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部項目結束后,邱瑩瑩回歸行政部的日常。但某種無形的變化已然發(fā)生。
部門經理看她的眼神里多了幾分真正的重視,偶爾會將一些涉及跨部門協(xié)調或需要細致核對的小型項目直接交給她獨立負責。Linda之流雖然依舊時不時投來探究的目光,但說話做事明顯收斂了許多,不再敢隨意將她當成打雜小妹使喚。
邱瑩瑩依舊低調,完成工作,然后繼續(xù)她的學習和研究。CPA的教材越來越厚,筆記也越記越多。她開始嘗試用學到的基礎知識,去分析公司的年度財報,雖然很多地方依舊一知半解,但那種撥開迷霧、逐漸看清企業(yè)肌理的感覺,讓她沉迷。
同時,她對物流行業(yè)的關注更加深入。通過項目期間積累的信息和后續(xù)的持續(xù)追蹤,她重點關注著那家“通達物流”的動態(tài)。她發(fā)現(xiàn),在那次評估后不久,“通達物流”果然拿下了一家新興跨境電商平臺的區(qū)域配送業(yè)務,業(yè)務量開始穩(wěn)步提升。這驗證了她的部分判斷。
但她沒有輕易動用那筆資金。她知道,直接投資一家小型物流公司,對于目前的她來說,風險不可控,管理成本也極高。她需要更穩(wěn)妥的途徑。
機會以另一種方式悄然降臨。
周五臨下班前,部門經理再次把她叫進辦公室。這次,他臉上帶著更正式的笑容。
“瑩瑩,坐?!彼疽饬艘幌?,等邱瑩瑩坐下后,才開口,“上次運營部項目,你表現(xiàn)得很出色。不僅我們部門,運營部那邊對你評價也很高?!?/p>
邱瑩瑩安靜地聽著,沒有接話。
經理繼續(xù)道:“運營部那邊呢,最近業(yè)務擴張,確實缺人。他們劉部長呢,跟我提了好幾次,覺得你是顆好苗子,放在行政部有些可惜了,想問問我,愿不愿意放人,把你調過去?!?/p>
他頓了頓,觀察著邱瑩瑩的反應:“你怎么想?運營部發(fā)展前景和薪資上限,確實比我們行政部要強不少。這是個很好的機會?!?/p>
調去運營部?
若是前世的邱瑩瑩,聽到這個消息恐怕會欣喜若狂,覺得是天上掉餡餅,是遇到了貴人提攜,是通往“高大上”職場生涯的金光大道。
現(xiàn)在的邱瑩瑩,心臟只是平穩(wěn)地跳動了幾下。她快速地在腦海里分析著利弊:
利:更高的薪資和職業(yè)發(fā)展空間;更直接地接觸公司核心業(yè)務,能獲得更多一線商業(yè)信息和行業(yè)動態(tài);能系統(tǒng)學習供應鏈管理知識,這對她未來的投資判斷極有幫助。
弊:工作強度和壓力會急劇增大,將大量占用她的個人時間和精力,影響她學習CPA和進行獨立研究的計劃;更深地卷入公司內部的人際關系和績效競爭,需要花費心力去應對;更重要的是,她會從一個相對超然的“觀察者”,變成徹底的利益相關者,她的很多行動將受到公司規(guī)章和職責的嚴格束縛。
她沉默了幾秒鐘,抬起頭,目光清澈而堅定:“經理,非常感謝您的看重,也謝謝運營部劉部長的賞識。能去運營部學習,對我來說確實是非常好的機會?!?/p>
經理臉上露出笑容,以為她答應了。
但邱瑩瑩話鋒一轉:“但是,經理,我最近正在全力備考CPA,已經到了最關鍵的沖刺階段。您也知道,這個考試難度很大,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我擔心現(xiàn)在突然接手運營部高強度的工作,兩邊都無法兼顧,反而會耽誤了公司的正事,也影響我自己的考試?!?/p>
她語氣誠懇,理由充分,完全是從工作和個人發(fā)展的實際出發(fā),沒有任何矯情或拿捏的姿態(tài)。
“所以,”她微微前傾身體,態(tài)度謙遜卻明確,“我想懇請您和劉部長能不能再給我一點時間?等我考完CPA,如果那時候運營部還有空缺,我也對業(yè)務更熟悉一些,一定能更快地上手,為部門創(chuàng)造更多價值?!?/p>
經理愣住了。他完全沒料到邱瑩瑩會拒絕,而且拒絕得如此有理有據,讓人挑不出毛病,甚至還能感受到她對工作的“責任感”。
他沉吟了片刻。說實話,他也不是那么情愿放走一個突然變得這么好用的下屬?,F(xiàn)在邱瑩瑩自己提出暫緩,正好給了他一個臺階。
“嗯…你說得也有道理。CPA確實很重要,能考下來對你自己、對將來都是硬資本。”經理點點頭,語氣緩和下來,“那這樣吧,我跟劉部長那邊溝通一下,就說你先以學業(yè)為重,等考完了再看機會。你這段時間呢,在行政部也再多承擔一些,算是提前鍛煉。”
“謝謝經理!我一定努力,不辜負您的期望。”邱瑩瑩立刻表態(tài),恰到好處地流露出感激。
走出經理辦公室,邱瑩瑩面色平靜。她知道自己選擇了一條更艱難、更孤獨的路。拒絕了顯而易見的臺階,意味著她短期內仍需在行政部這個“池淺”的地方蟄伏,依靠自己一點點地去挖掘信息、積累資本。
但她保住了最寶貴的東西——自主的時間和選擇的自由度。她可以繼續(xù)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去學習,去研究,去等待和捕捉真正屬于她自己的、而不是別人賜予的機會。
回到工位,手機震動了一下。是關雎爾發(fā)來的微信,問她周末有沒有空,一起去聽一個行業(yè)大咖的講座。
邱瑩瑩點開講座鏈接看了一眼,主題是“互聯(lián)網經濟下的消費趨勢分析”。她心中一動,這似乎與她最近隱約關注的某個方向有關。
她回復:“好,一起去?!?/p>
或許,在系統(tǒng)性的學習之外,她也需要多聽聽這些前沿的聲音,去感知時代浪潮的方向。
周末的講座,人很多。邱瑩瑩和關雎爾坐在中排。主講人侃侃而談,分析著線上零售、社交媒體、新生代消費習慣的改變……
邱瑩瑩聽得異常專注,筆尖在筆記本上快速記錄著關鍵詞和數(shù)據。當主講人提到“個性化定制”、“小而美品牌”、“供應鏈快速反應”這些概念時,她腦海里仿佛有什么東西被點亮了。
講座結束,人群散去。關雎爾還在感慨:“講得真好,就是感覺離我們好遠啊……”
邱瑩瑩卻看著筆記本上那幾個關鍵詞,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