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愿笑了笑:“希望能幫上忙。”她頓了頓,臉上露出一絲更顯神秘的色彩,“還有一樣?xùn)|西,或許……也能有點用,不過那個更難?!?/p>
“哦?是什么?”秦夙現(xiàn)在對姜愿拿出的任何東西都充滿了期待。
“一種……不用火油,不用蠟燭,也能發(fā)光的東西?!苯嘎f道。
秦夙愣住了:“不用火?那用什么?夜明珠嗎?那東西稀世罕見……”
“不是夜明珠?!苯笓u搖頭,“是一種……嗯,‘電’燈?!?/p>
“電?”秦夙完全聽不懂這個字,“何為電?”
姜愿想了想,盡量用這個時代能理解的方式解釋:“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種看不見的‘力’,就像閃電那種力量,但我們可以想辦法控制它,讓它變得溫和,用來點亮一種特殊的‘燈絲’,發(fā)出穩(wěn)定持久的光?!?/p>
秦夙聽得云里霧里,但“閃電”、“發(fā)光”這些詞組合在一起,讓他本能地感到一種敬畏和不可思議。“這……這真的能做到?”
“理論上可以,但非常困難?!苯笇嵲拰嵳f,“需要找到合適的材料做燈絲,更需要找到產(chǎn)生和儲存那種‘電力’的方法。這可能需要很長時間,甚至失敗很多次。我打算先成立一個小研究組,慢慢摸索。”
盡管覺得匪夷所思,但秦夙對姜愿有種盲目的信任:“好!你需要什么,盡管說。哪怕只有萬分之一的希望,也值得嘗試!若真能成……夜間守城、營地照明,將是革命性的!”
很快,“窺遠(yuǎn)組”和“燧光組”相繼成立。軍營一角變得更加熱鬧。
窺遠(yuǎn)組里,最好的玻璃工匠在李匠頭的帶領(lǐng)下,按照姜愿畫的光路圖,小心翼翼地打磨著透鏡,匠人們互相切磋,討論著如何減少畸變,如何磨出更完美的曲面。
燧光組則顯得更“古怪”一些。
姜姑娘讓他們“找來細(xì)長的竹絲、各種金屬絲(銅、鐵甚至嘗試找來的少量鎢礦砂提煉物),制作一些用酸液浸泡的奇怪罐子(簡易化學(xué)電池)”。
組員們雖然大多不明白原理,但都嚴(yán)格按照姜愿的指示操作,記錄著每一次試驗的結(jié)果,哪怕只是看到金屬絲在通電瞬間微微發(fā)紅一下,都能引起一陣歡呼。
秦夙時常會悄悄來到這兩個小組的工坊外,看著里面忙碌的身影和姜愿專注解說的側(cè)臉。他心中充滿了難以言喻的情緒。他隱隱感覺到,姜愿所做的,正在一點點撬動這個世界的根基。
而這一切的起點,都源于那片如今已郁郁蔥蔥的馬鈴薯田,和那座日夜燃燒的玻璃窯。
望遠(yuǎn)鏡的研制進(jìn)入了反復(fù)打磨調(diào)試的攻堅階段,而“燧光組”對電的探索更是進(jìn)展緩慢,如同在黑暗中摸索。
但姜愿并沒有停下腳步,她清楚,對于一支軍隊而言,最根本的保障除了糧食,就是堅甲利刃。北境軍中現(xiàn)有的鐵制兵器,與北狄精銳的彎刀碰撞時,常常崩口卷刃,處于劣勢。
這一天,姜愿帶著幾張新的圖紙,找到了正在監(jiān)督鍛造兵器的李匠頭。鍛造坊里爐火熊熊,叮當(dāng)之聲不絕于耳,空氣中彌漫著炭火和金屬的味道。
“李匠頭,忙著呢?”姜愿大聲說道,壓過打鐵的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