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
姜珈彧感覺全身的血液都涌上了頭頂!
被當(dāng)場抓包!
她甚至看到他修長的手指正隨意地翻動著那幾張承載了她太多心事的樂譜!
巨大的羞恥感和一種被窺探的恐慌瞬間淹沒了她。
保護(hù)機(jī)制瞬間啟動,她只想立刻逃離這個讓她無所遁形的地方!
姜珈彧對…對不起!
姜珈彧打擾你了!
姜珈彧我…我這就走!
她慌亂地鞠躬道歉,轉(zhuǎn)身就想跑,動作快得像一陣風(fēng)。
馬嘉祺等等。
馬嘉祺的聲音再次響起,不高,卻帶著一種奇異的穿透力,讓她逃跑的腳步再次釘在原地。
他站起身,高大的身影在昏黃的燈光下顯得有些壓迫感,但語氣卻意外地平和,甚至帶著點…商量的口吻?
馬嘉祺既然都聽到了,不如…進(jìn)來聽聽我的理解?
馬嘉祺這首《溝壑之上》…挺有意思的。
姜珈彧的心臟像是被一只無形的手攥緊了。
進(jìn)去?
聽他彈自己的曲子?
還要聽他“理解”?
這簡直比公開處刑還可怕!
她感覺自己快要窒息了。
她的小固執(zhí)讓她想立刻拒絕,但對精神共鳴近乎本能的渴望,卻又像藤蔓一樣纏繞住她的腳步。
她為他寫的曲子,他不僅彈了,還說“有意思”…還想分享他的理解?
巨大的矛盾撕扯著她。
她僵在原地,背對著他,肩膀微微顫抖,像一尊陷入天人交戰(zhàn)的雕塑。
馬嘉祺沒有催促。他靜靜地看著她緊繃的背影,自由不羈的靈魂下,天生的細(xì)膩讓他能敏銳地感知到對方此刻內(nèi)心的驚濤駭浪。
他忽然覺得,這個傳聞中“光芒萬丈”的女孩,此刻手足無措又倔強(qiáng)不肯認(rèn)輸?shù)臉幼樱人魏我粡埦薜恼掌蛑鞒制?,都要鮮活得多,也…有趣得多。
他走到門邊,伸手,輕輕推開了那扇虛掩的門。
昏黃的燈光流淌出來,將門口那個纖細(xì)又僵硬的身影溫柔地籠罩。
馬嘉祺外面冷,進(jìn)來吧。
他的聲音放得更緩,帶著一種奇異的安撫力量,不再是命令,更像是一個邀請。
馬嘉祺就當(dāng)…給原作者一點反饋?
他甚至還開了個小小的玩笑,試圖緩解那幾乎凝滯的氣氛。
姜珈彧的身體幾不可察地顫了一下。
她緩緩地、極其緩慢地轉(zhuǎn)過身。
燈光下,她的眼睛因為緊張和羞窘而顯得格外濕潤明亮,臉頰紅撲撲的,像熟透的蘋果。
她不敢看他的眼睛,視線飄忽地落在他胸前的紐扣上,深吸一口氣,那分孤注一擲的想法終于占了上風(fēng)。
姜珈彧…好。
她聽到自己細(xì)若蚊吶的聲音,帶著視死如歸的悲壯。
她低著頭,像只被拎住后頸的小貓,僵硬地挪進(jìn)了鋼琴室,每一步都仿佛踩在棉花上。
門在她身后輕輕合上,隔絕了外面的世界。
小小的琴房里,只剩下他們兩人,空氣中彌漫著松香、紙張和一種難以言喻的、緊張又充滿期待的張力。
馬嘉祺走回琴凳坐下,沒有立刻彈琴,而是拿起那份《溝壑之上》的譜子,翻到某一頁,指尖點了點。
馬嘉祺比如這里,這個轉(zhuǎn)調(diào)。
他抬起頭,目光平靜地看向依舊像根柱子一樣杵在門口、恨不得把自己縮進(jìn)墻里的姜珈彧
馬嘉祺你寫的時候,想表達(dá)的是掙脫束縛的爆發(fā),還是…一種更內(nèi)斂的、向上的掙扎?
他的問題如此直接,如此精準(zhǔn)地切入了創(chuàng)作的核心。
沒有寒暄,沒有客套,像一把手術(shù)刀,直指她內(nèi)心深處最隱秘的情感褶皺。
姜珈彧猛地抬起頭,撞進(jìn)他那雙沉靜如墨玉、此刻卻帶著純粹求知般專注的眼眸里。
那瞬間,時間仿佛再次凝固。
琴房里昏黃的光線,空氣中漂浮的微塵,窗外遙遠(yuǎn)的城市燈火,都成了模糊的背景。
她的世界里,只剩下那雙眼睛,和他提出的那個、直抵她靈魂創(chuàng)作源頭的、關(guān)于“掙扎”的問題。
五歲的溝壑,社會的壁壘,曾經(jīng)仰望的星辰…在這一刻,似乎都被這直白而深刻的詢問,短暫地消弭了。
一種奇異的、靈魂被輕輕觸碰的感覺,像細(xì)小的電流,悄然爬上了姜珈彧的脊背。
她看著他,忘記了緊張,忘記了害羞,對深度交流的渴望壓倒了所有。
她舔了舔有些干澀的嘴唇,聲音依舊很輕,卻帶著一種前所未有的、近乎顫抖的認(rèn)真。
姜珈彧是…后者。
姜珈彧一種在黑暗中…咬著牙…也要向上拱的…掙扎。
她終于說出了心底最真實的答案。
馬嘉祺靜靜地注視著她。
昏黃的燈光下,女孩眼中閃爍的,不再是慌亂,而是一種被理解、被觸碰核心的震動,以及一種孤注一擲的坦誠。
那種光芒,比她在舞臺上、在鏡頭前任何一次精心展現(xiàn)的風(fēng)采,都要耀眼百倍。
他嘴角那抹幾不可察的弧度,終于清晰地浮現(xiàn)出來,帶著發(fā)現(xiàn)新奇事物時的純粹愉悅,和遇到同類時的心照不宣。
馬嘉祺明白了。
他點點頭,指尖重新落回琴鍵。
馬嘉祺那…我再試試看。
清冽而帶著力量的琴音,再次在小小的琴房里流淌開來。
這一次,旋律中那份“向上拱”的掙扎感,變得更加清晰,更加堅定,仿佛在回應(yīng)著創(chuàng)作者的心聲。
姜珈彧靠在冰涼的門板上,聽著自己的心事在他指尖被重新詮釋,看著他專注的側(cè)臉在燈光下鍍上一層柔和的金邊。
心底那簇名為“馬嘉祺”的火苗,不再只是搖曳,而是開始熊熊燃燒,照亮了她眼中從未有過的、名為“希望”的光芒。
溝壑之上,琴弦共振。
姜珈彧與馬嘉祺在這個寂靜的深夜,以音樂為橋,完成了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靈魂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