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瑩瑩的生活變成了精準的三點一線:公司、圖書館、出租屋。CPA考試日期日益臨近,她投入了最后沖刺的瘋狂復習。同時,她對那個“小而美”方向的思考并未停止,反而在學習的間隙不斷發(fā)酵。
她開始有意識地搜集上海本地獨立設計師、小眾品牌的信息,關注一些創(chuàng)意園區(qū)的動態(tài)。她發(fā)現,確實有一批這樣的工作室在掙扎求生,它們有想法、有品質,但困于成本、營銷和渠道,難以擴大。
一個周六,她按照網上查到的一個地址,找到了隱藏在舊法租界弄堂深處的一家獨立服裝工作室。工作室很小,由一個老洋房的車庫改造而成,門口掛著不起眼的木質招牌——“織羽”。
她推門進去,里面光線很好,陳列著一些設計感很強但用料考究的衣裙。一個看起來比她還小一兩歲的女孩正埋首在一臺縫紉機前,旁邊堆著布料。
看到有客人,女孩抬起頭,有些靦腆地笑了笑:“隨便看?!?/p>
邱瑩瑩環(huán)顧四周,衣服的標價不菲,但細節(jié)和剪裁確實能看出功夫。她狀似無意地和女孩聊起來,得知女孩叫林曉,是設計師也是老板,剛從國外學成回來,一腔熱血開了這個工作室,但生意清淡,主要靠一些老客人和朋友介紹維持。
“現在租金太貴了,線上推廣也燒錢,好的面料進口過來成本又高……”林曉嘆了口氣,語氣里帶著藝術家的清高和現實的無奈,“其實我也不指望賺大錢,就希望能有個地方安安靜靜做自己喜歡的設計?!?/p>
邱瑩瑩安靜地聽著,沒有發(fā)表任何意見。她看了看工作室角落里堆著的一些顯然是滯銷的款式,又看了看林曉手邊正在制作的、明顯更精致獨特的樣衣。
離開時,她什么也沒買,只是要了一張林曉的名片。
回去的地鐵上,她腦海里反復回響著林曉的話,以及講座上聽到的“個性化”、“快速反應”、“垂直領域”這些詞。一個模糊的想法逐漸成形:或許,她可以投資一家這樣的工作室?不需要大,但要足夠獨特,并且,要能盈利。她可以提供資金和一點點“商業(yè)嗅覺”,而對方負責產品和設計。
但這個想法風險極大。她對這些行業(yè)完全是門外漢,林曉看起來也并非一個精明的生意人。她那筆寶貴的啟動資金,不能輕易投在一個情懷上。
她需要更謹慎的評估,也需要……一個幌子。
幾天后,邱瑩瑩主動約了關雎爾吃飯。在一家人均不高的簡餐店,她看似隨意地提起:
“關關,上次那個講座挺有啟發(fā)的。我就在想,我們平時買衣服,好像不是快消品牌就是奢侈品,中間那些有設計感、質量又好的選擇好像特別少?!?/p>
關雎爾深有同感:“是?。《液枚嗒毩⒃O計師的衣服貴得離譜,還不好買。”
“我有個想法,”邱瑩瑩切著盤子里的沙拉,語氣輕松,像在閑聊,“你說如果我們以后有點閑錢了,合伙投資一個小小的工作室怎么樣?就找那種有才華但沒名氣的設計師,我們負責幫他們打理點雜事,做做推廣,說不定能成呢?就當是個副業(yè)夢想?!?/p>
關雎爾聽得眼睛微亮,但很快又黯淡下去:“聽起來真好……可是好難啊,我們什么都不懂,而且哪來的錢……”
“我就隨便一說,”邱瑩瑩笑了笑,適時地收起話題,“先吃飯吧。等我們CPA考過了,說不定就有底氣想想了。”
她成功地在關雎爾這里埋下了一個“擁有一個時尚副業(yè)夢想”的模糊印象。這將來或許能成為她某些行為的解釋。
然而,她沒料到的是,這番看似私密的閑聊,卻被鄰桌一個同樣來吃飯的、曲筱綃那個富二代圈子里的小姐妹無意中聽了去。那女孩覺得有趣,回頭就當笑話講給了曲筱綃聽。
“哎,曲曲,你猜我今天吃飯聽到什么?就你們樓那個邱瑩瑩,跟另一個小姑娘吹牛,說什么以后要投資設計師工作室呢!笑死了,她知不知道開個工作室要多少錢???真是癩蛤蟆打哈欠——”
曲筱綃正對著鏡子補妝,聞言動作一頓,精致的眉毛挑了起來:“邱瑩瑩?投資?”
她放下口紅,眼里閃過一絲玩味和警惕。邱瑩瑩最近的變化,她或多或少有些察覺。不再是那個一眼就能看穿的傻白甜,變得沉默、低調,但偶爾眼神里透出的東西,讓她覺得有點不對勁。現在居然敢吹這種牛?
曲筱綃天生對錢和野心敏感。她可不覺得這是單純的吹牛。聯想到之前偶爾聽到邱瑩瑩和安迪討論一兩個財經術語(雖然邱瑩瑩只是請教),她心里泛起嘀咕:這丫頭,難道真在偷偷搞什么名堂?
她沒表露什么,只是嗤笑一聲:“管她呢,異想天開的人多了去了。走吧,唱歌去!”
但這件事,像一根小刺,輕輕扎在了曲筱綃的心里。她開始有意識地留意起2202的動靜,尤其是邱瑩瑩的。
邱瑩瑩對此一無所知。她正全力準備CPA考試,同時,她做出了一個決定。她沒有直接聯系林曉談投資,而是通過郵件,以“個人買手”的身份,向“織羽”工作室下了一個小訂單:要求用指定的幾種進口面料,按照她提供的幾組街拍圖片風格,定制兩套秋裝。她給出的價格比林曉平時的標價高了30%,但要求很細,交貨期也很緊。
這是一個測試。測試林曉的設計轉化能力、工藝水準、以及對商業(yè)訂單的配合度。
郵件發(fā)出去后,她有些忐忑。如果林曉拒絕,或者做出來的東西不盡如人意,那她的這個初步設想就可能要擱置。
等待回信的間隙,她去了圖書館。在財經類書籍區(qū),她意外地遇到了安迪。
安迪似乎正在查資料,面前攤開著幾本厚厚的金融期刊。看到邱瑩瑩抱著一摞CPA習題集,她微微點頭示意。
邱瑩瑩猶豫了一下,還是走過去,輕聲打了個招呼:“安迪姐?!?/p>
安迪抬起頭,目光掃過她手里的書:“準備考試?”
“嗯,最后沖刺了?!鼻瘳摤摯鸬馈?/p>
安迪不是喜歡閑聊的人,但她對好學的人有幾分欣賞,難得地多問了一句:“有把握?”
邱瑩瑩想了想,沒有夸大也沒有謙虛:“盡力而為。有些地方還是覺得難,特別是合并報表和長期股權投資那塊。”
安迪“嗯”了一聲,從手邊的期刊里抽出一本,翻到某一頁,指給邱瑩瑩看:“這期有個案例分析,講的就是一個反向收購的會計處理,比教材上的例子更復雜些,你可以看看,或許有啟發(fā)?!?/p>
邱瑩瑩有些意外,接過期刊:“謝謝安迪姐?!?/p>
“不客氣?!卑驳险f完,便重新埋首于自己的資料中。
邱瑩瑩拿著那本期刊,在旁邊坐下,心里卻有些感慨。前世她可能會覺得安迪高冷,難以接近?,F在才明白,這種基于能力和尊重的、保持距離的交流,反而更舒服。
她低頭看向安迪指給她的那個案例,很快就沉浸進去。那些復雜的數字和條款,在她眼里不再是天書,而是一個等待破解的謎題,一個通往新世界的密碼。
離開圖書館時,天色已晚。她收到了一封新郵件。
是林曉回復的。
郵件里,林曉詳細確認了面料要求和建議,對風格要求提出了幾個專業(yè)性的小問題,并接受了價格和交貨期。郵件的措辭嚴謹而專業(yè),透著一股認真勁。
邱瑩瑩站在圖書館門口的臺階上,看著手機屏幕上的郵件,晚風吹起她的發(fā)絲。
CPA考試、潛在的投資方向、安迪偶然的指點、林曉積極的回應……無數條線在她眼前交織。
她深吸一口微涼的空氣,一步步走下臺階。
較量無聲,但早已開始。與她曾經過往的幼稚較量,與這個世界的運行規(guī)則較量,也與那個渴望破土而出的、全新的自己較量。
而她知道,自己正走在那條正確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