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综合精品二区,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夜色午夜,亚洲精品无码乱码成人,亚洲精品成人久久久,亚洲av成人午夜电影在线观看

話本小說網(wǎng) > 古代小說 > 超燃蘇東坡
本書標(biāo)簽: 古代 

第一章 致君饒舜破萬卷

超燃蘇東坡

宋仁宗曾贊譽:“天下讀書人盡在眉州?!睋?jù)史料記載,兩宋時期,眉州共涌現(xiàn)出860位進士?!岸朊继煜滦恪?,對于不熟悉巴蜀地理的人來說,往往會誤以為眉山的名字源自佛教圣地——峨眉山。然而,實際上峨眉山與眉山分屬兩地,峨眉山位于今樂山,宋代稱嘉州境內(nèi)。眉山,宋代稱眉州,地處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西南部、岷江中游,北鄰成都市,南接樂山,東靠內(nèi)江、資陽、自貢,西連雅安。眉山被譽為中國詩書城,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進士之鄉(xiāng),素有“千載詩書城”“人文第一州”之美譽,距今已有1400余年歷史。

眉山以亞熱帶濕潤季風(fēng)氣候為主,四季分明,氣候溫和,旅游資源豐富。境內(nèi)擁有眾多著名景區(qū)景點,如“蘇迷朝圣地”三蘇祠、“最美桌山”瓦屋山、“長壽養(yǎng)生福地”彭祖山、“川西第一?!焙邶垶ⅰ岸U度佛國”老峨山、“中國竹編展示中心”國際竹藝城、“東坡初戀地”中巖寺、“天然氧吧”七里坪、“穿越盛世”水街等,共計100余處。

詩人余光中曾說:“如果要我選一位詩人一起旅行,我應(yīng)該不會選李白,李白太豪放,沒有現(xiàn)實感,不太負責(zé)任。我也不會選杜甫,杜甫太苦,恐怕太過嚴(yán)肅。我一定會選擇蘇東坡,蘇東坡是一個很好的朋友,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人,和蘇東坡一起旅行,一定充滿了無限樂趣?!?/p>

蘇家在眉山一脈的淵源可追溯至唐中宗時期的益州大都督府長吏蘇味道。蘇味道(公元648年~705年),趙州欒城人,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xué)家,與杜審言、崔融、李嶠并稱為初唐文章四友,并與李嶠并稱“蘇李”。其代表作包括《正月十五夜》《詠虹》等。蘇味道在唐高宗乾封年間考中進士,武則天延載元年(公元694年)入朝擔(dān)任鳳閣舍人,后升任檢校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然而,因黨附武則天的面首張易之,在張易之政變被誅后,蘇味道被貶為眉州長史,蘇家一脈自此在眉山繁衍生息。

蘇味道一生經(jīng)歷三起三落,這與他的六代后輩蘇軾四起四落的人生軌跡頗為相似,但二者的人生價值卻有所不同。蘇軾處世超然,不合時宜,心系蒼生,志在輔佐君王成為堯舜之君;而蘇味道則為人圓滑,曲意逢迎,常對人言:“處事不欲決斷明白,若有錯誤心貽咎譴,模棱以持兩端可矣?!币虼耍瑫r人送其綽號“蘇模棱”或“模棱手”,成語“模棱兩可”亦源于此。

蘇味道有四子,長子、三子、四子皆入仕為官,先后離開了眉州,唯有次子蘇份留守眉州。蘇份一脈在眉州并不顯赫,直至第四代子孫蘇渙24歲考中進士,才打破“自唐始家于眉,閱五季皆不出仕,三代皆不顯”的局面。然而,眉州蘇家最負盛名的當(dāng)屬第四代子孫蘇洵及其子蘇軾、蘇轍,三人占據(jù)唐宋八大家中的三大席位。其中,蘇軾更是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史稱中國歷史上千年第一文人。2000年,法國《世界報》評選過去一千年里最有影響力的12位“世紀(jì)英雄”,蘇軾成為唯一入選的中國人。

《三字經(jīng)》有云:“蘇老泉,二十七,始發(fā)憤,讀書籍?!彼^蘇老泉,即蘇洵是也。他20歲時娶眉州大理寺丞程文應(yīng)之女程氏為妻。年輕時,蘇洵不思進取,整日游手好閑,寄情于山水之間,即便鄰里嘲諷、親戚嫌棄,夫人程氏屢次勸誡,他仍不以為意。直至北宋明道元年(1032年),母親史氏病逝,長子景先降生,蘇洵方才幡然醒悟,決心向?qū)W,此時他已年屆27歲。蘇洵讀書偏好閑文野趣,對《論語》《四書》《五經(jīng)》等儒家經(jīng)典卻不甚喜好。自27歲起,他多次參加科舉,卻屢試不中,屢次落榜對自視甚高的蘇洵打擊頗大。痛定思痛后,他取出壓箱底的數(shù)百篇舊作復(fù)讀,喟然嘆道:“吾今之學(xué),乃猶未之學(xué)也?!彼鞈嵢粚⑦@些舊作付之一炬。此后,他重新研讀《論語》《孟子》,以及韓愈、范仲淹、歐陽修等人的文章。

關(guān)于蘇洵苦讀的專注,民間流傳一則軼事:某年端午節(jié),蘇洵在書齋中埋頭讀書,夫人程氏體貼地送上一盤粽子和一碟白糖,置于書桌之上。待程夫人再次進入書齋收拾時,發(fā)現(xiàn)蘇洵滿嘴墨跡,盤中粽子已盡,而碟中白糖卻未動分毫。原來,蘇洵讀書太過入神,竟將墨水誤作白糖蘸食。

言傳不如身教,蘇洵對書籍的癡迷,直接影響了蘇軾、蘇轍兄弟。年幼的兄弟倆見父親如此沉迷于書本,以為其中蘊藏著無盡的樂趣,便跟隨父親一同閱讀。蘇軾的祖父蘇序、伯父蘇渙同樣酷愛讀書和藏書,蘇家的藏書涵蓋諸子百家直至當(dāng)代范仲淹、歐陽修的著作,應(yīng)有盡有,在眉州方圓百里內(nèi)猶如一座小型圖書館,吸引了眾多周邊的讀書人聞名前來借閱。

在父親蘇洵的熏陶下,蘇軾四歲便能識讀千字文,十歲時已能撰寫立意非凡的文章。廣為傳頌的“人能碎千金之璧而不能無失聲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無變色于蜂蠆”便是他十歲時的佳作。蘇軾童年的才智甚至超越了王安石筆下的天才方仲永。

蘇軾六歲時,被送入私塾天莊觀的北極院學(xué)習(xí),師從張易簡?!稏|坡志林—道士張易簡》記載:“軾八歲入小學(xué),以道士張易簡為師,童子幾百人,師獨愛吾與陳太初者。太初,眉州市井子也。”陳太初后來得道升仙,事跡載入《仙鑒》。此處記載的蘇軾八歲入小學(xué),實則為他六歲入學(xué)。古代父母為盼子女早日成人,在孩子記歲時從娘胎算起,又虛記一歲,故古代孩子的記歲年齡比實際年齡大兩歲。

關(guān)于張易簡的生平,相關(guān)記載甚少,除了在蘇軾的傳記中提及外,鮮有專門的文字記錄。張易簡對蘇軾最大的影響在于啟迪了他一生順其自然、超然處世的道家智慧,在蘇軾幼小的心靈中播下了道家的種子。蘇軾晚年被貶至海南儋州時,還曾夢見這位啟蒙老師,并將這段師生情誼記錄在《眾妙堂記》中:

“眉山道士張易簡教小學(xué),常百人,予幼時亦與焉。居天慶觀北極院,予蓋從之三年。謫居海南,一日夢至其處,見張道士如平昔,汛治庭宇,若有所待者,曰:‘老先生且至?!渫接姓b《老子》者曰:‘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柙唬骸钜欢眩萦斜姾??’道士笑曰:‘一已陋矣,何妙之有。若審妙也,雖眾可也。’因指灑水薙草者曰:‘是各一妙也?!鑿?fù)視之,則二人者手若風(fēng)雨,而步中規(guī)矩,蓋煥然霧除,霍然云散。予驚嘆曰:‘妙蓋至此乎!庖丁之理解,郢人之鼻斫,信矣。’二人者釋技而上,曰:‘子未睹真妙,庖、郢非其人也。是技與道相半,習(xí)與空相會,非無挾而徑造者也。子亦見夫蜩與雞乎?夫蜩登木而號,不知止也。夫雞俯首而啄,不知仰也。其固也如此。然至蛻與伏也,則無視無聽,無饑無渴,默化于荒忽之中,候伺于毫發(fā)之間,雖圣知不及也。是豈技與習(xí)之助乎?’二人者出。道士曰:‘子少安,須老先生至而問焉?!苏哳櫾唬骸舷壬幢刂?。子往見蜩與雞而問之,可以養(yǎng)生,可以長年。’廣州道士崇道大師何德順,學(xué)道而至于妙者也。故榜其堂曰‘眾妙’。書來海南,求文以記之,因以夢中語為記?!?/p>

蜀地四川自古以來便是崇道重鎮(zhèn),尤其在宋朝,道教極為興盛。四川境內(nèi)有兩座聞名遐邇的大山:一是佛教圣地峨眉山,另一則是道家名山青城山。蘇軾深受道家思想影響,除了啟蒙恩師張易簡和同窗摯友陳太初外,他是否曾親臨青城山接受道家洗禮,尚無確鑿的文字記載。然而,青城山下的白素貞,與蘇軾后來兩度任職杭州、筑蘇堤、修斷橋,并為西湖留下“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這一千古絕唱,倒不失為一段奇妙的緣分。

林語堂曾評價蘇軾:“從佛教的否定人生、儒家的正視人生、道家的簡化人生中,蘇東坡在心靈識見中形成了他獨特的混合人生觀?!碧K軾一生波折,道家“道法自然、返璞歸真”的理念使其心懷自然,曠達地度過一生。

在著名的《赤壁賦》中,蘇軾寫道:“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fēng),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p>

在《后赤壁賦》中,他描繪道:“須臾客去,予亦就睡。夢一道士,羽衣蹁躚,過臨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樂乎?’問其姓名,俯而不答?!畣韬簦∴嫖?!我知之矣。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顧笑,予亦驚寤。開戶視之,不見其處?!?/p>

這些灑脫的文字,無不充分展現(xiàn)了道家思想對蘇軾清靜無為價值觀的深遠影響。

關(guān)于蘇軾這位天才兒童的故事,在民間流傳著諸多傳說。在天慶觀求學(xué)期間,蘇軾便展現(xiàn)出“不恥下問,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求學(xué)態(tài)度,留下了許多趣事。當(dāng)時,仁宗皇帝推行由范仲淹、歐陽修、富弼等人主導(dǎo)的“慶歷新政”。國子監(jiān)直講石介為褒揚范仲淹等人的功績,撰寫了一首《慶歷盛德詩》,該詩在京城廣為流傳,人們爭相傳閱。眉州有人從汴京抄得此詩,帶回天慶觀給張易簡等師生觀賞,眾人看后驚嘆不已,議論紛紛。

年僅八歲的蘇軾站起身,向老師張易簡問道:“范仲淹、歐陽修究竟是些什么人?”由于涉及政事,孩童不便深究,張易簡便簡單粗暴地回答:“這些你們小孩子沒必要知道,好好讀你們的《四書》《五經(jīng)》就行了?!碧K軾不甘示弱,反駁道:“如果他們是天王老子,我自然不敢過問,但如果他們也是普通人,我為何不能了解?”蘇軾的機智反駁讓張易簡等人驚訝得目瞪口呆。張易簡隨即蹲下身,為孩子們詳細講解了慶歷新政及范仲淹、歐陽修等人的事跡。當(dāng)張易簡談到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國士精神時,蘇軾豎起大拇指,贊嘆道:“范文正公真?zhèn)ゴ?,吾輩?dāng)效仿?!甭牭教K軾的回答,張易簡更加器重這位身材瘦削的學(xué)生,常將其視為最得意的弟子介紹給朋友們。

一次,眉州著名道士李伯祥來訪天慶觀,與張易簡敘舊。張易簡指著蘇軾,自豪地對朋友說:“這孩子長大后必成大器?!崩畈榭粗菹鞯奶K軾,半信半疑地拉過他問道:“你小小年紀(jì),都懂得些什么學(xué)問?”蘇軾眼珠一轉(zhuǎn),機靈地回答:“聽說您喜歡寫詩,我覺得您那句‘夜過修竹寺,醉打老僧門’特別生動,特別貼切,難道醉打老僧門的正是您嗎?”說完,蘇軾調(diào)皮地壞笑起來。李伯祥聽后,驚訝地對張易簡說:“您的這位學(xué)生長大后定能成為貴人。”

這段趣事在蘇軾后來的《題李伯祥詩》中亦有詳細記載:“眉山矮道士李伯祥好為詩,詩格雖不甚高,卻常有奇語。如‘夜過修竹寺,醉打老僧門’之句,皆頗有趣味。余幼時學(xué)于道士張易簡觀中,伯祥與易簡往來,曾嘆曰:‘此郎君貴人也’,不知其何以知之?”

蘇軾在天慶觀讀書期間,還發(fā)生了一件極為有趣的事情。一天,蘇軾與蘇轍兄弟及幾位朋友前往眉州的一座寺廟游玩。在寺廟中,他們遇到了一位老尼姑,她自稱曾是蜀王孟昶和花蕊夫人的婢女。蘇軾等人便纏著老尼姑講述蜀王宮的故事。老尼姑興致勃勃地回憶起蜀王宮的繁華景象和奢靡生活,她娓娓道來:“那座建在河邊的蜀王宮殿,富麗堂皇,通透的水晶玻璃映襯著河邊飛舞的楊柳。每年的夏夜,花蕊夫人和蜀王相依偎在河邊,花蕊夫人撫琴,蜀王填詞,‘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水殿風(fēng)來暗香滿……’”老尼姑說著說著便忘了詞。蘇軾沉醉在這種文字的美妙中。

四十年后一個夏季的夜晚,已成為宋朝文壇巨擘的蘇軾,與家人在河邊散步時,偶然想起了這句美妙的文字,興趣盎然地寫下了《洞仙歌·冰肌玉骨》。

“余七歲時,見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歲。自言嘗隨其師入蜀主孟昶宮中。一日大熱,蜀主與花蕊夫人夜納涼摩訶池上,作一詞,朱具能記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無知此詞者,但記其首兩句。暇日尋味,豈《洞仙歌》令乎?乃為足之云。”

“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水殿風(fēng)來暗香滿。繡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人未寢,欹枕釵橫鬢亂。起來攜素手,庭戶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試問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繩低轉(zhuǎn)。但屈指西風(fēng)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p>

慶歷八年(公元1048年)春,蘇洵在天慶觀學(xué)習(xí)五年后,得知汴京名師劉徽之來眉州講學(xué)并創(chuàng)立壽昌書院,便立即將蘇軾、蘇轍兄弟送往該書院接受正統(tǒng)的儒家教育。在壽昌書院,兄弟二人如饑似渴、廢寢忘食地研讀各類經(jīng)典學(xué)說,包括《漢書》《大學(xué)》《尚書》《禮記》等,無一不涉獵。這段刻苦的讀書經(jīng)歷為蘇軾、蘇轍日后的才學(xu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晚年時,兄弟二人皆以詩篇記錄在壽昌書院的苦讀情景。蘇軾詩云:“夜夢嬉游童子如,父師檢責(zé)驚走書。計功當(dāng)畢春秋余,今乃粗及桓莊初。怛然悸寤心不舒,起坐有如掛鉤魚?!碧K轍詩云:“我家亦多書,早歲嘗竊叩。晨耕掛牛角,夜?fàn)T借鄰牖。經(jīng)年謝賓客,饑坐失昏晝。”

蘇軾在壽昌書院讀書期間,還發(fā)生了一件極為有趣的事情。有一天,老師劉徽之創(chuàng)作了一首他極為滿意的《鷺鷥詩》:“鷺鳥窺遙浪,寒風(fēng)掠岸沙。漁人忽驚起,雪片逐風(fēng)斜”。劉徽之將這首詩念給同學(xué)們聽,大家紛紛拍手稱贊,唯有蘇軾站起來說道:“先生好詩,只是詩中有一處不妥?!?/p>

劉徽之愣住了,心中稍有不悅,對這個年幼的學(xué)生問道:“哪里不妥?悉聽高見!”蘇軾答道:“這首詩的最后一句‘雪片逐風(fēng)斜’不太恰當(dāng)。據(jù)我觀察,鷺鷥的羽毛怎會在風(fēng)中飄揚呢?鷺鷥歸巢時,它們的羽毛通常會落在蘆葦上。先生,不如改成‘雪片落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眲⒒罩犕?,直呼改得妙。蘇軾對老師詩句的改動,充分體現(xiàn)了蘇軾從小就具備的善于觀察的優(yōu)秀品質(zhì)。

蘇軾的天賦常受到老師和周圍人的贊譽,這使年幼的他難免有些得意,自認(rèn)為已讀遍天下書籍,無所不知、無所不曉。一日,蘇軾心血來潮,在書房門欄上題寫了一副對聯(lián),上聯(lián)“識遍天下事”,下聯(lián)“讀盡人間書”。數(shù)日后,蘇洵的一位故友來訪,偶然瞥見這副對聯(lián),不禁皺眉搖頭。再過幾日,這位故人再次到訪,見到蘇軾,便從懷中取出一本古籍,對他說:“小蘇公子既已讀盡天下書,老朽才疏學(xué)淺,特來請教?!碧K軾驕傲地接過古籍,卻發(fā)現(xiàn)書中文字大多不識,頓時羞愧得面紅耳赤,低頭對老者道:“才疏學(xué)淺的是我,感謝老伯教誨?!崩险邷睾偷負崦念^,說:“小蘇公子,學(xué)無止境啊?!崩险唠x去后,蘇軾慚愧地提筆,在對聯(lián)上加上了四個字,上聯(lián)變?yōu)椤鞍l(fā)奮識遍天下事”,下聯(lián)改為“立志讀盡人間書”。自此,蘇軾更加勤奮讀書。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若非老者的善意提醒與鼓勵,蘇軾是否會成為下一個方仲永,實難預(yù)料。

超燃蘇東坡最新章節(jié) 下一章 第一章 致君饒舜破萬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