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國末年,秦國的驛道上,一個叫張騫的少年正趕著驛車,往隴西方向走。他懷里揣著塊殘破的木牘,上面刻著模糊的草紋——是父親從一個西域商人手里換來的,商人說,這是東方傳過去的紋樣,帶著安寧的意思。
路過曲阜時,張騫特意去了伯禽的槐樹下。此時的槐樹已長得枝繁葉茂,樹下有個老人正在擺攤,賣些刻著紋路的木牌。張騫拿起一塊,見上面刻著玄鳥與獅子,便問:“老人家,這紋樣有什么說法嗎?”
老人笑了,給張騫講阿衡與伯禽的故事,講何尊上的紋路,講波斯的駝隊。張騫聽得入了迷,把懷里的木牘拿出來:“您看,我這木牘上的草紋,是不是和故事里的一樣?”老人接過木牘,仔細看了看,點頭道:“是呢,這是天下人都盼著的好日子啊?!?/p>
張騫繼續(xù)往西走,每到一處驛站,就把聽到的故事講給驛卒聽,把木牘上的草紋畫在驛站的墻上。到了隴西,他遇見一隊匈奴商人,商人見了墻上的草紋,驚訝地說:“我們在西域見過類似的紋路,是波斯商人刻在駱駝鞍上的,說那是東方來的祝福。”
張騫心里一動,忽然想起老人說的“連在一起的情誼”,便暗下決心,以后一定要往西走得更遠,看看那些刻著草紋的駱駝鞍,看看波斯的獅子,看看阿衡故事里的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