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包裹與脈沖
三月的北京,像一個巨大的、停擺的精密儀器。天空是凝固的鉛灰色,空氣沉滯,帶著消毒水和一種難以言喻的、萬物蟄伏的寂靜。街道空曠得令人心慌,偶爾駛過的車輛如同無聲滑過的幽靈。行道樹依舊光禿,枝椏僵硬地刺向低垂的天幕,不見半分春意。清華園徹底沉寂下來,宿舍樓門窗緊閉,物理樓也只剩下最低限度的安保和極少數(shù)輪值的必要人員。
林然的生活被壓縮成了一個更小的閉環(huán):單人宿舍,空蕩得能聽見自己呼吸回聲的實驗室,兩點之間那條被消毒水氣味腌入味的、短暫而空曠的路徑。口罩成了第二層皮膚,每一次呼吸都帶著布料摩擦的悶熱和濕意。MIT的延期通知像一塊冰冷的石頭壓在心底,最初的茫然失落逐漸被一種更深的、緩慢侵蝕的焦慮所取代——時間的流逝感變得粘稠而模糊,未來如同被濃霧封鎖的海域,望不見燈塔。
實驗室里,只有服務器陣列還在不知疲倦地低鳴,維持著最低限度的數(shù)據(jù)備份和遠程監(jiān)控。幽藍、翠綠的指示燈在昏暗的光線下規(guī)律地明滅,像這鋼鐵巨獸沉睡中微弱的心跳。林然坐在自己的工位前,屏幕上不再是復雜的數(shù)據(jù)分析或模擬程序,而是打開著幾篇最新的預印本論文。她強迫自己閱讀,試圖抓住一些研究的脈絡,但注意力總像被磁力干擾的粒子,難以長久地聚焦在文字上。寂靜放大了服務器風扇的嗡鳴,那聲音不再是背景音,而是變成了某種單調的、令人煩躁的永恒噪音。
手機安靜地躺在桌角。與成毅的短信交流,在疫情爆發(fā)初期的彼此確認和幾句簡短的困境分享后,也陷入了沉寂。風暴席卷之下,各自在凝固的“磁約束場”里掙扎求生,連那點通過電磁波傳遞的微弱聯(lián)系,似乎也成了奢侈。最后一條信息還停留在幾天前,她匯報實驗室還能維持運轉,他回復了一句“注意安全”。
孤獨感,如同實驗室里無處不在的冰冷空氣,從每一個毛孔滲透進來。這不是物理意義上的獨處,而是一種更深層的、與世界連接的斷裂感。同學分散各地,導師也只能通過郵件和偶爾的視頻會議聯(lián)系,連蘇曉曉在微信里的咋咋呼呼都透著一股強撐的意味。林然感覺自己像一顆被拋入絕對真空的粒子,失去了所有相互作用的力場,只能沿著一條被凍結的軌道,無聲地滑行。
“嗡……”
手機屏幕突然亮起,伴隨著一陣短促的震動,打破了死寂。
林然幾乎是被這聲音驚得從椅子上彈了一下。她迅速抓過手機,心臟在胸腔里不規(guī)律地跳動起來——是成毅?
屏幕上顯示的不是短信通知,而是一個陌生的本地座機號碼。
希望瞬間冷卻,被一絲警惕取代。這個時期,任何陌生電話都讓人神經(jīng)緊繃。她猶豫了一下,還是接通了,聲音隔著口罩顯得有些悶:“喂,您好?”
“喂?是林然同學嗎?”電話那頭是一個中年男人的聲音,帶著濃重的本地口音和一絲疲憊,“我是學校南門保衛(wèi)處,老張?!?/p>
“張師傅您好,我是林然?!绷秩凰闪丝跉?,是保衛(wèi)處的值班師傅。
“哎,林同學,”老張的聲音頓了頓,似乎在查看什么,“那個……有你的一個包裹,寄到南門這兒了。挺大一個箱子,寄件人寫的……呃,‘一位關心太陽的朋友’?”他的語氣里帶著明顯的困惑和遲疑,“這……這名字有點怪???你看看要不要現(xiàn)在過來拿?還是等疫情過了再說?現(xiàn)在管控嚴,進出門都得登記報備,麻煩得很?!?/p>
包裹?“一位關心太陽的朋友”?
林然愣住了。心臟像是被什么東西輕輕撞了一下,剛剛冷卻下去的希望又瞬間被點燃,帶著一種難以置信的灼熱感。關心太陽……除了他,還有誰會這樣稱呼自己?還有誰會在這個時間點,寄一個“挺大”的包裹給她?
“張師傅,”林然的聲音因為激動而微微發(fā)緊,“我……我現(xiàn)在能過去拿嗎?很重要!”
“現(xiàn)在???”老張似乎有點為難,“行吧行吧,你登記過的,是輪值的。你過來吧,戴好口罩啊!到了門口給我打電話,我給你送出去,別進來!”
“好的好的!謝謝張師傅!我馬上到!”
林然掛了電話,幾乎是立刻從椅子上彈了起來。巨大的、混合著驚喜和難以置信的情緒瞬間沖散了實驗室里積壓的沉悶和孤獨。她迅速收拾好桌面,抓起背包,腳步匆匆地離開了這間只有機器嗡鳴的冰冷囚籠。
通往南門的路上依舊空曠。寒風卷起地上的落葉和灰塵,打著旋兒。林然裹緊了羽絨服,拉高了口罩,快步走著,腳步卻比來時輕快了許多。那個神秘的包裹像一塊磁石,牢牢吸引著她所有的注意力,驅散了周身的寒意。
遠遠地,就看到南門緊閉的電動伸縮門旁,保衛(wèi)室的小窗口開著。穿著厚厚軍大衣的值班張師傅正站在門內,腳邊放著一個體積不小的硬紙箱??吹搅秩蛔呓?,他隔著門縫揮了揮手。
林然小跑過去,隔著冰冷的鐵柵欄門。
“張師傅,麻煩您了!”她的聲音隔著口罩,帶著抑制不住的急切。
“不麻煩不麻煩,”老張彎腰,費力地把那個箱子從門下方預留的、狹窄的傳遞口推了出來,“喏,就是這箱子。寄件人名字怪怪的,你自己看看。拿好啊,挺沉的!”
箱子確實不小,包裹得嚴嚴實實,外面纏了好幾層透明膠帶。林然一眼就看到了快遞單——寄件人一欄,龍飛鳳舞地寫著:一位關心太陽的朋友。地址是模糊的,只寫了北京某區(qū)。沒有具體姓名,沒有電話。
是他!一定是他!
心臟在胸腔里有力地撞擊著。林然顧不上寒風,蹲下身仔細查看箱子。在快遞單的旁邊,貼著一張小小的、打印出來的便簽紙。上面只有一句話,是她無比熟悉的、清雋有力的手寫體:
【給實驗室里的‘粒子’。保重?!?/p>
字體墨跡清晰,顯然是親筆寫后掃描打印的。
一股強烈的暖流猛地涌上林然的心頭,瞬間沖垮了連日來的冰冷和孤寂。她甚至能想象出他在某個隔離點,找來紙筆寫下這句話,再想辦法打印出來、貼在箱子上的樣子。在這個人人自危、物資緊張的時刻,這份跨越了物理距離和疫情封鎖的心意,顯得如此珍貴而厚重。
“謝謝張師傅!”林然的聲音有些哽咽,她用力抱起箱子。果然很沉。
“哎,快回去吧!外面冷!”老張隔著門叮囑。
林然抱著那個沉甸甸的箱子,像抱著一個失而復得的珍寶,快步往回走。寒風似乎也不再那么刺骨??谡窒?,她的嘴角抑制不住地向上揚起。
回到空無一人的實驗室,林然迫不及待地找來美工刀,小心翼翼地劃開層層膠帶。打開箱蓋的瞬間,一股混合著紙箱氣味和某種淡淡消毒水味道的氣息撲面而來。
箱子里塞滿了緩沖氣泡膜。林然一層層剝開。
首先露出來的,是碼放得整整齊齊的幾大盒物品——深藍色的外盒,醒目的白色N95標識!
是N95口罩!而且是好幾大盒!在這個一罩難求、黑市價格飛漲的時期,這幾盒口罩無異于雪中送炭的黃金!
林然的心被重重地撞擊了一下。他……他是怎么弄到的?
她繼續(xù)往下翻。口罩下面,是幾大瓶高濃度的醫(yī)用酒精消毒液和免洗洗手凝膠。再下面,是獨立包裝的醫(yī)用橡膠手套。甚至還有兩瓶標注著英文的復合維生素片!
防護物資,一應俱全??紤]得無比周到。
林然一樣一樣地把東西拿出來,放在實驗臺上。冰冷的臺面上,很快堆起了一座小小的、令人安心的物資堡壘。這些東西,在平日里或許普通,但在此時此刻,在這個被病毒陰影籠罩、物資匱乏的寂靜校園里,它們散發(fā)著一種難以言喻的、帶著溫度的、堅實的力量。
箱子的最底層,還有一個用防震氣泡膜單獨包裹的、略小的硬紙盒。
林然的心跳又加快了幾分。她小心地拆開氣泡膜,打開那個小盒子。
里面靜靜地躺著一本書。
不是新的。是那本她無比熟悉的、深藍色宇宙星云封面的《三體》第一部。
她送給他的那本。
林然輕輕拿起書。書頁因為翻閱而顯得柔軟,邊角有輕微的磨損痕跡。她翻開封面,目光直接落在扉頁上。
在她當初寫下的那句“給關心太陽的人。林然?!?旁邊,多了一行新鮮的、同樣是清雋有力的黑色墨跡:
【書看完了。震撼。‘太陽系二維化’的結局,比隔離更讓人窒息。但‘給歲月以文明’,而非‘給文明以歲月’。與你共勉。書還你,希望早日能在MIT的陽光下讀它。保重?!?/p>
字跡有些匆忙,卻依舊清晰有力。尤其是那句“**給歲月以文明,而非給文明以歲月**”,被他用筆重重地圈了出來,旁邊還畫了一個小小的、向上的箭頭。
林然的手指輕輕撫過這行新鮮的墨跡,指尖仿佛能感受到書寫時傾注其中的力量。他看完了。他讀懂了。他不僅讀懂了科幻的宏大設定,更抓住了其中關于文明與時間的核心哲思。在隔離的困境中,在“太陽系二維化”的終極絕望背景前,他選擇了用“給歲月以文明”來對抗虛無,并將這份力量傳遞給她,作為共勉。
“希望早日能在MIT的陽光下讀它?!薄@不僅僅是一句祝福,更是對她擱淺夢想的深刻理解和堅定信念。
一股強烈的熱流直沖林然的眼眶,視線瞬間模糊了。她緊緊攥著書脊,指節(jié)泛白。連日來積壓在心底的焦慮、迷茫、對未來的不確定感,在這份沉甸甸的、跨越了疫情封鎖的包裹和這本帶著他閱讀痕跡的書面前,被一種更強大的、溫暖的、堅定的力量所覆蓋和驅散。
他不是簡單地寄來了防護物資。他寄來的,是理解,是支撐,是黑暗中的一束光,是凝固軌道上重新感受到的引力牽引。
實驗室里依舊寂靜,服務器低沉的嗡鳴如同永恒的脈搏。窗外的天空依舊灰暗壓抑。消毒水的味道依舊若有若無地飄散在空氣中。
但林然站在實驗臺前,看著眼前堆放的口罩、酒精、手套、維生素,還有手中那本被重新賦予了意義的《三體》,感覺冰冷的血液正在重新變得溫熱,停滯的軌道正在被一股微弱卻堅定的力量重新校正方向。
她拿起手機,點開那個沉寂了幾天的短信對話框。指尖因為激動而微微顫抖,卻帶著前所未有的堅定和溫度。她飛快地輸入:
【包裹收到??谡帧⒕凭?、手套、維C……還有書。謝謝!無以言表!】
【‘給歲月以文明’,記住了。實驗室里的‘粒子’,會努力在‘病毒湍流’中穩(wěn)住軌道,等待重啟。你也要保重!】
她用了他的比喻(病毒湍流),也用了自己的語言(穩(wěn)住軌道)。最后,鄭重地回復了那句“共勉”的核心——“給歲月以文明”。
發(fā)送。
信息發(fā)送成功的提示音在寂靜的實驗室里格外清晰。
林然放下手機,重新拿起那本《三體》,翻到他做了標記的那一頁。那句被圈出來的箴言,在冰冷的實驗臺燈光下,散發(fā)著沉靜而永恒的力量。
她走到窗邊。窗外,依舊是凝固的灰色天空和光禿的枝椏。但此刻,她的目光穿透了這層壓抑的幕布,仿佛看到了更遠處。
或許,在某個同樣被隔離的房間里,也有人正看著窗外。他們之間,隔著冰冷的鋼筋水泥和無形的病毒湍流。
但一條無形的電磁脈沖,剛剛穿透了這一切。
它攜帶著口罩的防護、酒精的消毒氣息、書本的墨香、以及一句關于文明與歲月的箴言。
它傳遞著一個清晰無比的信息:你并非獨自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