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售臺仿佛成了一座孤島,被溫暖卻喧囂的人潮所包圍??諝饫飶浡聲湍那逑恪⒆x者們低聲交談的嗡鳴,以及空調(diào)系統(tǒng)送出的、略帶干燥的暖風(fēng)。夏沫機械地重復(fù)著動作——接過書,展開職業(yè)化的微笑,簽下那個如今已頗具重量的筆名“臨海燈塔”,再附上一句簡短的感謝或祝福。
她的指尖劃過光滑的銅版紙封面,觸感熟悉又陌生。這本《予君書》與她而言,不再是冰冷的商品,而是她十年心事的化石,是她從深海打撈上岸、終于得以見光的沉船殘骸。而今天,這艘船的另一位見證者,正坐在她的身旁。
莫緩作為特邀嘉賓出席了她的新書發(fā)布會暨簽售式。他坐在相鄰的簽售臺后,姿態(tài)依舊從容,卻比以往任何公開場合都多了一份難以察覺的緊繃。他的目光并未過多流連于排隊等待他簽名的商業(yè)精英或好奇讀者,反而更像一座沉默的燈塔,光束的核心始終若有若無地籠罩著身旁的夏沫。
流程按部就班地進行。互動環(huán)節(jié),讀者提問大多圍繞著創(chuàng)作靈感、角色心路,以及那個被無數(shù)次問起的筆名由來。
“夏沫老師,‘臨海燈塔’這個筆名,對您而言究竟意味著什么?它和您書里反復(fù)出現(xiàn)的燈塔意象,是一種救贖的象征嗎?”一位年輕的女讀者接過話筒,聲音里帶著崇拜與探求。
夏沫握緊了話筒,指節(jié)微微發(fā)白。她感到身旁莫緩的視線驟然聚焦,沉甸甸地落在她的側(cè)臉。臺下,無數(shù)雙眼睛期待著她的答案。她深吸一口氣,腦海中飛速掠過暴雨夜泥濘的水洼、圖書館字典縫隙里霉變的紙星、加密文件夾里十年來的數(shù)字光痕、塑封袋里那封殘破的信……
然后,她看到了坐在第一排的莫緩。他安靜地看著她,眼神里沒有了商界巨子的銳利,只剩下一種近乎虔誠的專注和深藏的痛楚。
那個她曾在心底默念過千萬次、卻從未敢在陽光下大聲呼喚的名字,幾乎要沖破喉嚨。
她微微側(cè)過身,目光第一次在臺上如此明確地、正式地迎向莫緩。
全場安靜下來。
“它曾經(jīng),”夏沫開口,聲音通過麥克風(fēng)傳遞出去,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卻異常清晰,“意味著一段無望的守望,一個藏在影子里的、不敢宣之于口的名字。”
臺下響起細微的吸氣聲。莫緩的瞳孔猛地收縮,擱在桌上的手悄然握緊。
“我曾以為,那個名字的重量,足以壓垮我整個青春時代。它意味著自卑、怯懦、求而不得的痛苦,和一場……一個人的暴雨。”她頓了頓,努力維持著聲線的平穩(wěn),“所以,我需要一座燈塔。不是用來指引他,而是用來照亮我自己那片漆黑的海域,告訴自己,哪怕無人看見,也要努力發(fā)出微光,不要沉沒?!?/p>
她轉(zhuǎn)回目光,看向臺下那位提問的女孩,以及所有屏息聆聽的讀者,露出了一個真正意義上釋然且溫柔的笑容。
“但現(xiàn)在,它的意義不同了?!?/p>
“它意味著,那些曾經(jīng)讓你卑微到塵埃里的東西,最終會托舉你,讓你看見真正的自己。意味著沉默并非毫無回響,只是回聲傳來的時間,或許需要很久很久?!?/p>
她的聲音愈發(fā)堅定,帶著一種洗禮后的清澈與力量。
“今天,在這里,我想正式地、也是最后一次,回應(yīng)那段青春?!?/p>
她再次看向莫緩,這一次,她的目光里沒有了閃躲,沒有了怨恨,也沒有了小心翼翼的窺探,只有一種平靜的、歷經(jīng)千帆后的坦然與鄭重。
“莫緩?!?/p>
兩個字,清晰地、平穩(wěn)地、無比鄭重地念了出來。
不再是心底無聲的吶喊,不再是日記本里加密的符號,不再是恐慌癥發(fā)作時的夢魘。它只是一個名字,屬于一個她曾深刻喜歡過、也因此塑造了如今她的人的名字。
這個名字的重量,曾經(jīng)幾乎將她壓垮。但此刻,當(dāng)她終于有能力,在陽光下,在眾人面前,如此平靜而鄭重地念出它時,她感到的不是沉重,而是一種奇異的輕盈。
仿佛一個被執(zhí)念封印了十年的咒語,于此一刻,被她自己親手解除。
會場內(nèi)陷入了一種極致的寂靜,隨即爆發(fā)出更為熱烈的、理解的掌聲。許多人或許并不完全明白這兩個字背后的全部故事,但他們感受到了這一刻的莊重與力量。
莫緩始終凝視著她。在她念出他名字的瞬間,他緊繃的肩膀似乎驟然松弛下來,又像是承受了另一種更為深刻的情感沖擊。他眼中情緒翻涌,有痛惜,有震撼,但最終沉淀下來的,是一種深切的、無聲的敬意與動容。
夏沫沒有再看他。她轉(zhuǎn)回身,面向所有的燈光與目光,微微頷首。
“謝謝大家。《予君書》,是寫給過去的自己,也是寫給每一個曾在暗戀中沉默守望的人。愿我們都能成為自己的燈塔?!?/p>
簽售繼續(xù)。空氣中的氛圍卻已然不同。一種溫暖的、共情的能量在流動。夏沫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輕松,那顆纏繞于心十年之久的、名為“莫緩”的巨石,并未消失,卻已悄然風(fēng)化,成為了她人生風(fēng)景里一座堅實而平靜的山巒。
它的重量,從此不再是負擔(dān),而是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