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線寫著寫著就忘了他們的那個年齡差,所以這里改一下年齡差,就是現(xiàn)在的年齡差,讓他們年齡相差不要那么大。上章長棟六元及第是14歲、長松16、明蘭13)
瓊林苑內,燈火如晝,恍若白晝。金碧輝煌的殿閣樓臺在無數(shù)宮燈和琉璃盞的映照下,流光溢彩,璀璨奪目。絲竹管弦之聲悠揚悅耳,空氣中彌漫著御酒的醇香、珍饈的馥郁以及名貴花卉的幽芳。今夜,是為新科進士們舉行的瓊林盛宴,更是大宋開國以來最為傳奇、最為轟動的一屆——盛家兄弟,盛長松、盛長棟,竟在前后兩年間,雙雙完成了連中三元、六元及第的曠世壯舉!此刻,他們無疑是這場盛宴最耀眼的星辰。
十六歲的狀元郎盛長松,身著一襲簇新的深緋色狀元袍,頭戴金花烏紗帽,身姿挺拔如青松,面容沉靜,眉眼間雖還帶著幾分少年人的清朗,但那份經盛琮嚴格雕琢后的沉穩(wěn)氣度已渾然天成。他步履從容,行走間袍袖微動,自有一股淵渟岳峙的從容風華。緊隨其側的是年僅十四歲的弟弟盛長棟,同樣身著緋袍,烏紗帽上的金花在燈光下熠熠生輝。他身量比兄長稍矮,面容俊秀更甚,一雙眼睛清亮靈動,顧盼間神采飛揚,少年意氣與絕世才華交織,令人見之忘俗。兄弟二人并肩而行,一個如朗月清風,一個似朝陽初升,瞬間吸引了滿場目光。驚嘆、艷羨、贊嘆、甚至帶著難以置信的目光,如同潮水般涌向他們。
“天佑大宋!盛門雙璧,實乃百年不遇之祥瑞!”
“十六歲狀元!十四歲狀元!這……這盛家風水何其鼎盛!”
“盛相教子有方,真乃我朝文壇之泰山北斗!”
“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吾等老朽,唯有嘆服!”
低語議論聲在各席間蔓延,無論真心假意,此刻都不得不為這盛家兄弟的驚世才華與盛家如日中天的氣運所折服。
御座之上,仁宗皇帝趙禎滿面紅光,笑容和煦,眼中是毫不掩飾的欣賞與欣慰。他身旁端坐的太子趙昕,年已十三,身著杏黃色太子常服,身姿端正,眉目清俊,眼神卻不由自主地飄向女眷席的方向。那里,十三歲的明嘉縣主盛明蘭,作為未來太子妃,亦在受邀之列。她今日穿著茜色宮裝,梳著精致的雙丫髻,簪著珍珠步搖,粉雕玉琢的小臉上帶著得體的淺笑,安靜地坐在母親平樂郡主(此刻已因女兒即將為太子妃而尊榮更甚)衛(wèi)恕意身側,儀態(tài)端莊,眼神清澈而沉靜,已隱隱透露出未來國母的雛形。趙昕的目光與她偶爾交匯,兩人都極快地垂下眼簾,但少年太子嘴角那抹不易察覺的笑意,卻泄露了心底的柔軟。
盛宴開席,君臣同樂。皇帝親自舉杯,為諸位新科進士賀,尤其對盛家兄弟不吝贊譽之詞:“盛卿一門雙杰,連中六元,此乃文曲雙星降世,佑我大宋文運昌??!長松沉穩(wěn),長棟靈慧,皆國之棟梁,朕心甚慰!此杯,賀我朝又得賢才!” 皇帝金口玉言,定下了“文曲雙星”的稱號,更是將盛家榮耀推向頂點。
盛琮與衛(wèi)恕意夫婦作為父母,坐在離御座不遠的上席。盛琮一身紫袍玉帶,神色雖一如既往的持重內斂,但眉宇間那份深沉的驕傲與欣慰卻是如何也掩藏不住。衛(wèi)恕意身著華美的郡主禮服,容光煥發(fā),端莊溫婉中帶著母性的光輝,看向兩個兒子的眼神充滿了自豪與憐愛。盛老太太作為一品國夫人,亦被奉于上座,滿頭銀絲梳理得一絲不茍,精神矍鑠,看著兩個孫兒被皇帝如此褒獎,眼中閃爍著喜悅的淚光。
太子趙昕亦起身,舉杯向長松、長棟致意,言語雖不多,但那份對盛家、尤其對明蘭未來夫家的親近之意,表露無遺。他目光掃過明蘭時,見她正專注地看著兩位兄長接受贊譽,小臉因興奮而微紅,眼神亮晶晶的,心中更是柔軟。
席間觥籌交錯,氣氛熱烈。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樂見盛家如此煊赫。有幾位老派文臣,雖表面上恭賀,眼底卻藏著復雜與一絲不易察覺的酸意。其中一位須發(fā)皆白的老翰林,借著酒意,捋須笑道:“盛家兩位小狀元郎,才情冠絕古今,實令老夫汗顏。只是,少年登科,風光無限,卻不知這‘六元及第’之重,二位小郎君可曾細細思量?古人云,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啊。這為官之道,可比做學問要復雜艱深得多咯?!?話中暗藏機鋒,既有倚老賣老的告誡,也隱晦地點出盛家權勢過盛可能招致的隱患,更暗含對少年人能否擔得起這份重望的質疑。
此言一出,席間氣氛微微一滯。一些目光投向了盛家兄弟,想看這兩位少年天才如何應對。
長松面色不變,放下酒杯,起身對著老翰林恭敬一揖,聲音清朗沉穩(wěn):“老大人教誨,晚輩謹記于心。家父常訓誡,功名乃身外之物,為官之本在于‘正心誠意,格物致知’。六元虛名,非我輩所求,實乃皇恩浩蕩,考官慧眼。晚輩深知前路漫漫,必當以家父為楷模,以諸位前輩為榜樣,克己奉公,如履薄冰,不負皇恩,不負所學。” 他引用了《大學》開篇,點明為官根本,既回應了告誡,又謙遜得體,更抬出了盛琮這塊金字招牌,將鋒芒隱于恭謹之后。
長棟也隨即起身,他年紀更小,笑容卻帶著少年人的清朗無畏:“老大人說得是!小子年幼,確實不懂許多世事艱難。但小子記得父親說過,學問之道,貴在‘知行合一’。小子雖愚鈍,卻也明白,既食君祿,當忠君事。前路或有風雨,但小子不怕,有陛下圣明燭照,有太子殿下引領,有父親兄長教導,還有諸多像老大人這樣為國為民的忠直前輩在朝,小子只需持守本心,勤勉向前便是!這‘木秀于林’,小子不敢當,只愿做一棵扎根沃土、努力向陽的小樹苗罷了!” 他巧妙地避開了權勢鋒芒的話題,轉而強調“知行合一”的實干精神和依靠朝廷、依靠前輩的態(tài)度,以退為進,用少年人的赤誠坦蕩化解了老臣的世故敲打,更不著痕跡地拍了皇帝、太子和在場重臣的馬屁。
他這番機敏又不失天真的回答,引得席間一陣善意的輕笑,連仁宗皇帝也撫須點頭,目露贊許。那老翰林也被噎得一時無言,只得干笑兩聲,連道:“后生可畏,后生可畏??!” 原本暗藏的幾分刁難,被兄弟倆一個沉穩(wěn)一個靈動的應對輕松化解。
這時,一直安靜坐著的明蘭,忽然抬起清澈的眼眸,聲音不大卻清晰地響起,帶著少女特有的清甜:“陛下,太子殿下,諸位大人,明蘭年幼,本不該在如此盛宴上多言。只是方才聽老大人提及‘木秀于林’,明蘭忽然想起《尚書》有云:‘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 父親和兄長們在家也常以此自省。盛家深受皇恩,得此榮耀,唯有戰(zhàn)戰(zhàn)兢兢,克勤克儉,以忠君報國之心,行利國利民之事,方不負陛下天恩,不負諸位長輩期許?!?她引經據典,點出“謙遜”之道,更是將盛家的態(tài)度拔高到順應天道、忠君報國的層面,既回應了質疑,又展現(xiàn)了未來太子妃的格局與學識,也隱晦地表達了盛家懂得收斂鋒芒、持盈保泰的智慧。
她的話音剛落,太子趙昕立刻接口,聲音清朗帶著不容置疑的維護:“明嘉縣主所言甚是。盛家滿門忠貞,才華橫溢,乃國之柱石。父皇與孤,對盛相、對長松長棟兩位新科狀元,皆寄予厚望。我大宋有此少年英才,實乃社稷之福!” 太子的金口玉言,徹底為這場小小的風波定了性,也再次昭示了皇家對盛家的絕對信任與倚重。
皇帝龍顏大悅,連聲贊道:“好!好一個‘滿招損,謙受益’!盛家兒女,果然個個不凡!明嘉小小年紀,便有如此見識,朕心甚慰!當浮一大白!” 皇帝親自舉杯,眾人紛紛附和,氣氛重新熱烈起來,且更勝之前。盛家兄弟的才華、應對,明蘭的慧心妙語,太子的回護,都成為這場瓊林盛宴上最令人津津樂道的佳話。
一時間,恭賀盛琮、衛(wèi)恕意夫婦,恭賀盛家兄弟的人絡繹不絕,幾乎要將他們的席位淹沒。盛家門庭之盛,權勢之隆,在今日這場瓊林盛宴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巔峰。松棟雙星的光華,徹底蓋過了所有新科進士,也照亮了整個大宋的夜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