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李奶奶回書店的前一天,老巷里格外熱鬧。張奶奶一早就在巷口的桂樹下擺了竹筐,里面裝著剛摘的新鮮桂花,見溫詩祁路過,連忙塞給她一大把
張奶奶明天給李丫頭泡桂花茶,她以前最愛喝這個。
巷尾修自行車的爺爺也特意把工具箱擦得锃亮,說要去書店幫著搬桌子,還笑稱
“要去聽聽當年李丫頭幫人的故事”。
溫詩祁和宋亞軒在書店門口搭了張長條木桌,林墨帶著小滿、阿柚把提前畫好的“歡迎李奶奶”海報貼在門上,海報邊角還粘了圈干桂花,風一吹就飄出淡淡的香。宋亞軒從倉庫里翻出李奶奶當年用的舊搪瓷杯,杯身上印著“為人民服務”的字樣,杯沿有些磕碰,卻洗得干干凈凈,溫詩祁特意用它泡了杯桂花茶,放在桌子最中間。
第二天一早,宋亞軒去接李奶奶,溫詩祁在書店里忙著招呼提前來的鄰居。穿藏青色毛衣的陳越也來了,手里提著個保溫桶,笑著說
陳越我煮了點銀耳羹,加了桂花,給李奶奶和大家嘗嘗。
蘇晚也從單位趕過來,帶了本新印的詩集,說要念給李奶奶聽——那本詩集里,收錄了她母親當年最愛的幾首冰心的詩。
快到十點時,巷口傳來熟悉的笑聲。宋亞軒推著輪椅,李奶奶坐在上面,身上蓋著張繡著桂花的薄毯,手里還抱著個布包,里面裝著當年的樹葉書簽。孩子們一見,立刻圍了上去,小滿遞上剛做的桂花書簽,阿柚把剝好的糖塞進李奶奶手里,林墨則舉著畫板,說要給李奶奶畫張肖像。
李奶奶慢點慢點,都別擠。
李奶奶笑著拍拍孩子們的頭,目光落在書店門口的海報上,又看向掛在墻上的《巷口秋桂圖》和“書店故事圖”,眼眶慢慢紅了
李奶奶還是我熟悉的老樣子,就是比以前更熱鬧了。
溫詩祁把李奶奶扶到木桌旁,端起那杯晾好的桂花茶
溫詩祁奶奶,您嘗嘗,還是當年的味道嗎?
李奶奶接過搪瓷杯,喝了一口,笑著點頭
李奶奶是這個味!當年我總在冬天煮桂花茶,你李爺爺最愛偷喝我的茶。
說著,她打開布包,把樹葉書簽分給孩子們
李奶奶這些是我當年用桂樹葉子做的,上面還寫了字,你們看看喜不喜歡。
孩子們接過書簽,發(fā)現(xiàn)每片葉子上都用紅筆寫著小小的字——“讀書樂”“常開心”“勤思考”,都是李奶奶當年寫給小客人的祝福。林墨拿著書簽,說要把它夾在自己最喜歡的畫稿里,小滿則小心翼翼地把書簽放進書包,說要帶給班里的同學看。
陳越把銀耳羹分給大家,蘇晚翻開詩集,輕聲念起《繁星》里的句子
蘇晚母親?。√焐系娘L雨來了,鳥兒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風雨來了,我只躲到你的懷里。
李奶奶聽著,輕輕拍著蘇晚的手
李奶奶你母親當年就愛念這句,說念著心里就暖。
巷里的鄰居也圍過來,你一言我一語地聊著——張奶奶說當年總來書店借針線,李奶奶每次都多給她幾團;修自行車的爺爺說李奶奶曾幫他看了一下午店,讓他去醫(yī)院陪生病的老伴;還有個拄著拐杖的老奶奶,說自己年輕時總來書店相親,李奶奶幫她撮合了好幾對。
太陽升到頭頂時,宋亞軒搬來個小黑板,讓大家把想對書店說的話寫在上面。李奶奶第一個拿起粉筆,寫了“老巷書店,永遠是家”,字雖然有些歪,卻滿是溫情。陳越寫了“感恩遇見,溫暖傳承”,蘇晚寫了“桂花年年開,故事代代傳”,孩子們則畫了滿黑板的桂花和笑臉。
傍晚送李奶奶回去時,她拉著溫詩祁和宋亞軒的手,輕聲說
李奶奶我這輩子,最驕傲的就是開了這家書店,現(xiàn)在交給你們,我放心。
李奶奶以后啊,你們要多收集些故事,多幫幫需要的人,讓這家書店,一直暖下去。
溫詩祁和宋亞軒用力點頭,看著李奶奶的身影消失在小區(qū)門口,才轉(zhuǎn)身往書店走。巷口的桂樹在夕陽下泛著金光,風吹過,桂花落在兩人肩上。宋亞軒忽然說
宋亞軒以后每年秋天,我們都接奶奶回來,辦個‘桂花故事會’,讓大家都來分享自己的故事。
溫詩祁笑著答應,心里忽然明白,老巷書店從來都不只是一家賣書的店,它是藏著時光的盒子,是傳遞溫暖的驛站,是所有人心底的“家”。而那些關于愛與善意的故事,會像巷口的桂樹一樣,年復一年,在秋風里綻放,在歲月里留香,陪著這條老巷,陪著這家書店,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