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朔方的寒風攜帶著雪粒,如同細針般刺入沈硯的面龐,冰碴的痛感隨之襲來。他率殘部抵達靈武城時,城門下正站著一位身披紫袍的老者,須發(fā)如雪,眼神卻亮得像燃著的炭火——正是郭子儀。
“沈將軍遠道而來,辛苦了。”郭子儀上前握住他的手,掌心的老繭磨得人發(fā)疼,“潼關之敗,非你之過,不必掛懷?!?/p>
沈硯凝視著這位年近花甲的老將,心中涌現(xiàn)出一陣難以言喻的情感。郭子儀剛剛從河北戰(zhàn)場歸來,他的身上仍彌漫著硝煙的氣息,戰(zhàn)甲縫隙中還沾著未及清理的血跡。然而,他的聲音卻透露出一股不屈的堅毅,透露出歷經(jīng)風霜后的深沉與平靜。
“末將無能,未能守住永豐倉?!鄙虺幍皖^道。
“守住了人心,比守住糧倉更重要?!惫觾x拍拍他的肩,指向城門口列隊的士兵,“這些都是從長安逃出來的禁軍,聽聞你帶河西軍殺回了蒲津關,都愿來投奔——他們說,看到河西軍的旗號,就像看到了希望?!?/p>
沈硯抬頭,只見那些士兵雖衣衫襤褸,眼神卻不再渙散。有人舉著斷裂的長槍,有人握著生銹的短刀,見了他便齊齊拱手,動作雖不整齊,卻透著一股決絕。
當晚,靈武城的帥府里亮起了徹夜的燈火。郭子儀將各路將領的兵符攤在案上,沈硯才驚覺,此刻聚集在朔方的兵力竟已近十萬——有他帶來的河西殘部,有郭子儀的朔方軍主力,有李光弼從河東派來的援軍,甚至還有不少自發(fā)組織的民團。
“安祿山在洛陽稱帝,國號‘大燕’,”郭子儀指著地圖上的洛陽,指尖重重一點,“但他根基不穩(wěn),河北諸郡多有反抗,李光弼正在那里周旋。我們現(xiàn)在要做的,是擁立一位新君,豎起平叛的大旗?!?/p>
沈硯心中一動:“元帥是說……”
“太子李亨已從長安逃出,不日便到靈武?!惫觾x的聲音壓得很低,“國不可一日無君,只要太子登基,天下忠義之士必會響應?!?/p>
三日后,太子李亨抵達靈武。沒有龍袍,沒有儀仗,這位流亡的儲君穿著一身洗得發(fā)白的錦袍,站在靈武城的土臺上,望著臺下十萬將士,聲音因激動而顫抖:“朕在此繼位,改元至德,誓要平定叛亂,收復兩京,告慰列祖列宗!”
將士們山呼萬歲,聲浪震得城頭上的積雪簌簌落下。沈硯站在隊列中,望著那位年輕的新君,突然想起阿史那夜曾說,草原的可汗若想讓部眾信服,不靠珠寶,靠的是能打勝仗的勇氣。
新君繼位的消息傳遍天下,果然如郭子儀所料,各地唐軍紛紛響應。安西節(jié)度使來瑱派兵入援,河西的阿古拉也遣人送來戰(zhàn)馬千匹、糧草萬石,信中只有一句話:“將軍在東,我在西,共護大唐?!?/p>
沈硯握著那封信,指尖摩挲著信紙邊緣——那是阿史那夜常用的桑皮紙,想必是阿古拉特意尋來的。他仿佛能看見涼州城頭,阿古拉正帶著各族百姓加固城防,夕陽照在他們身上,像鍍了層金。
“沈將軍,”郭子儀的聲音打斷了他的思緒,“新君命你為先鋒,率三萬騎兵東進,配合李光弼夾擊河北叛軍?!?/p>
沈硯接過兵符,案上的地圖已被紅筆標出了進軍路線。從靈武到河北,要穿過千里荒漠,翻越賀蘭山,沿途皆是叛軍的據(jù)點。
“末將遵命?!彼I命,目光落在地圖盡頭的長安,“何時出發(fā)?”
“三日后?!惫觾x遞給一杯酒,“此去河北,路途艱險,但只要能撕開叛軍的防線,收復兩京便指日可待。”
沈硯飲盡酒,酒液入喉,帶著烈火燒過的暖意。他想起潼關的血,想起渭水的蘆葦,想起那些倒在征途上的弟兄。他們沒能看到新君繼位,沒能等到平叛的這一天,但他們的血,終究沒有白流。
出發(fā)前夜,沈硯在帳中擦拭那柄狼圖騰佩劍。月光從窗縫里溜進來,照在劍鞘上,仿佛阿史那夜的影子就在眼前。
“夜兒,”他輕聲說,“你看,星星之火,已經(jīng)燎原了。”
帳外,朔風呼嘯,卷起將士們打磨兵器的叮當聲。那聲音里,藏著收復河山的渴望,也藏著一個民族在絕境中不肯熄滅的火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