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永遠是那么美好,像五金店倉庫里永不熄滅的白熾燈,把沾滿機油的指尖照得發(fā)亮;像暴雨夜搶修機械鯨魚時,雨水混著熒光顏料在地面暈開的星河;更像無數(shù)個并肩奮斗的深夜,齒輪咬合聲與少年們的笑鬧聲編織成的專屬旋律。
入秋后的某天,葉云心突然帶著速寫本闖進實驗室,發(fā)梢的機械蝴蝶掛件換成了楓葉造型。"我們做個時光齒輪鐘吧!"她把攤開的畫紙按在操作臺上,圖紙上,齒輪組里嵌著會翻動的記憶膠片,"把所有故事都裝進去!"顧佳推了推護目鏡,二話不說開始計算齒輪傳動比,陳澤已經(jīng)翻出工具箱里最鋒利的銼刀,而我默默架起攝像機——這注定又是個值得永遠珍藏的畫面。
時光齒輪鐘的主體是個廢舊的工業(yè)齒輪,我們在齒牙間鑲嵌了365個微型顯示屏。當?shù)谝粋€齒輪開始轉(zhuǎn)動,葉云心把我們的照片、設計草圖、獲獎證書掃描成電子檔案,讓它們像流星般在齒輪表面劃過。特殊教育學校的孩子們送來了親手制作的盲文齒輪,養(yǎng)老院的王爺爺貢獻了他收藏的老機床零件,這些帶著溫度的物件,最終都成了時光齒輪鐘的一部分。
校慶那天,齒輪鐘被安置在教學樓中庭。當它啟動的瞬間,整個校園沸騰了。葉云心現(xiàn)場速寫,把圍觀同學的笑臉變成會動的齒輪漫畫;顧佳舉著話筒講解機械原理,藍紫色挑染發(fā)絲在陽光下格外耀眼;陳澤站在人群里撓著頭傻笑,工裝口袋里還揣著沒吃完的辣條。而我穿梭在人群中拍攝,鏡頭里,有學弟學妹們眼里閃爍的憧憬,有老師們欣慰的笑容,更有母親站在遠處,悄悄抹眼淚的模樣。
高三的課業(yè)愈發(fā)繁重,但科創(chuàng)社的燈從未熄滅。我們把"心跳長廊"的設計圖紙貼在教室后墻,用熒光筆標注著每個靈感火花。晚自習結(jié)束后,四個人又會鉆進實驗室,陳澤調(diào)試著能自動整理錯題的機械臂,顧佳研究著用廢棄試卷再生的環(huán)保材料,葉云心的速寫本上畫滿了未來城市的模樣,而我則開始剪輯一部關(guān)于青春與夢想的紀錄片。
某個飄雪的清晨,我們收到了國際青少年科創(chuàng)大賽的邀請函。在零下十度的倉庫里,我們裹著羽絨服繼續(xù)奮戰(zhàn)。葉云心的手指被凍得通紅,依然堅持畫設計圖;顧佳哈著白氣焊接電路板;陳澤冒著風雪去工地找合適的材料;我架著攝像機,記錄下每個人睫毛上的霜花和眼里的熾熱。當機械鯨魚2.0版在熒光中蘇醒,它的尾鰭不僅能投射光影,還能隨著音樂節(jié)奏變換出不同的星座圖案。
國際賽場上,我們的展位前擠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葉云心用英語講述設計理念時,發(fā)梢的楓葉掛件隨著她的動作輕輕搖晃;顧佳沉著地演示再生材料的神奇;陳澤展示機械臂時,工裝袖口的補丁反而成了獨特的標志。而當我舉起攝像機拍攝評委們驚嘆的表情時,鏡頭里突然闖入了四個熟悉的身影——特殊教育學校的孩子們,養(yǎng)老院的老人們,還有五金店老板娘,他們舉著寫有"中國少年加油"的橫幅,在人群中笑得格外燦爛。
頒獎典禮上,當主持人念出我們的名字,全場響起雷鳴般的掌聲。站在領獎臺上,看著臺下并肩奮斗的伙伴,看著觀眾席上揮舞的熒光棒,看著母親驕傲的笑容,我突然明白,青春最美好的模樣,不是獎杯的璀璨,而是我們曾一起用雙手,把看似不可能的夢想,變成了觸手可及的現(xiàn)實。
多年后,我成為了一名紀錄片導演。我的第一部作品,就是關(guān)于那個充滿齒輪與熒光的青春。在首映禮上,已經(jīng)成為服裝設計師的葉云心、材料科學家的顧佳、機械工程師的陳澤,還有依然堅守在護士崗位的母親,都坐在觀眾席上。當屏幕上出現(xiàn)五金店倉庫里那個暴雨夜,四個少年渾身濕透卻依然專注搶修機械鯨魚的畫面時,我聽見了此起彼伏的抽泣聲。
散場后,我們又回到了那間充滿回憶的倉庫。雖然這里早已改建成青少年科創(chuàng)基地,但墻角的工具箱還在,氣窗透進的月光依舊,就連地面上的熒光涂料痕跡,都還保留著當年的模樣。葉云心拿出她的速寫本,顧佳擺弄著新發(fā)明的智能設備,陳澤從口袋里掏出辣條分給大家,而我舉起攝像機,記錄下這個永恒的瞬間。
青春永遠是那么美好,因為它不僅是一段時光,更是一群人用熱愛與堅持,共同書寫的傳奇。那些齒輪轉(zhuǎn)動的聲音,那些熒光閃爍的夜晚,那些并肩奮斗的身影,早已刻進了我們的生命里,成為了永不褪色的記憶。而我知道,只要心懷夢想,青春的齒輪就會永遠轉(zhuǎn)動,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