沉重的補給物資,顯然是長途跋涉而來。為首的人在距離工地不遠處勒住韁繩,跳下馬來,牽著馬緩緩走向工地。他的臉上帶著一絲疲憊,但眼中卻透著溫暖。
“各位,不好意思,鐵路今天出故障了,我們這些愛騎馬的給你們送物資來了?!彼痤^,用慈祥的目光掃視著所有人,聲音中帶著一絲歉意,卻又透著堅定。
工地上的人們紛紛停下手中的活兒,好奇地望著這些不速之客。余俊積也放下手中的工具,緩緩走向前去。他看到那些馬背上捆著的物資,心中不禁涌起一絲暖意。這些補給或許能讓他們在接下來的日子里稍微好過一些。
為首的騎兵走到人群前,微微一笑,說道:“同志們,知道你們這邊情況艱難,我們也是趕著來幫忙的。這些物資雖然不多,但希望能幫你們渡過難關(guān)?!?/p>
他的話音剛落,人群中便響起了一片低低的議論聲。工人們的眼神中不再有之前的冷漠,取而代之的是一絲感激。余俊積站在人群中,心中也微微一動。在這個末日的世界里,人性的溫暖似乎從未消失。
為首的騎兵解開馬背上的繩索,將一袋袋物資卸了下來。工人們紛紛圍了上去,幫忙搬運。余俊積也開始卸貨。
余俊積撕下了一塊面包大口朵頤了起來,這種面包烤的非常酥軟,美味至極!在黑面包的“攻擊”下,余俊積似乎忘記了白面包是什么味了!幸福感滿滿的!
寒冬下余俊積狀態(tài)并不好舊套鞋老往里面灌雪,凍的腳底板發(fā)紫!生了凍瘡,走路上啪啪響。那些逃兵甚至把余俊積的軍大衣穿走了得虧手速快不然余俊積要穿著單衣干活了。但那件舊上衣也不頂事!在寒冬下仍讓余俊積凍的發(fā)抖!為了取暖余俊積把一條臟毛巾當圍巾披在了脖子上!在水泥地板上余俊積睡了幾周了現(xiàn)在脖子有問題了
一天,余俊積在返回駐地的路上突然感到一陣眩暈。他的兩條腿完全不聽使喚,就好像喝醉了酒一樣。這幾天保爾一直都在發(fā)燒,只不過今天的癥狀突然變嚴重了。今天,就連保爾也抗不住了。其實早在五天前他就開始發(fā)燒了,只不過他依靠強健的體魄和過人的意志力,一次次從水泥地上的草堆里站起來,加入施工的行列。但今天不一樣,疫病已經(jīng)完全占據(jù)了他的身體,即便喝了大量熱水喝姜湯還有胡辣湯都無濟于事
每走一步,余俊積都感覺胸口傳來陣陣疼痛。他的牙齒凍得直打顫,眼前的事物也變得模糊不清,就連筆直的樹在他看來也扭曲成了詭異的形狀。
余俊積強撐著身體走回了車站。一陣喧嘩聲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停下腳步,透過模糊的視線,他看到前面停著一輛和站臺一樣長的平板車。大家正在從上面卸貨,有窄軌火車頭,有鐵軌,還有枕木。又走了兩步,保爾突然失去平衡,倒在地上。他能感受到腦袋撞在地上的疼痛,但是冰冷的雪貼在臉上又讓他感到一陣涼爽。
幾個小時之后,其他人發(fā)現(xiàn)了摔倒的余俊積,并把他背回了工棚?;杳缘乃粑щy,對于周圍的一切全無意識。裝甲列車上的醫(yī)生對他進行了診斷,醫(yī)生說余俊積有傷寒病了!已經(jīng)40度了是高燒!廖賀和余俊積是老鄉(xiāng)于是所有人將余俊積帶回成都的重任交給了廖賀!
廖賀接過了余俊積那桿獵槍扶著余俊積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