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秀蘭把林辰遞來的新照片壓在客廳的玻璃臺板下,指尖撫過畫面里紅燈籠的光暈,忽然覺出指腹一陣微麻。她以為是傍晚的涼意,沒太在意,轉身去廚房幫王桂英收拾剩下的醬黃瓜。剛拿起裝醬的玻璃罐,眼前竟憑空鋪開一張半透明的光屏,淡藍色的光紋里,清晰列著幾行字:
- 物品名稱:沈秀蘭手工醬黃瓜
?
- 關聯(lián)記憶:1983年夏,石庫門后院,沈秀蘭用母親傳的老壇,腌了三十斤黃瓜,分給街坊時,張奶奶特意用粗瓷碗裝了半碗,說要給遠在外地的兒子帶去
?
- 風味數(shù)據(jù):糖度7%,酸度3.2%,脆度評級9.1(滿分10),較記憶基準值偏差+0.3(因改用玻璃罐密封,透氣性略減)
沈秀蘭驚得手一抖,玻璃罐撞在灶臺上“當啷”響。林辰聞聲進來,見狀快步上前扶住罐身,指尖在光屏邊緣輕輕一點,那片藍光瞬間隱沒。“媽,沒燙著吧?”他語氣自然,眼底卻藏著一絲了然——這“舊味拾光”系統(tǒng)是上周調(diào)試莊園智能設備時意外激活的,當時屏幕只跳了句“以味為引,以憶為核,織就時光脈絡”,他原以為是程序故障,竟在母親觸碰到承載記憶的食物時被觸發(fā)了。
“辰子,我剛才……”沈秀蘭攥著圍裙角,話沒說完,就見林辰從口袋里掏出個巴掌大的木質(zhì)觸屏板,表面刻著老巷的磚紋,“媽,這是莊園剛裝的‘味道記錄器’,剛才您看到的,是它分析食材時的投影。”他把觸屏板放在灶臺上,點開一個圖標,光屏再次浮現(xiàn),這次多了個“記憶留言”按鈕,“您試試對著它說句話,說不定能存下當年的事兒?!?/p>
沈秀蘭半信半疑地對著觸屏板開口:“1983年那罐醬黃瓜,張奶奶兒子收到后寫了信,說在火車上就著饅頭吃,眼淚都下來了……”話音剛落,光屏上跳出一行娟秀的文字,末尾綴著個小小的棗花圖標。林辰笑著把觸屏板推給她:“以后您做每道菜,都能在這兒記下故事,街坊們來了,也能看看當年的老日子?!鄙蛐闾m看著那行字,忽然覺得眼眶發(fā)熱——那些快被時光磨淡的細節(jié),竟真能被“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