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張的修鞋攤在街角擺了十五年。黑色的鐵皮工具箱磨得發(fā)亮,里面整齊碼著大小不一的釘子、膠水和各色線軸,最上面總放著一個搪瓷缸,泡著濃茶。
每天清晨,他踩著露水支起攤子,撐開那把褪了色的藍布遮陽傘。第一個顧客常常是樓上的李奶奶,她總提著老伴的舊布鞋來釘鞋跟,順便聊幾句家常。
夏天暴雨突至,老張正蹲在傘下收拾工具,一個穿校服的女孩抱著書包跑過來躲雨。女孩的白球鞋鞋邊開了膠,雨水順著縫隙往里滲?!盃敔敚軒臀已a補嗎?明天要體育考試?!?/p>
老張趕緊擦干手,拿出快干膠仔細涂抹,又用夾子固定好?!皠e急,十分鐘就好?!彼炎约旱乃芰系蔬f給女孩,“坐會兒,雨停了再走?!?/p>
女孩考完試那天,特意繞到攤前,遞來一袋橘子?!盃敔?,謝謝您,我跑了全班第一!”老張笑著擺手,卻在女孩轉(zhuǎn)身時,悄悄把橘子塞進了她的書包。
深秋的傍晚,一個年輕人匆匆跑來,皮鞋后跟掉了。“師傅,能快點嗎?我趕著去面試。”老張二話不說,麻利地換上新鞋跟,又用砂紙打磨得光滑平整。年輕人付錢時,老張擺擺手:“祝你面試順利,這單算我送的?!?/p>
后來年輕人成了常客,每次路過都會買瓶礦泉水放在攤前。
如今街角的商鋪換了又換,只有老張的修鞋攤還在。遮陽傘下,錘子敲擊鞋底的“篤篤”聲,成了這條街最溫暖的背景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