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嘉祺的指尖重新落在琴鍵上。
這一次,琴音流淌而出,帶著一種截然不同的質(zhì)感。不再是之前那種帶著疏離感的品味,而是注入了姜珈彧所說的“咬著牙向上拱”的內(nèi)核。
旋律在中段那幾個關(guān)鍵轉(zhuǎn)調(diào)處,變得更具韌性和張力,低音區(qū)沉郁的鋪陳如同腳下厚重的土壤,而高音區(qū)掙扎攀升的旋律線,則像黑暗中倔強探向光明的藤蔓,每一次向上的躍動都帶著孤注一擲的力量感。
姜珈彧靠在冰涼的門板上,屏住了呼吸。
她看著他的側(cè)影在昏黃燈光下專注而柔和,聽著自己的心事、自己的掙扎、自己那些不為人知的黑暗與希冀,被他如此精準又充滿力量地重新詮釋。
那是一種難以言喻的感覺,仿佛靈魂深處某個隱秘的角落被溫柔地觸碰、被深刻地理解。眼眶不自覺地有些發(fā)熱,她用力眨了眨,將那股酸澀壓了回去。
一曲終了,最后一個音符帶著余韻在空氣中震顫、消散。
琴房里陷入一種奇異的寂靜,不再是尷尬的凝固,而是一種被音樂洗滌后的、帶著暖意的寧靜。
馬嘉祺沒有立刻回頭,指尖依舊停留在琴鍵上,似乎在回味剛才的演奏。
片刻后,他才側(cè)過身,目光投向依舊靠在門邊的姜珈彧。
昏暗中,他深邃的眼眸像沉靜的夜空,清晰地映著她有些怔忪的模樣。
馬嘉祺這樣?
他問,聲音低沉,帶著一絲演奏后的微啞,也帶著征詢的意味。沒有評價,只是簡單地確認自己的理解是否到位。
姜珈彧的心跳漏了一拍。
他…他在問她?
這個站在聚光燈頂端的男人,在用她的曲子、用她的情感內(nèi)核,詢問她的意見?
一種從未有過的、被平等對待甚至是被重視的感覺,像溫熱的泉水,瞬間淹沒了她。那五歲的溝壑,在這一刻,似乎真的被這共鳴的琴音短暫地填平了。
她深吸一口氣,迎上他的目光,不再閃躲。
敏感和真誠,在音樂帶來的安全感下,壓過了殘余的羞怯。
她點點頭,聲音很輕,卻帶著一種清晰的肯定和一絲不易察覺的激動
姜珈彧…對。
姜珈彧就是這樣。
姜珈彧那種…即使很慢,即使很痛,也絕不放棄向上的感覺…你彈出來了。
她頓了頓,鼓起勇氣補充了一句
姜珈彧…比我寫的時候,想表達的…更清晰,更有力量。
這句評價,發(fā)自肺腑。
她寫這首曲子時,更多的是宣泄和寄托,帶著孤軍奮戰(zhàn)的悲壯。
而他的演繹,卻賦予它一種更堅定、更具象的生命力。
馬嘉祺的眼底掠過一絲極淡的笑意,像是夜空中倏忽劃過的流星,快得抓不住。
他點了點頭,沒說什么,目光卻重新落回那份攤開的樂譜上,修長的手指劃過她之前猶豫的結(jié)尾部分。
馬嘉祺結(jié)尾這里
他點了點譜面
馬嘉祺你之前的版本,像終于爬上了山頂,精疲力竭,望著遠方,帶著點…意猶未盡的茫然?
他抬起頭,再次看向她,眼神專注,帶著純粹的探討
馬嘉祺賀兒轉(zhuǎn)給我的郵件里,我說有點意猶未盡,指的就是這里。
馬嘉祺你剛才說的‘絕不放棄向上’,那這份向上,終點在哪里?
馬嘉祺或者說,它本身…就是沒有終點的?
他的問題再次精準地切入了她創(chuàng)作時未曾完全厘清的思緒。
姜珈彧怔住了。
終點?
她寫的時候,只想著跨越那道溝壑,只想著能靠近他,從未想過跨越之后會怎樣。
向上本身,就是目的嗎?
她陷入了短暫的沉思,眉頭微蹙,全然忘記了緊張,沉浸在音樂與意義的探討中。
燈光下,她認真思考的側(cè)臉,帶著一種沉靜而專注的美。
馬嘉祺沒有打擾她,只是安靜地看著。
他對新鮮思想和靈魂深度的興趣被徹底點燃,而他擁有的敏銳讓他能清晰地感知到眼前這個女孩此刻散發(fā)出的、純粹思考的光芒。
這比任何外在的“女神”光環(huán)都要吸引人。
他忽然覺得,賀峻霖和宋亞軒那些咋咋呼呼的“安利”,似乎…也并非全無道理。
至少,在音樂和某些深層的思考上,他們意外地同頻。
姜珈彧也許…
姜珈彧思考良久,終于開口,聲音帶著一絲不確定的探索
姜珈彧也許沒有具體的終點?
#姜珈彧‘向上’本身,就是一種持續(xù)的狀態(tài)?
姜珈彧就像…溝壑填平了,但視野開闊了,看到了更遠的路,于是…繼續(xù)走?
她說著自己的理解,更像是說給自己聽,眼神有些飄遠,仿佛看到了自己一路走來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