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軍的馬蹄踏碎叛軍左翼大營時,沈硯才發(fā)現(xiàn)自己踏入了陷阱。
崔乾祐的“潰兵”不過是誘餌,那些看似散亂的營帳后,藏著三重鐵甲陣。第一排叛軍舉著丈余長的陌刀,刀刃在晨光中泛著青芒;第二排是弓手,箭矢如密雨般從陣后射出;最后一排的騎兵正悄然繞向側(cè)翼,顯然是想將河西軍圍殲在曠野中。
“變陣!”沈硯猛地勒轉(zhuǎn)馬頭,長槍橫掃,磕飛三支射向面門的箭矢,“前隊變后隊,沿渭水南岸突圍!”
他知道此刻不能硬拼。河西軍雖勇,卻只有五千人,若被鐵甲陣纏住,不出半日便會全軍覆沒。
渭水岸邊的蘆葦長得比人還高,沈硯率部沖入蘆葦蕩,馬蹄踏碎水面的薄冰,濺起的水花在甲胄上凝結(jié)成霜。叛軍的騎兵在身后緊追不舍,陌刀兵的喊殺聲隔著蘆葦傳來,像催命的鼓點。
“將軍,您看!”一名親兵突然指向西北方。
沈硯抬頭,只見遠處的天空中飄著一串紅色信號煙——那是河西軍的緊急聯(lián)絡(luò)信號。他心中一緊,阿古拉絕不會無故發(fā)信號,難道是吐蕃趁他東進,真的突襲了河西?
分心的剎那,一支冷箭擦著他的脖頸飛過,帶起一串血珠。沈硯猛地回神,長槍反手一挑,將身后追來的叛軍騎兵挑落馬下。
“別回頭!加速突圍!”他嘶吼著,聲音因失血有些發(fā)啞。
激戰(zhàn)至正午,河西軍終于沖出蘆葦蕩,卻只剩下不到三千人。渭水在身后蜿蜒東去,叛軍的追兵被遠遠甩在身后,但每個人的臉上都沒有半分喜悅——突圍的代價是慘重的,不少跟隨沈硯多年的老兵永遠倒在了蘆葦蕩里。
“將軍,傷口……”親兵想為他包扎脖頸的傷口,卻被沈硯揮手攔住。
“先找水源,讓弟兄們喝口水。”他望著遠處連綿的群山,那里是回河西的方向,“傳我令,剩下的人分作三隊,輪流殿后,我們回家?!?/p>
“回家”兩個字剛出口,沈硯突然劇烈地咳嗽起來,咳出的血沫濺在胸前的甲胄上,像極了涼州城春天盛開的紅刺玫——那是阿史那夜最愛的花。
他想起離開河西時,阿古拉曾塞給他一包紅刺玫的種子,說:“等將軍打了勝仗回來,咱們就在城樓種滿這花,讓夜姑娘也能看見。”
如今種子還在懷中,卻不知何時才能回到?jīng)鲋荨?/p>
傍晚時分,他們在一處廢棄的驛站歇腳。沈硯靠在斷墻上,聽著親兵們清點傷亡,每報一個名字,他的心就沉下一分。突然,一名負責(zé)警戒的士兵跌跌撞撞跑進來,手里舉著一塊染血的令牌。
“將軍!是……是郭子儀元帥派來的人!”
令牌上刻著“朔方軍印”四個大字,來人是郭子儀的親衛(wèi),胸口插著一支箭,顯然是拼了命才沖過來的。
“沈?qū)④?,”親衛(wèi)咳出一口血,聲音微弱,“郭元帥讓我告訴您,長安……長安失守了!”
沈硯猛地站起身,腰間的佩劍“哐當(dāng)”落地。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說什么?潼關(guān)呢?哥舒翰元帥呢?”
“哥舒翰將軍出關(guān)決戰(zhàn),中了崔乾祐的埋伏,兵敗被俘?!庇H衛(wèi)的聲音帶著哭腔,“叛軍攻破潼關(guān)后,玄宗皇帝帶著楊貴妃和皇子們逃往蜀地,長安……長安已經(jīng)落入安祿山手中了!”
夕陽的余暉透過驛站的破窗照進來,落在沈硯蒼白的臉上。他突然想起很多年前,第一次到長安時,朱雀大街上的繁華,曲江池畔的歌舞,還有宮墻上那面獵獵作響的大唐龍旗。
那些畫面碎了,像被狂風(fēng)撕碎的紙鳶。
“將軍……”親兵小心翼翼地喚道。
沈硯彎腰撿起地上的佩劍,劍鞘上的狼圖騰在殘陽中閃著微光。他想起阿史那夜說過,草原的狼無論走多遠,都會記得回家的路。
“我們不回河西了?!彼蝗婚_口,聲音平靜得可怕,“傳令下去,全軍轉(zhuǎn)向西北,去朔方找郭子儀元帥?!?/p>
親兵愣住了:“那河西……”
“阿古拉能守住?!鄙虺幫贩降姆较颍抢锏娜荷皆谀荷腥綦[若現(xiàn),“長安丟了,但大唐還在。只要郭子儀還在,李光弼還在,只要我們這些人還活著,就總有把叛軍趕出去的一天。”
他翻身上馬,長槍指向西北。殘陽將他的影子拉得很長,像一道倔強的傷疤,刻在這片飽經(jīng)戰(zhàn)火的土地上。
身后,渭水依舊東流,載著未冷的血,也載著不滅的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