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的雨總是纏綿,淅淅瀝瀝下了整整三天。貝殼灘的沙子吸飽了水,踩上去軟得像棉花。妹妹撐著傘,沿著潮痕慢慢走,傘沿滴落的水珠砸在沙灘上,和浪花融在一起。
她的木盒里又多了片新貝殼,是今早打掃民俗館時發(fā)現(xiàn)的,殼內(nèi)側用鹽畫了個小小的漩渦,像極了海流的軌跡。這是這個月收到的第五片“信貝”了,每片貝殼上的鹽畫都不一樣,卻都帶著同一種潮濕的溫柔。
“在等信嗎?”身后傳來熟悉的聲音,是民俗館的老館長,手里提著個竹籃,里面裝著剛蒸好的艾草糕,“你爺爺托人捎來的,說這節(jié)氣吃這個,祛濕?!?/p>
妹妹接過竹籃,艾草的清香混著雨水的氣息,讓她想起那個總在灶臺前忙碌的身影?!爸x謝爺爺?!?/p>
老館長看著她手里的貝殼,笑了:“又收到‘回信’了?這海里的朋友,倒比鎮(zhèn)上的郵遞員還勤快?!?/p>
妹妹把貝殼放進木盒,指尖摩挲著那道鹽畫的漩渦:“他們說,這幾天要漲大潮?!?/p>
老館長點點頭:“是呢,每年這個時候,潮水都會漫過貝殼灘,把最圓的貝殼送到岸邊。孩子們都等著呢,說要撿來當禮物。”
果然,到了第五天,潮水真的漲得格外高。渾濁的海水漫過沙灘,卷著無數(shù)貝殼沖上堤岸,像一場盛大的饋贈。孩子們歡呼著跑過來,彎腰撿拾那些被潮水打磨得光滑圓潤的貝殼,沙灘上滿是他們清脆的笑聲。
妹妹站在堤岸高處,看著孩子們把撿來的貝殼小心翼翼地放進竹籃,看著潮水退去后,沙灘上留下密密麻麻的貝殼印記,像大地的鱗片。
突然,一個小女孩舉著貝殼跑過來,仰著小臉問:“姐姐,你看這個貝殼上有字!”
妹妹低頭看去,那是片月牙形的貝殼,內(nèi)側用鹽粒寫著兩個小字——“等你”。
她的心跳漏了一拍,抬頭望向遠處的海面。潮水已經(jīng)退了不少,露出的沙灘上,不知何時被人用貝殼拼出了一條蜿蜒的路,一直延伸到深海的方向。
“姐姐,你看那邊!”另一個孩子指著海面喊道。
妹妹順著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見遠處的海面上,有兩個小小的身影坐在一塊漂浮的木板上,正朝著岸邊揮手。他們的身影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顯得格外渺小,卻又清晰得仿佛就在眼前。
是他們。
妹妹的眼眶瞬間濕潤了。她朝著海面用力揮手,淚水混著雨水滑落,滴在胸前的貝殼吊墜上——那是她用收到的第一片“信貝”打磨成的,此刻正隨著她的呼吸輕輕晃動。
木板上的身影似乎也看到了她,揮舞的手臂更加用力了。
潮水漸漸退去,露出了更多的沙灘。孩子們撿的貝殼越來越多,竹籃很快就滿了。他們圍坐在沙灘上,用貝殼拼出各種各樣的圖案,有星星,有月亮,還有大大的笑臉。
妹妹坐在孩子們中間,看著他們用鹽粒在貝殼上寫字,看著他們把寫好的貝殼放進網(wǎng)兜,期盼著潮水能把它們帶到更遠的地方。
“姐姐,你不寫點什么嗎?”一個小男孩遞過來一片貝殼。
妹妹接過貝殼,指尖沾了點海水,在貝殼內(nèi)側輕輕寫下:“潮來,汐往,我們都在。”
她把貝殼放進網(wǎng)兜,看著孩子們把網(wǎng)兜放進海里,看著網(wǎng)兜隨著退潮的海水慢慢漂遠,像一只載滿心愿的小船。
夕陽西下時,潮水完全退去,沙灘上留下了一片金色的余暉。孩子們已經(jīng)回家了,沙灘上恢復了寧靜,只有海浪拍岸的聲音,溫柔而堅定。
妹妹站起身,準備回民俗館,卻在轉身時,看到沙灘上多了兩行腳印,一行大,一行小,從海邊一直延伸到她的腳邊。
腳印旁,散落著幾片貝殼,每片貝殼上都用鹽粒寫著一個字,連起來是:“鹽粒成詩,潮聲為證。”
她蹲下身,輕輕撿起一片貝殼,貼在臉頰上。貝殼帶著海水的涼意,卻奇異地熨帖了她心里的躁動。
遠處的海面上,最后一縷陽光消失在地平線,天空被染成了溫柔的粉紫色。
妹妹知道,這個夜晚,她一定會收到新的“信貝”。
而那些藏在潮聲里的牽掛,那些寫在鹽粒上的惦念,終將隨著每一次潮起潮落,在這片海灘上,在彼此的心里,永遠流傳下去。
就像此刻的海浪,溫柔地拍打著沙灘,一遍又一遍,仿佛在說:
“我們都在,一直都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