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的風(fēng)裹著灶糖甜香撞進(jìn)鎮(zhèn)魔司的窗欞時,林昭正蹲在廊下給小糖人兒補(bǔ)木刀。刀柄的紅繩被小乞兒拽得松了,他用竹篾重新纏了兩圈。檐角的星燈在風(fēng)里晃了晃,暖黃的光漏下來,在他膝頭的木刀上投下細(xì)碎的影——那是巧兒用紅毛線纏的蝴蝶結(jié),說是"給林大哥的刀添點(diǎn)年氣"。
"林首座!"阿福捧著碗熱湯跑進(jìn)來,鼻尖凍得通紅,"東頭李記年坊的年燈'活'啦!昨兒后半夜,李老漢說他聽見院外有響動,趴窗一看,那對祖?zhèn)鞯孽庺~燈竟自己掛到了門楣上,還晃悠著晃悠著,把燈穗子掃得直響!"
林昭放下木刀,指尖觸到袖中雙生玉牌的溫度。歸墟封印后,鎮(zhèn)魔司的案牘少了大半,倒是這類"怪事"多了起來——先是李記繡坊的繡繃半夜自己動,接著趙屠戶的殺豬刀在案板上刻紋路,現(xiàn)在連年燈都"自己掛"了。
"走。"他扯下腰間的斬世刀,刀身在暮色里泛著淡金,"阿福,把王嬸蒸的桂花糖糕揣上;張叔,帶個會看燈勢的捕快;陳九,備點(diǎn)紅燭——年燈金貴,得護(hù)著點(diǎn)。"
東頭李記年坊在村東頭,青瓦白墻下掛著兩盞老燈籠,竹篾骨架褪了色,卻糊著簇新的紅綢,燈穗子是金線編的鯉魚紋,被風(fēng)一吹,"沙沙"響得像在說話。李老漢攥著圍裙角直抹淚:"我活了七十歲,頭回見年燈自己掛!昨兒后半夜,我給亡孫擦桌子,一抬頭就瞅見它們'唰'地升起來,掛得比往年還高......"
"李伯,"林昭蹲下來,伸手摸了摸燈籠,"您說的'活'是啥樣的?"
李老漢指了指燈籠面:"像......像有人拿火折子點(diǎn)了芯子,火苗是暖黃的,把'長命百歲'四個字照得透亮。我家小寶走那年,才七歲,說'爺爺,等我長大了,給您做更大的鯉魚燈'......"
人群里突然響起起哄聲。賣花擔(dān)子的王嬸舉著臘梅湊過來:"我就說嘛,這年燈是咱們村的'守歲仙'!我太奶奶那輩就在這兒做燈,說'燈有魂兒,等人暖'!后來兵荒馬亂,燈坊關(guān)了又開,總等有人真心待它才肯顯靈!"
林昭轉(zhuǎn)頭對阿福使了個眼色。阿福立刻蹲下來,用樹枝撥了撥燈籠底座的泥土。潮濕的土塊里,竟露出半截陶片——是李老漢亡孫小寶生前用的泥哨,邊沿刻著"守歲"二字。
"李伯,"林昭笑著說,"這不是燈瘋了,是燈靈等急了。"
李老漢的泥哨"啪嗒"掉在地上。王嬸湊過來解釋:"這年燈啊,是小寶和爺爺?shù)?定情燈'。當(dāng)年小寶蹲在灶房看爺爺扎燈,說'爺爺?shù)氖直壬裣蛇€巧',后來他走了,燈籠就再沒這樣亮過??赡?,今年這燈掛得這么高,準(zhǔn)是小寶在天上盼著呢!"
林昭抬頭望向燈籠。暖黃的光漫過青瓦,在雪地上投下兩個重疊的影子——是個穿粗布衫的老漢和系紅肚兜的小娃,正踮腳掛燈籠,身后堆著半筐沒編完的竹篾。
他蹲下身,用手指蘸了蘸燈籠下的雪水,放在唇邊嘗了嘗——是甜的,帶著點(diǎn)灶糖的香。系統(tǒng)面板突然震動:
【檢測到火靈能量波動(溫和·記憶靈體)】
【提示:目標(biāo)為"守歲靈",非妖非魔,建議以"暖"待之】
"阿福,"他抬頭,"去村里問問,這年燈有多久沒這樣亮過?"
阿福顛顛兒跑遠(yuǎn),不一會兒拽著個戴斗笠的老漢回來:"林哥,是張琴師說的!他說他爺爺那輩就在這院兒里聽?wèi)颍f這燈'有魂兒,等人疼'!"
林昭眼睛一亮。他想起歸墟封印那日,饕餮消散時看見的畫面——無數(shù)靈體從歸墟涌出,融入人間的山川草木?;蛟S這"守歲靈"本是李老漢與小寶的情分所化,因這份未竟的牽掛,才在臘月蘇醒。
"都散了吧。"他對村民笑,"今晚我守在院兒里,要是燈靈想'說話',我替你們聽著。"
夜?jié)u深時,院兒里只剩林昭和阿福。寒風(fēng)卷著雪粒子打在臉上,燈籠的光卻更盛了,把兩人的影子拉得老長,像兩根纏在一起的紅繩。林昭摸出斬世刀,刀身卻沒有金光——這聲音里沒有妖氣,倒像......像心跳?
"吱呀——"
一聲輕響驚得阿福打了個寒顫。林昭抬頭,見燈籠的穗子突然輕輕搖晃,暖黃的光里,竟映出個模糊的身影——是個穿粗布衫的老漢,正踮腳往燈籠上貼"福"字,身后站著個系紅肚兜的小娃,手里捧著碗熱湯。
他蹲下身,用手指蘸了蘸燈籠下的雪水,放在唇邊嘗了嘗——是甜的,帶著點(diǎn)灶糖的香。系統(tǒng)面板彈出新提示:
【檢測到"守歲靈"能量活躍(人間記憶+1200)】
【提示:守歲靈為李氏祖孫情分所化,村民世代守護(hù)注入燈脈,形成"念歲印"】
林昭恍然大悟。原來這年燈不只是年燈,更是李老漢與小寶的"念歲印"——李老漢的守諾、小寶的期待、每回除夕時的守歲,都被凍在這燈里,化成了守護(hù)村莊的靈體。
"阿福,"他扯下腰間的糖糕,"把王嬸的桂花蜜拿出來。"又對燈籠輕聲說:"您別急,我們給您搭間暖閣,讓您的'年'多留些日子。"
阿福立刻跑回鎮(zhèn)魔司,抱來竹篾和棉氈。林昭和村民們一起,在院角搭起間小暖閣,頂上鋪著曬得蓬松的稻草,四周糊著紅窗紙,閣子里還掛了串小燈籠——都是村民們連夜趕制的。
"成了!"王嬸拍著手笑,"這閣子比我家暖炕還熱乎!"
次日清晨,村民們圍在暖閣前。年燈的光在閣里亮得更暖了,紅綢上沾著蜜露,像撒了把星星。林昭蹲在閣邊,伸手接住一片飄落的紅綢。綢子在掌心里滾了滾,竟映出守歲靈的影子——它正沖他眨眼睛呢。系統(tǒng)面板彈出新提示:
【檢測到"念歲印"能量穩(wěn)定(人間溫情+2500)】
【提示:歸墟封印因人間記憶加固,封印值+50%】
"原來如此。"他對阿福輕聲說,"年燈守護(hù)村莊百年,村民守護(hù)年燈百年。這哪是年燈的事?是人心的溫度。"
午后的陽光灑在暖閣上,照得紅窗紙暖融融的。小乞兒舉著根樹枝在閣邊畫鯉魚燈,妞妞蹲在旁邊幫忙,兩人的影子疊在一起,像幅會動的畫。
"林首座!"張捕頭從村東跑來,"李記繡坊的繡娘說,她的繡繃又不自己動了!不過這次不是妖,是她孫女兒偷偷拿線團(tuán)逗貓,把繃子扯歪了!"
林昭笑了。他站起身,拍了拍褲腿的雪渣,對眾人說:"走,去李記繡坊喝臘八粥。我倒要看看,是孫女兒調(diào)皮,還是繡娘的手藝好。"
年燈的光在雪地里搖晃,暖黃的光暈裹著年的味道飄向遠(yuǎn)方。那道模糊的身影繞著院兒飛了三圈,最終停在林昭肩頭,輕輕啄了啄他的發(fā)梢,又振翅飛向了夜空。
而在他們看不見的云端,那道曾癲狂的聲音最后一次響起,帶著釋然的笑意:"原來......這才是歸墟的答案......"
林昭轉(zhuǎn)頭望去,云端已空。
他握緊斬世刀,帶著眾人走向村東的繡坊。
這一次,鎮(zhèn)魔司的刀,不僅要斬妖,更要守——
守這人間的煙火,守這世道的初心,守每一個像李老漢、像小乞兒、像王嬸這樣的人,能笑著活在這煙火里。
而故事,才剛剛翻開新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