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朝庭上下,乃至深宮后院,都在等著看這位年輕太傅顧清明的笑話。
誰不知道太子是塊難啃的硬骨頭?
氣走、逼退的太... 更多精彩內(nèi)容,盡在話本小說。" />
起初,朝庭上下,乃至深宮后院,都在等著看這位年輕太傅顧清明的笑話。
誰不知道太子是塊難啃的硬骨頭?
氣走、逼退的太傅已有九位之多,這位看起來清瘦文弱的顧太傅,又能堅持多久?
一月、兩月、三月……時間悄然流逝,預(yù)想中太傅狼狽請辭的景象并未發(fā)生。
相反,一些微妙的變化開始在朝堂上顯現(xiàn)。
最先察覺變化的是負責(zé)記錄太子言行的起居注官以及為太子講授其他經(jīng)義的翰林學(xué)士們。
他們驚訝地發(fā)現(xiàn),太子殿下不再像以往那般對課業(yè)敷衍塞責(zé)或公然抵觸。
·講解經(jīng)義時,他能提出頗具深度的疑問,思路清晰、角度新穎。
甚至偶爾能引述一些聞所未聞卻發(fā)人深省的“海外奇談”或“先賢逸聞”。
這自然是顧明夾帶的私貨。
·策論文章也不再是干巴巴的套話,開始有了自己的見解和格局。
雖仍顯稚嫩,但那份著眼于民生、權(quán)衡于利弊的思維,已初具明君風(fēng)范。
·就連最枯燥的書法,太子的字也肉眼可見地沉穩(wěn)起來。
字跡隱隱透出一股飄逸,與王羲之的字竟有幾分神似。
皇帝在考察太子功課時,明顯感受到了這種進步。
他看著兒子眼中日益增長的光彩和自信,聽著他條理分明地分析政事,龍心大悅。
更讓皇帝和身邊近侍感到驚異的是李承澤對顧明態(tài)度的轉(zhuǎn)變。
那個曾經(jīng)對老師充滿戒備、甚至懷有敵意的小太子,如今對顧太傅幾乎是全然的信任與依賴。
·遇到難題,他第一個想到的是“去問太傅”。
·得了什么新奇玩意,或是御賜的美食,他會小心翼翼地留一份,眼巴巴地等著與太傅分享。
·下學(xué)之后,他不再像以前那樣急于跑去玩?;蚨慊刈约旱膶m殿。
反而常常膩在顧明身邊,或是追問未講完的故事,或是就著某個話題討論不休。
·他甚至?xí)W(xué)著顧明平和從容的樣子,收斂起一些屬于孩童的任性和小脾氣。
在旁人看來,太子殿下是愈發(fā)穩(wěn)重懂事了。
這種轉(zhuǎn)變,并非刻意討好,而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親近與敬愛。
顧明用他無盡的耐心、淵博的學(xué)識,贏得了這孩子最純粹的信任與仰慕。
這一日,皇帝在御書房單獨召見顧明。
他看著眼前這位年紀輕輕卻氣度沉靜、不卑不亢的太傅,心中感慨萬千。
“顧卿,”皇帝的聲音帶著難得的溫和與贊許,“太子近日之進益,朕心甚慰,此皆顧卿教導(dǎo)有方,辛苦了?!?/p>
顧明躬身行禮:“陛下謬贊,此乃殿下天資聰穎,勤奮好學(xué),臣不敢居功?!?/p>
皇帝擺了擺手,笑道:“卿不必過謙,太子對卿之信重,朕亦看在眼里?!?/p>
他沉吟片刻,做出了一個足以顯示其巨大信任和恩寵的決定,“太子年幼,正是需良師益友朝夕相伴、悉心引導(dǎo)之時。
宮中往來不便,朕特許顧卿遷居至東宮旁之‘明德苑’,與太子比鄰而居,以便隨時教導(dǎo),亦可省去卿奔波之苦。”
這道恩旨,引起了不小的震動。
允許太傅與太子比鄰而居,這是何等的殊榮與信任!
這無疑向所有人宣告:顧清明,這位年輕的太傅,已徹底獲得了皇帝和太子的雙重認可,地位穩(wěn)固,圣眷正濃。
對于李承澤來說,這簡直是天大的喜訊!
這意味著太傅不再只是上課時才出現(xiàn)的老師,而是真正融入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他可以隨時去找太傅,無論是晨起問安,還是夜讀求教,都變得無比方便。
當顧明搬入整潔雅致、與東宮僅一墻之隔的明德苑時。
李承澤幾乎是雀躍著跑來,像個真正的小主人一樣,里里外外地“巡視”。
還不停地念叨著哪里該擺個書架,哪里適合下棋品茶。
顧明看著小家伙難得外露的興奮模樣,心中也泛起一絲暖意。
他知道,這不僅僅是居住地點的改變,更意味著他與李承澤的羈絆進一步加深。
他對于“扶正”太子命運的任務(wù),也進入了一個更深入、更密切的新階段。
然而,望著李承澤那雙充滿依賴和喜悅的眼睛,顧明在欣慰之余,心底也悄然升起一絲難以察覺的復(fù)雜情緒。
如此近距離的朝夕相處,這份日益深厚的師徒情誼,將來若要抽身離開,恐怕……會比想象中更難。
但眼下,他只能將這份隱憂壓下,專注于眼前這個需要他引導(dǎo)、也正在被他成功塑造的未來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