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综合精品二区,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夜色午夜,亚洲精品无码乱码成人,亚洲精品成人久久久,亚洲av成人午夜电影在线观看

話本小說網(wǎng) > 二次元小說 > 史記
本書標(biāo)簽: 二次元  公版書  劇情文     

史記卷四十四魏世家第十四

史記

  魏之先,畢公高之后也。畢公高與周同姓。①武王之伐紂,而高封于畢,②于是為畢姓。其后絕封,為庶人,或在中國,或在夷狄。其苗裔曰畢萬,事晉獻公。

  注①索隱左傳富辰說文王之子十六國有畢﹑原﹑豐﹑郇,言畢公是文王之子。

  此云與周同姓,似不用左氏之說。馬融亦云畢﹑毛,文王庶子。

  注②集解杜預(yù)曰:“畢在長安縣西北?!闭x括地志云:“畢原在雍州萬年縣西南二十八里?!?

  獻公之十六年,趙夙為御,畢萬為右,以伐霍﹑耿﹑魏,滅之。以耿封趙夙,以魏封畢萬,①為大夫。卜偃曰:②“畢萬之后必大矣,萬,滿數(shù)也;魏,大名也。以是始賞,天開之矣,天子曰兆民,諸侯曰萬民。今命之大,以從滿數(shù),其必有觽?!背?,畢萬卜事晉,遇屯之比。辛廖占之,曰:“吉。屯固比入,吉孰大焉,其必蕃昌?!?

  注①正義魏城在陜州芮城縣北五里。鄭玄詩譜云:“魏,姬姓之國,武王伐紂而封焉。”

  注②索隱晉掌卜大夫郭偃也。

  畢萬封十一年,晉獻公卒,四子爭更立,晉亂。而畢萬之世彌大,從其國名為魏氏。生武子。①魏武子以魏諸子事晉公子重耳。晉獻公之二十一年,武子從重耳出亡。十九年反,重耳立為晉文公,而令魏武子襲魏氏之后封,列為大夫,治于魏。生悼子。

  注①索隱左傳武子名犨。系本云“畢萬生芒季,芒季生武仲州”。州與犨聲相近,字異耳,代亦不同。

  魏悼子徙治霍。①生魏絳。②

  注①索隱系本云“武仲生莊子絳”,無悼子。又系本居篇曰“魏武子居魏,悼子徙霍”。宋忠曰“霍,今河?xùn)|彘縣也”。則是有悼子,系本卿大夫代自脫耳。

  然魏,今河北魏縣是也。正義晉州霍邑縣,漢彘縣也,后漢改曰永安,隋改曰霍邑,本春秋時霍伯國也。

  注②索隱謚昭子。系本云“莊子”,文錯也。居篇又曰“昭子徙安邑”,亦與此文同也。

  魏絳事晉悼公。悼公三年,會諸侯。悼公弟楊干亂行,魏絳僇辱楊干。①悼公怒曰:“合諸侯以為榮,今辱吾弟!”將誅魏絳。或說悼公,悼公止。卒任魏絳政,使和戎﹑翟,戎﹑翟親附。悼公之十一年,曰:“自吾用魏絳,八年之中,九合諸侯,戎﹑翟和,子之力也?!辟n之樂,三讓,然后受之。徙治安邑。②魏絳卒,謚為昭子。③生魏嬴。嬴生魏獻子。④

  注①索隱左傳曰僇楊干之仆。

  注②正義安邑在絳州夏縣安邑故城是。

  注③集解徐廣曰:“世本曰莊子?!?

  注④索隱系本云“獻子名荼。荼,莊子之子”。無魏嬴。

  獻子事晉昭公。昭公卒而六卿強,公室卑。

  晉頃公之十二年,韓宣子老,魏獻子為國政。晉宗室祁氏﹑羊舌氏相惡,六卿誅之,盡取其邑為十縣,六卿各令其子為之大夫。獻子與趙簡子﹑①中行文子﹑②范獻子③并為晉卿。

  注①索隱趙鞅。

  注②索隱荀寅。

  注③索隱范吉射。

  其后十四歲而孔子相魯。后四歲,趙簡子以晉陽之亂也,而與韓﹑魏共攻范﹑中行氏。魏獻子生魏侈。①魏侈與趙鞅共攻范﹑中行氏。

  注①索隱侈,他本亦作“哆”,蓋“哆”字誤,而代數(shù)錯也。按系本“獻子生簡子取,取生襄子多”,而左傳云“魏曼多”是也。則侈是襄子,中閑少簡子一代。

  魏侈之孫曰魏桓子,①與韓康子﹑②趙襄子③共伐滅知伯,④分其地。

  注①索隱系本云:“襄子生桓子駒?!?

  注②索隱名虔。

  注③索隱名無恤。

  注④索隱智伯,智瑤也,本姓荀,亦曰荀瑤。正義知音智。括地志云:“故智城在蒲州虞鄉(xiāng)縣西北四十里。古今地名云解縣有智城,蓋謂此也?!?

  桓子之孫曰文侯都。①魏文侯元年,秦靈公之元年也。與韓武子﹑②趙桓子﹑周威王同時。

  注①集解徐廣曰:“世本曰斯也?!彼麟[系本云“桓子生文侯斯”,其傳云“孺子卥是魏駒之子”,與此系代亦不同也。

  注②索隱系本“武子名啟章,康子子”六年,城少梁。十三年,使子擊圍繁﹑龐,出其民。十六年,伐秦,筑臨晉元里。

  十七年,伐中山,使子擊守之,趙倉唐傅之。子擊逢文侯之師田子方于朝歌,引車避,下謁。田子方不為禮。子擊因問曰:“富貴者驕人乎?且貧賤者驕人乎?”

  子方曰:“亦貧賤者驕人耳。夫諸侯而驕人則失其國,大夫而驕人則失其家。貧賤者,行不合,言不用,則去之楚﹑越,若脫縊然,柰何其同之哉!”子擊不懌而去。西攻秦,至鄭而還,筑雒陰﹑合陽。①

  注①正義雒,漆沮水也,城在水南。合陽,合水之北。括地志云:“合陽故城在同州河西縣南三里。雒陰在同州西也。”

  二十二年,魏﹑趙﹑韓列為諸侯。

  二十四年,秦伐我,至陽狐。①

  注①正義括地志云:“陽狐郭在魏州元城縣東北三十里也。”

  二十五年,子擊生子罃。①

  注①索隱乙耕反。擊,武侯也。罃,惠王也。

  文侯受子夏經(jīng)藝,客段干木,過其閭,未嘗不軾也。①秦嘗欲伐魏,或曰:“魏君賢人是禮,國人稱仁,上下和合,未可圖也?!蔽暮钣纱说米u于諸侯。

  注①正義過,光臥反。文侯軾干木閭也?;矢χk高士傳云:“木,晉人也,守道不仕。魏文侯欲見,造其門,干木踰墻避之。文侯以客禮待之,出過其閭而軾。其仆曰:‘君何軾?’曰:‘段干木賢者也,不趣勢利,懷君子之道,隱處窮巷,聲馳千里,吾安得勿軾!干木先乎德,寡人先乎勢;干木富乎義,寡人富乎財。勢不若德貴,財不若義高?!终垶橄啵豢?。后卑己固請見,與語,文侯立倦不敢息?!被茨献釉疲骸岸胃赡?,晉之大駔,而為文侯師?!眳问洗呵镌疲骸拔何暮钜姸胃赡?,立倦而不敢息。及見翟璜,踞于堂而與之言。翟璜不悅。

  文侯曰:‘段干木,官之則不肯,祿之則不受。今汝欲官則相至,欲祿則上卿至,既受吾賞,又責(zé)吾禮,無乃難乎?’”任西門豹守鄴,而河內(nèi)①稱治。

  注①索隱按:大河在鄴東,故名鄴為河內(nèi)。正義古帝王之都多在河?xùn)|﹑河北,故呼河北為河內(nèi),河南為河外。

  又云河從龍門南至華陰,東至韂州,折東北入海,曲繞冀州,故言河內(nèi)云也。

  魏文侯謂李克曰:“先生嘗教寡人曰‘家貧則思良妻,國亂則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則璜,①二子何如?”李克對曰:“臣聞之,卑不謀尊,疏不謀戚。臣在闕門之外,不敢當(dāng)命?!蔽暮钤唬骸跋壬R事勿讓?!崩羁嗽唬骸熬徊旃室?。

  居視其所親,富視其所與,達視其所舉,窮視其所不為,貧視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文侯曰:“先生就舍,寡人之相定矣。”李克趨而出,過翟璜之家。翟璜曰:“今者聞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誰為之?”李克曰:“魏成子為相矣?!钡澡奕蛔魃唬骸耙远恐堄?,臣何負(fù)于魏成子?西河之守,臣之所進也。君內(nèi)以鄴為憂,臣進西門豹。君謀欲伐中山,臣進樂羊。中山以拔,無使守之,臣進先生。君之子無傅,臣進屈侯鮒。臣何以負(fù)于魏成子!”

  李克曰:“且子之言克于子之君者,豈將比周以求大官哉?君問而置相‘非成則璜,二子何如’?克對曰:‘君不察故也。居視其所親,富視其所與,達視其所舉,窮視其所不為,貧視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是以知魏成子之為相也。且子安得與魏成子比乎?魏成子以食祿千鐘,什九在外,什一在內(nèi),是以東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者,君皆師之。子之所進五人者,君皆臣之。子惡得與魏成子比也?”翟璜逡巡再拜曰:“璜,鄙人也,失對,愿卒為弟子?!?

  注①集解徐廣曰:“文侯弟名成?!?

  二十六年,虢山崩,壅河。①

  注①集解徐廣曰在陜。骃案:地理志曰弘農(nóng)陜縣故虢國。北虢在大陽,東虢在滎陽。正義括地志云:“虢山在陜州陜縣西二里,臨黃河。今臨河有岡阜,似是頹山之余也?!?

  三十二年,伐鄭。城酸棗。敗秦于注。①三十五年,齊伐取我襄陵。②三十六年,秦侵我陰晉。③

  注①集解司馬彪曰:“河南梁縣有注城也?!闭x括地志云:“注城在汝州梁縣西十五里。注,或作‘鑄’也?!?

  注②集解徐廣曰:“今在南平陽縣也?!?

  注③集解徐廣曰:“今之華陰?!彼麟[按:年表作“齊侵陰晉”。秦本紀(jì)云“惠王六年,魏納陰晉,更名曰寧秦”。徐氏云“今之華陰也”。

  三十八年,伐秦,敗我武下,得其將識。①是歲,文侯卒,②子擊立,是為武侯。

  注①索隱識,將名也。武下,魏地。正義括地志云:“故武城一名武平城,在華州鄭縣東十三里。”

  注②索隱三十八年卒。紀(jì)年云五十年卒。

  魏武侯元年,趙敬侯初立,①公子朔為亂,不勝,奔魏,與魏襲邯鄲,魏敗而去。

  注①索隱按:紀(jì)年魏武侯之元年當(dāng)趙烈侯之十四年,不同也。又系本敬侯名章。

  二年,城安邑、王垣。①

  注①集解徐廣曰:“垣縣有王屋山也。”索隱按:紀(jì)年十四年城洛陽及安邑、王垣。徐廣云“垣縣有王屋山,故曰王垣”。正義括地志云:“故城漢垣縣,本魏王垣也,在絳州垣縣西北二十里也?!?

  七年,伐齊,至桑丘。①九年,翟敗我于澮。②使吳起伐齊,至靈丘。③齊威王初立。④

  注①正義年表云“齊伐燕,取桑丘”,故魏救燕伐齊,至桑丘也。括地志云:

  “桑丘故城俗名敬城,在易州遂城縣界也?!?

  注②索隱古外反。于澮,于澮水之側(cè)。正義括地志云:“澮高山又云澮山,在絳州翼城縣東北二十五里,澮水出此山也?!?

  注③正義靈丘,蔚州縣也。時屬齊,故三晉伐之也。

  注④索隱按紀(jì)年,齊幽公之十八年而威王立。

  十一年,與韓、趙三分晉地,滅其后。

  十三年,秦獻公縣櫟陽。十五年,敗趙北藺。①

  注①正義在石州,趙之西北。屬趙,故云趙北藺也。

  十六年,伐楚,取魯陽。①武侯卒,②子罃立,是為惠王。

  注①正義今汝州魯山縣也。

  注②索隱按紀(jì)年,武侯二十六年卒。

  惠王元年,初,武侯卒也,子罃與公中緩①爭為太子。公孫頎②自宋入趙,自趙入韓,謂韓懿侯③曰:“魏罃與公中緩爭為太子,④君亦聞之乎?今魏罃?shù)猛蹂e,⑤挾上黨,固半國也。因而除之,⑥破魏必矣,不可失也。”

  懿侯說,乃與趙成侯⑦合軍并兵以伐魏,戰(zhàn)于濁澤,⑧魏氏大敗,魏君圍。

  趙謂韓曰:“除魏君,立公中緩,割地而退,我且利?!表n曰:“不可。殺魏君,人必曰暴;割地而退,人必曰貪。不如兩分之。魏分為兩,不強于宋﹑韂,則我終無魏之患矣?!壁w不聽。韓不說,以其少卒夜去?;萃踔陨聿凰溃瑖环终?,二家謀不和也。若從一家之謀,則魏必分矣。故曰“君終無適子,其國可破也”。⑨

  注①正義中音仲。

  注②索隱音祈。

  注③索隱哀侯之子。

  注④索隱按:紀(jì)年“武侯元年封公子緩。趙侯種﹑韓懿侯伐我,取蔡,而惠王伐趙,圍濁陽。七年,公子緩如邯鄲以作難”,是說此事矣。

  注⑤集解徐廣曰:“汲頉紀(jì)年惠王二年,魏大夫王錯出奔韓也?!?

  注⑥集解徐廣曰:“除,一作‘倍’?!闭x按:除,除魏罃及王錯也。

  注⑦索隱系本云:“成侯名種。”

  注⑧集解徐廣曰:“長社有濁澤?!?

  注⑨索隱此蓋古人之言及俗說,故云“故曰”。

  二年,魏敗韓于馬陵,敗趙于懷。三年,齊敗我觀。①五年,與韓會宅陽。②城武堵。為秦所敗。③六年,伐取宋儀臺。④九年,伐敗韓于澮。與秦戰(zhàn)少梁,虜我將公孫痤,⑤取龐。秦獻公卒,子孝公立。

  注①集解徐廣曰:“齊世家云獻觀以和齊。年表曰伐魏取觀。今之韂縣也?!?

  索隱田完系家云:“敗魏于濁津而圍惠王,惠王請獻觀以和解。”正義觀音館。

  魏州觀城縣,古之觀國。國語注:“觀國,夏啟子太康第五弟之所封也,夏衰,滅之矣。”

  注②正義括地志云:“宅陽故城一名北宅,在鄭州滎陽縣東南十七里也。”

  注③集解徐廣曰:“秦年表曰敗韓、魏洛陰?!?

  注④集解徐廣曰:“一作‘義臺’?!彼麟[按:年表作“義臺”,然義臺見莊子,司馬彪亦曰臺名,郭象云義臺,靈臺。

  注⑤集解徐廣曰:“年表云虜我太子也?!?

  十年,伐取趙皮牢。彗星見。十二年,星晝墜,有聲。

  十四年,與趙會鄗。十五年,魯、韂、宋、鄭君來朝。①十六年,與秦孝公會(社)平。

  侵宋黃池,宋復(fù)取之。

  注①索隱按:紀(jì)年魯恭侯、宋桓侯、韂成侯﹑鄭厘侯來朝,皆在十四年,是也。鄭厘侯者,韓昭侯也。韓哀侯滅鄭而徙都之,改號曰鄭。

  十七年,與秦戰(zhàn)元里,秦取我少梁。圍趙邯鄲。十八年,拔邯鄲。趙請救于齊,齊使田忌、孫臏救趙,敗魏桂陵。

  十九年,諸侯圍我襄陵。筑長城,塞固陽。①

  注①正義塞,先代反。括地志云:“棝陽縣,漢舊縣也,在銀州銀城縣界?!?

  按:魏筑長城,自鄭濱洛,北達銀州,至勝州固陽縣為塞也。固陽有連山,東至黃河,西南至夏、會等州。棝音固矣。

  二十年,歸趙邯鄲,與盟漳水上。①二十一年,與秦會彤。趙成侯卒。②二十八年,齊威王卒。中山君相魏。③

  注①正義邯鄲,洺州縣也。漳,水名。漳水源出洺州武安縣三門山也。

  注②集解徐廣曰:“年表云二十七年,丹封名會。丹,魏大臣也?!?

  注③索隱按:魏文侯滅中山,其弟守之,后尋復(fù)國,至是始令相魏。其中山后又為趙所滅。

  三十年,魏伐趙,①趙告急齊。齊宣王用孫子計,救趙擊魏。魏遂大興師,使龐涓將,而令太子申為上將軍。過外黃,外黃徐子②謂太子曰:“臣有百戰(zhàn)百勝之術(shù)?!碧釉唬?

  “可得聞乎?”客曰:“固愿效之。”曰:“太子自將攻齊,大勝并莒,③則富不過有魏,貴不益為王。若戰(zhàn)不勝齊,則萬世無魏矣。此臣之百戰(zhàn)百勝之術(shù)也?!碧釉唬骸爸Z,請必從公之言而還矣。”客曰:“太子雖欲還,不得矣。

  彼勸太子戰(zhàn)攻,欲啜汁者觽。④太子雖欲還,恐不得矣?!碧右蛴€,其御曰:“將出而還,與北同。”太子果與齊人戰(zhàn),敗于馬陵。⑤齊虜魏太子申,殺將軍涓,軍遂大破。

  注①正義孫臏傳云“魏與趙攻韓,韓告急齊”,此文誤耳。魏伐趙,趙請救齊,齊使孫臏救趙,敗魏桂陵,乃在十八年也。

  注②集解劉向別錄曰:“徐子,外黃人也?!蓖恻S時屬宋。正義括地志云:“故圉城有南北二城,在汴州雍丘縣界,本屬外黃,□太子申見徐子之地也?!?

  注③正義莒,密州縣也,在齊東南。言從西破齊,并至莒地,則齊土盡矣。

  注④正義啜,穿悅反。汁,之入反。冀功勛者觽也。

  注⑤集解徐廣曰:“在元城?!彼麟[徐廣曰:“在元城。”按:紀(jì)年二十八年,與齊田□戰(zhàn)于馬陵;上二年,魏敗韓馬陵;十八年,趙又?jǐn)∥汗鹆?。桂陵與馬陵異處。正義虞喜志林云:“馬陵在濮州鄄城縣東北六十里,有陵,澗谷深峻,可以置伏。”按:龐涓敗□此也。徐說馬陵在魏州元城縣東南一里,龐涓敗非此地也。田完世家云“宣王二年,魏伐趙,趙與韓親,共擊魏,趙不利,戰(zhàn)于南梁。韓氏請于齊,齊使田忌、田嬰將,孫子為師,救韓、趙,以擊魏,大破之馬陵”。按:南梁在汝州。又此傳云“太子為上將軍,過外黃”。又孫臏傳云“魏與趙攻韓,韓告急齊,齊使田忌將而往,直走大梁。魏將龐涓聞之,去韓而歸齊,軍已過而西矣”。按:孫子減醦退軍,三日行至馬陵,遂殺龐涓,虜魏太子申,大破魏軍,當(dāng)如虞喜之說,從汴州外黃退至濮州東北六十里是也。然趙、韓共擊魏,戰(zhàn)困于南梁,韓急,請救于齊,齊師走大梁,敗魏馬陵,豈合更渡河北,至魏州元城哉?徐說定非也。

  三十一年,秦、趙、齊共伐我,①秦將商君詐我將軍公子卬而襲奪其軍,破之。秦用商君,東地至河,而齊、趙數(shù)破我,安邑近秦,于是徙治大梁。②以公子赫為太子。

  注①索隱按:紀(jì)年“二十九年五月,齊田□伐我東鄙。九月,秦韂鞅伐我西鄙。十月,邯鄲伐我北鄙。王攻韂鞅,我?guī)煍】儭笔且?。然言二十九年,不同?

  注②集解徐廣曰:“今浚儀?!斌S案:汲頉紀(jì)年曰“梁惠成王九年四月甲寅,徙都大梁”也。索隱紀(jì)年以為惠王九年,蓋誤也。正義陳留風(fēng)俗傳云“魏之都也,畢萬十葉徙大梁”。按:今汴州浚儀也。

  三十三年,秦孝公卒,商君亡秦歸魏,魏怒,不入。三十五年,與齊宣王會平阿南。①

  注①集解地理志沛郡有平阿縣也。

  惠王數(shù)被于軍旅,卑禮厚幣以招賢者。鄒衍、淳于髡、孟軻皆至梁。梁惠王曰:

  “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虜,上將死,國以空虛,以羞先君宗廟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遠千里,①辱幸至獘邑之廷,將何利吾國?”孟軻曰:“君不可以言利若是。夫君欲利則大夫欲利,大夫欲利則庶人欲利,上下爭利,國則危矣。為人君,仁義而已矣,何以利為!”

  注①集解劉熙曰:“叟,長老之稱,依魭首之言?!?

  三十六年,復(fù)與齊王會甄。是歲,惠王卒,①子襄王立。②

  注①索隱按紀(jì)年,惠成王三十六年改元稱一年,未卒也。

  注②索隱系本襄王名嗣。

  襄王元年,與諸侯會徐州,①相王也。追尊父惠王為王。②

  注①集解徐廣曰:“今薛縣?!?

  注②集解徐廣曰:“二年,伐趙。”

  五年,秦敗我龍賈軍四萬五千于雕陰,①圍我焦、曲沃。②予秦河西之地。

 ?、?

  注①集解徐廣曰:“在上郡?!闭x括地志云:“雕陰故縣在鄜州洛交縣北三十里,雕陰故城是也?!?

  注②正義括地志云:“故焦城在陜縣東北百步古虢城中東北隅,周同姓也。曲沃有城,在陜縣西南三十二里。按:今有曲沃店也?!?

  注③正義自華州北至同州,并魏河北之地,盡入秦也。

  六年,與秦會應(yīng)。①秦取我汾陰、皮氏、焦。②魏伐楚,敗之陘山。③七年,魏盡入上郡于秦。④秦降我蒲陽。⑤八年,秦歸我焦、曲沃。

  注①集解徐廣曰:“潁川父城有應(yīng)鄉(xiāng)也。”正義應(yīng),乙陵反。括地志云:“故應(yīng)城,故應(yīng)鄉(xiāng)也,在汝州魯山縣東三十里?!?

  注②正義括地志云:“汾陰故城在蒲州汾陰縣北九里。皮氏故城在絳州龍門縣西一百八十步也?!?

  注③集解徐廣曰:“在密縣。”正義括地志云:“陘山在鄭州新鄭縣西南三十里?!?

  注④正義括地志云:“上郡故城在綏州上縣東南五十里,秦魏之上郡地也?!?

  按:丹、鄜、延、綏等州,北至固陽,并上郡地。魏筑長城界秦,自華州鄭縣已北,濱洛至慶州洛源縣白于山,□東北至勝州固陽縣,東至河西上郡之地,盡入于秦。

  注⑤正義在隰州,隰川縣蒲邑故城是也。

  十二年,楚敗我襄陵。諸侯執(zhí)政與秦相張儀會嚙桑。①十三年,張儀相魏。

  魏有女子化為丈夫。秦取我曲沃、平周。②

  注①集解徐廣曰:“在梁與彭城之閑?!?

  注②正義絳州桐鄉(xiāng)縣,晉曲沃邑。十三州志云:“古平周縣在汾州介休縣西五十里也?!?

  十六年,襄王卒,子哀王立。①張儀復(fù)歸秦。

  注①集解荀勖曰:“和嶠云‘紀(jì)年起自黃帝,終于魏之今王’。今王者,魏惠成王子。案太史公書惠成王但言惠王,惠王子曰襄王,襄王子曰哀王?;萃跞曜洌逋趿⑹曜?,并惠、襄為五十二年。今案古文,惠成王立三十六年,改元稱一年,改元后十七年卒。太史公書為誤分惠、成之世,以為二王之年數(shù)也。世本惠王生襄王而無哀王,然則今王者魏襄王也?!彼麟[按:系本襄王生昭王,無哀王,蓋脫一代耳。而紀(jì)年說惠成王三十六年,又稱后元一十七年卒。今此分惠王之歷以為二王之年,又有哀王,凡二十三年,紀(jì)事甚明,蓋無足疑。而孔衍□魏語亦有哀王。蓋紀(jì)年之作失哀王之代,故分襄王之年為惠王后元,□以襄王之年包哀王之代耳。

  哀王元年,五國共攻秦,①不勝而去。

  注①正義韓、魏、楚、趙、燕也。

  二年,齊敗我觀津。①五年,秦使樗里子②伐取我曲沃,走犀首③岸門。

 ?、芰?,秦(求)立公子政⑤為太子。與秦會臨晉。七年,攻齊。⑥與秦伐燕。

  注①正義括地志云:“觀津城在冀州棗陽縣東南二十五里?!北沮w邑,今屬魏也。

  注②索隱秦昭王弟疾居樗里,因號焉。

  注③索隱犀首,官名,□公孫衍。

  注④集解徐廣曰:“潁陰有岸亭。”索隱徐廣云“潁陰有岸門亭”,劉氏云“河?xùn)|皮氏縣有岸頭亭”也。正義括地志云:“岸門在許州長社縣西北十八里,今名西武亭。”

  注⑤索隱魏公子也。

  注⑥集解徐廣曰:“年表云擊齊,虜贅子于濮也。”

  八年,伐韂,拔列城二。①韂君患之。如耳②見韂君曰:“請罷魏兵,免成陵君可乎?”韂君曰:“先生果能,孤請世世以韂事先生?!比缍姵闪昃唬?

  “昔者魏伐趙,斷羊腸,拔閼與,②約斬趙,趙分而為二,所以不亡者,魏為從主也。今韂已迫亡,將西請事于秦。與其以秦醳韂,不如以魏醳韂,④韂之德魏必終無窮?!背闪昃唬骸爸Z。”如耳見魏王曰:“臣有謁于韂。韂故周室之別也,其稱小國,多寶器。今國迫于難而寶器不出者,其心以為攻韂醳韂不以王為主,故寶器雖出必不入于王也。臣竊料之,先言醳韂者必受韂者也?!比缍觯闪昃?,以其言見魏王。魏王聽其說,罷其兵,免成陵君,終身不見。

  注①索隱紀(jì)年云:“八年,翟章伐韂?!?

  注②正義魏大夫姓名也。

  注③集解徐廣曰:“在上黨。”正義閼,于連反。與音預(yù)。羊腸阪道在太行山上,南口懷州,北口潞州。閼與故城在潞州及儀州。若斷羊腸,拔閼與,北連恒州,則趙國東西斷而為二也。

  注④正義醳音釋。

  九年,與秦王會臨晉。張儀、魏章①皆歸于魏。魏相田需死,楚害張儀、犀首、薛公。②楚相昭魚③謂蘇代曰:“田需死,吾恐張儀、犀首、薛公有一人相魏者也?!贝唬骸叭幌嗾哂l而君便之?”昭魚曰:“吾欲太子之自相也?!?

  代曰:“請為君北,必相之?!闭阳~曰:“柰何?”對曰:“君其為梁王,代請說君?!闭阳~曰:“柰何?”對曰:“代也從楚來,昭魚甚憂,曰:‘田需死,吾恐張儀、犀首、薛公有一人相魏者也。’④代曰:‘梁王,長主也,必不相張儀。

  張儀相,必右秦而左魏。犀首相,必右韓而左魏。薛公相,必右齊而左魏。梁王,長主也,必不便也。’王曰:‘然則寡人孰相?’代曰:‘莫若太子之自相。

  太子之自相,是三人者皆以太子為非常相也,皆將務(wù)以其國事魏,欲得丞相璽也。以魏之強,而三萬乘之國輔之,魏必安矣。故曰莫若太子之自相也?!彼毂币娏和酰源烁嬷?。太子果相魏。

  注①索隱章為魏將,后又相秦。

  注②索隱田文也。

  注③索隱昭奚恤也。

  注④索隱太子□襄王也。

  十年,張儀死。十一年,與秦武王會應(yīng)。十二年,太子朝于秦。秦來伐我皮氏,未拔而解。十四年,秦來歸武王后。十六年,秦拔我蒲反、陽晉、封陵。①十七年,與秦會臨晉。秦予我蒲反。十八年,與秦伐楚。②二十一年,與齊、韓共敗秦軍函谷。③

  注①索隱紀(jì)年作“晉陽、封谷”。正義陽晉當(dāng)作“晉陽”也,史文誤。括地志云:“晉陽故城今名晉城,在蒲州虞鄉(xiāng)縣西三十五里?!北碓啤拔喊跏昵匕挝叶抨枴x陽”,□此城也。封陵亦蒲州。按陽晉故城在曹州,解在蘇秦傳也。

  注②集解徐廣曰:“二十年,與齊王會于韓?!?

  注③集解徐廣曰:“河、渭絕一日。”

  二十三年,秦復(fù)予我河外及封陵為和。哀王卒,①子昭王立。②

  注①索隱按:汲頉紀(jì)年終于哀王二十年,昭王三年喪畢,始稱元年耳。

  注②索隱系本昭王名遫。

  昭王元年,秦拔我襄城。二年,與秦戰(zhàn),我不利。三年,佐韓攻秦,秦將白起敗我軍伊闕二十四萬。六年,予秦河?xùn)|地方四百里。芒卯以詐重。①七年,秦拔我城大小六十一。八年,秦昭王為西帝,齊愍王為東帝,月余,皆復(fù)稱王歸帝。九年,秦拔我新垣、曲陽之城。②

  注①索隱謂卯以智詐見重于魏。

  注②正義(年表及)括地志云:“曲陽故城在懷州濟源縣西十里?!毙略?,未詳端的所之處也。

  十年,齊滅宋,宋王死我溫。十二年,與秦、趙、韓、燕共伐齊,敗之濟西,愍王出亡。燕獨入臨菑。與秦王會西周。①

  注①正義□王城也,今河南郡城也。

  十三年,秦拔我安城。①兵到大梁,去。②十八年,秦拔郢,楚王徙陳。

  注①正義括地志云:“安城故城,豫州汝陵縣東南七十一里。”

  注②集解徐廣曰:“十四年大水。”

  十九年,昭王卒,子安厘王立。①

  注①索隱系本安僖王名圉。

  安厘王元年,秦拔我兩城。二年,又拔我二城,軍大梁下,韓來救,予秦溫以和。三年,秦拔我四城,斬首四萬。四年,秦破我及韓、趙,殺十五萬人,走我將芒卯。魏將段干子請予秦南陽①以和。蘇代謂魏王曰:“欲璽者段干子也,欲地者秦也。今王使欲地者制璽,使欲璽者制地,魏氏地不盡則不知已。且夫以地事秦,譬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蓖踉唬骸笆莿t然也。雖然,事始已行,不可更矣?!睂υ唬骸巴酹毑灰姺虿┲再F梟者,便則食,不便則止矣。

  今王曰‘事始已行,不可更’,是何王之用智不如用梟也?”②

  注①集解徐廣曰:“在修武?!?

  注②正義博頭有刻為梟鳥形者,擲得梟者合食其子,若不便則為余行也。

  九年,秦拔我懷。十年,秦太子外質(zhì)于魏死。十一年,秦拔我郪丘。①

  注①集解徐廣曰:“郪丘,一作‘廩丘’,又作‘邢丘’。郪丘今為宋公縣?!?

  索隱郪,七絲反,又音妻。正義郪,七私反,又音妻。地理志云汝南郡新郪縣。

  應(yīng)劭曰:“秦伐魏,取郪丘,漢興為新郪,章帝封殷后,更名宋也?!?

  秦昭王謂左右曰:“今時韓、魏與始孰強?”對曰:“不如始強。”王曰:“今時如耳、魏齊與孟嘗、芒卯孰賢?”對曰:“不如?!蓖踉唬骸耙悦蠂L、芒卯之賢,率強韓、魏以攻秦,猶無柰寡人何也。今以無能之如耳、魏齊而率弱韓、魏以伐秦,其無柰寡人何亦明矣?!弊笥医栽唬骸吧跞??!敝衅祚T琴①而對曰:“王之料天下過矣。當(dāng)晉六卿之時,知氏最強,滅范、中行,又率韓、魏之兵以圍趙襄子于晉陽,決晉水以灌晉陽之城,②不湛者三版。知伯行水,魏桓子御,韓康子為參乘。知伯曰:‘吾始不知水之可以亡人之國也,乃今知之?!谒梢怨喟惨?,③絳水可以灌平陽。④魏桓子肘韓康子,韓康子履魏桓子,肘足接于車上,而知氏地分,身死國亡,為天下笑。今秦兵雖強,不能過知氏;韓、魏雖弱,尚賢其在晉陽之下也。此方其用肘足之時也,愿王之勿易也!”⑤于是秦王恐。

  注①索隱按:戰(zhàn)國策作“推琴”者,春秋后語作“伏琴”,而韓子作“推瑟”,說苑作“伏瑟”,文各不同。

  注②正義括地志云:“晉水源出并州晉陽縣西懸壅山。山海經(jīng)云懸壅之山,晉水出焉,東南流注汾水。昔趙襄子保晉陽,智氏防山以水灌之,不沒者三版。

  其瀆乘高西注入晉陽城,以周灌溉,東南出城注于汾陽也?!?

  注③正義安邑在絳州夏縣,本魏都。汾水東北歷安邑西南入河也。

  注④正義平陽,晉州,本韓都也。括地志云:“絳水一名白水,今名弗泉,源出絳山。飛泉奮涌,揚波北注,縣流積壑二十許丈,望之極為奇觀矣?!卑矗?

  引此灌平陽城也。

  注⑤索隱易音以豉反。

  齊、楚相約而攻魏,魏使人求救于秦,冠蓋相望也,而秦救不至。魏人有唐雎①者,年九十余矣,謂魏王曰:“老臣請西說秦王,令兵先臣出?!蔽和踉侔?,遂約車而遣之。唐雎到,入見秦王。秦王曰:“丈人芒然乃遠至此,甚苦矣!夫魏之來求救數(shù)矣,寡人知魏之急已?!碧砌聦υ唬骸按笸跻阎褐倍炔话l(fā)者,臣竊以為用策之臣無任矣。夫魏,一萬乘之國也,然所以西面而事秦,稱東藩,受冠帶,祠春秋者,以秦之強足以為與也。②今齊、楚之兵已合于魏郊矣,而秦救不發(fā),亦將賴其未急也。使之大急,彼且割地而約從,王尚何救焉?必待其急而救之,是失一東藩之魏而強二敵之齊、楚,則王何利焉?”于是秦昭王遽為發(fā)兵救魏。魏氏復(fù)定。

  注①索隱七余反。

  注②索隱與謂許與為親而結(jié)和也。

  趙使人謂魏王曰:“為我殺范痤,吾請獻七十里之地。”魏王曰:“諾。”使吏捕之,圍而未殺。痤因上屋騎危,①謂使者曰:“與其以死痤市,不如以生痤市。有如痤死,趙不予王地,則王將柰何?故不若與先定割地,然后殺痤?!?

  魏王曰:“善?!别钜蛏蠒帕昃唬骸梆?,故魏之免相也,趙以地殺痤而魏王聽之,有如強秦亦將襲趙之欲,則君且柰何?”信陵君言于王而出之。

  注①集解危,棟上也。索隱上音奇。危,棟上也。禮云“中屋履危”。蓋升屋以避兵。

  魏王以秦救之故,欲親秦而伐韓,以求故地。無忌謂魏王曰:

  秦與戎翟同俗,有虎狼之心,貪戾好利無信,不識禮義德行。茍有利焉,不顧親戚兄弟,若禽獸耳,此天下之所識也,非有所施厚積德也。故太后母也,而以憂死;穰侯舅也,功莫大焉,而竟逐之;兩弟無罪,而再奪之國。此于親戚若此,而況于仇讎之國乎?今王與秦共伐韓而益近秦患,臣甚惑之。而王不識則不明,髃臣莫以聞則不忠。

  今韓氏以一女子奉一弱主,內(nèi)有大亂,外交強秦魏之兵,王以為不亡乎?韓亡,秦有鄭地,與大梁鄴,①王以為安乎?王欲得故地,今負(fù)強秦之親,王以為利乎?

  注①索隱戰(zhàn)國策“鄴”作“鄰”字為得。

  秦非無事之國也,韓亡之后必將更事,更事必就易與利,就易與利必不伐楚與趙矣。是何也?夫越山踰河,絕韓上黨而攻強趙,是復(fù)閼與之事,①秦必不為也。若道河內(nèi),倍鄴、朝歌,絕漳滏水,與趙兵決于邯鄲之郊,是知伯之禍也,秦又不敢。伐楚,道涉谷,②行三千里。③而攻冥□之塞,④所行甚遠,所攻甚難,⑤秦又不為也。若道河外,倍大梁,⑥右(蔡左)、召陵,⑦與楚兵決于陳郊,秦又不敢。故曰秦必不伐楚與趙矣,又不攻韂與齊矣。⑧

  注①索隱復(fù)音扶富反。謂前年秦韓相攻閼與,而趙奢破秦軍。

  注②索隱道猶行也。涉谷是往楚之險路。從秦向楚有兩道,涉谷是西道,河內(nèi)是東道。

  注③正義劉伯莊云:“秦兵向楚有兩道,涉谷是西道,河外是東道。從褒斜入梁州,□東南至申州攻石城山,險□之塞也。”

  注④集解孫檢曰:“楚之險塞也?!毙鞆V曰:“或以為今江夏鄳縣?!闭x冥音盲。括地志云:“石城山在申州鐘山縣東南二十一里。魏攻冥□□此,山上有故石城。注水經(jīng)云‘或言在鯳’,指此山也。呂氏春秋云‘九塞’,此其一也?!?

  注⑤索隱攻,亦作“致”,戰(zhàn)國策見作“致軍”,言致軍糧難也。

  注⑥正義從河外出函谷關(guān),歷同州南至鄭州,東向陳州,則背大梁也。

  注⑦集解徐廣曰:“一無‘左’字?!闭x上蔡縣在豫州北七十里,邵陵故城亦在豫州郾城縣東四十五里,并在陳州西。從汴州南行向陳州之西郊,則上蔡、邵陵正南面,向東皆身之右,定無“左”字也。

  注⑧正義韂、齊皆在韓、趙、魏之東,故秦不伐也。

  夫韓亡之后,兵出之日,非魏無攻已。秦固有懷、茅、①邢丘,②城③垝津④以臨河內(nèi),河內(nèi)共、汲⑤必危;有鄭地,⑥得垣雍,⑦決熒澤水灌大梁,大梁必亡。王之使者出過而惡安陵氏于秦,⑧秦之欲誅之久矣。

  秦葉陽、昆陽與舞陽鄰,⑨聽使⑩者之惡之,隨安陵氏而亡之,⑾繞舞陽之北,以東臨許,南國必危,⑿國無害(已)?

  注①集解徐廣曰:“在修武軹縣,有茅亭。”正義茅,卯包反。懷州武陟縣西十一里故懷城,本周邑,后屬晉。左傳云周與鄭人蘇忿生十二邑,其一曰攢茅。

  括地志云“在懷州獲嘉縣東北二十五里”也。獲嘉,古修武也。

  注②集解徐廣曰:“在平皋?!闭x括地志云:“平皋故城在懷州武德縣東南二十里,本邢丘邑也,以其在河之皋地也?!?

  注③索隱按:戰(zhàn)國策云邢丘、安城,此少“安”字耳。

  注④索隱在河北。垝音九毀反。正義垝音詭。字誤,當(dāng)作“延”。括地志云:

  “延津故俗字名臨津,故城在韂州清淇縣西南二十六里。杜預(yù)云‘汲郡城南有延津’是也?!?

  注⑤集解徐廣曰:“汲縣屬河內(nèi)?!彼麟[汲,亦作“波”。波及汲皆縣名,俱屬河內(nèi)。

  注⑥集解徐廣曰:“成皋、滎陽亦屬鄭。”

  注⑦集解徐廣曰:“垣雍城在卷縣,卷縣屬魏也。卷縣又有長城,經(jīng)陽武到密者也?!闭x雍,于用反。括地志云:“故城在鄭州原武縣西北七里?!贬尷?

  “地名卷縣,理或垣城也?!毖皂n亡之后,秦有鄭地,得垣雍城,從熒澤決溝歷雍灌大梁是也。

  注⑧集解徐廣曰:“召陵有安陵鄉(xiāng),征羌有安陵亭也?!闭x括地志云:“覸陵縣西北十五里。李奇云六國時為安陵也。”言魏王使者出向秦云,共伐韓以成過失,而更惡安陵氏于秦,今伐之,重非也。

  注⑨正義括地志云:“葉陽今許州葉縣也。昆陽故城在許州葉縣北二十五里。

  舞陽故城在葉縣東十里?!贝藭r葉陽、昆陽屬秦,舞陽屬魏也。

  注⑩索隱上平聲,下去聲。

  注⑾正義隨猶聽也。無忌說言使者惡安陵氏,亦聽秦亡安陵氏。然繞舞陽之北以東臨許,許必危矣。秦有許地,魏國可無害。

  注⑿正義南國,今許州許昌縣南西四十里許昌故城是也。此時屬韓,在魏之南,故言南國。括地志云:“周時為許國,武王伐紂所封。地理志云潁川許縣古許國,姜姓,四岳之后,文叔所封,二十四君,為楚所滅?!比浔硶x,其地屬韓。

  夫憎韓不愛安陵氏可也,夫不患秦之不愛南國非也。異日者,秦在河西晉,國去梁千里,①有河山以闌之,有周韓以閑之。從林鄉(xiāng)軍②以至于今,秦七攻魏,五入囿中,③邊城盡拔,文臺墮,④垂都焚,⑤林木伐,麋鹿盡,而國繼以圍。又長驅(qū)梁北,東至陶韂之郊,⑥北至平監(jiān)。⑦所亡于秦者,山南山北,⑧河外河內(nèi),⑨大縣數(shù)十,⑩名都數(shù)百。⑾秦乃在河西晉,去梁千里,而禍若是矣,又況于使秦?zé)o韓,有鄭地,無河山而闌之,無周韓而閑之,去大梁百里,禍必由此矣。

  注①集解徐廣曰:“魏國之界千里。又云河南梁縣有注城?!闭x河西,同州也。晉國都絳州,魏都安邑,皆在河?xùn)|,去大梁有千里也。

  注②集解徐廣曰:“林鄉(xiāng)在宛縣?!彼麟[劉氏云“林,地名,蓋春秋時鄭地之棐林,在大梁之西北”。徐廣云在宛陵也。正義括地志云:“宛陵故城在鄭州新鄭縣東北三十八里,本鄭舊縣也?!卑磩⑿於f,是其地也。

  注③集解徐廣曰:“一作‘城’也?!彼麟[囿□圃田。圃田,鄭藪,屬魏。徐廣云一作“城”。而戰(zhàn)國策作“國中”。正義括地志云:“圃田澤在鄭州管城縣東三里。周禮云豫州藪曰圃田也。”

  注④索隱文臺,臺名。列士傳曰“隱陵君施酒文臺”也。正義墮,許規(guī)反。

  括地志云:“文臺在曹州冤句縣西北六十五里也。”

  注⑤集解徐廣曰:“一云‘魏山都焚’。句陽有垂亭?!彼麟[垂,地名。有廟曰都。并魏邑名。

  注⑥正義陶,曹州定陶也。韂□宋州楚丘縣,韂文公都之,秦兵歷取其郊也。

  注⑦集解徐廣曰:“平縣屬河南。平,或作‘乎’字。史記齊闞止作‘監(jiān)’字。

  闞在東平須昌縣?!?

  注⑧正義山,華山也。華山之東南,七國時鄧州屬韓,汝州屬魏。華山之北,同、華、銀、綏并魏地也。

  注⑨正義河外謂華州以東至虢、陜,河內(nèi)謂蒲州以東至懷、韂也。

  注⑩集解徐廣曰:“一作‘百’?!?

  注⑾集解徐廣曰:“一作‘十’?!?

  異日者,從之不成也,①楚、魏疑而韓不可得也。今韓受兵三年,秦橈之以講,②識亡不聽,③投質(zhì)于趙,請為天下鴈行頓刃,楚、趙必集兵,皆識秦之欲無窮也,非盡亡天下之國而臣海內(nèi),必不休矣。是故臣愿以從事王,④王速受楚趙之約,(趙)挾韓之質(zhì)⑤以存韓,而求故地,韓必效之。⑥此士民不勞而故地得,其功多于與秦共伐韓,而又與強秦鄰之禍也。

  注①索隱從音足松反。

  注②索隱橈音尼孝反。謂韓被秦之兵,橈擾已經(jīng)三年,云欲講說與韓和。

  注③索隱識猶知也。故戰(zhàn)國策云“韓知亡猶不聽”也。

  注④索隱從音足松反。從事,言合從事王也。戰(zhàn)國策亦然。

  注⑤索隱言韓以質(zhì)子入趙,則趙挾韓質(zhì)而親韓也。

  注⑥索隱效猶致也,謂致故地于趙也。正義無忌令魏王速受楚﹑趙之從。趙﹑楚挾持韓之質(zhì)以存韓,而魏以求地,韓必效之,勝于與秦伐韓又與秦鄰之禍殃也。

  夫存韓安魏而利天下,此亦王之天時已。通韓上黨于共﹑寧,①使道安成,②出入賦之,是魏重質(zhì)韓以其上黨也。今有其賦,足以富國。韓必德魏愛魏重魏畏魏,韓必不敢反魏,是韓則魏之縣也。魏得韓以為縣,韂﹑大梁﹑河外必安矣。今不存韓,二周﹑安陵必危,楚﹑趙大破,韂﹑齊甚畏,天下西鄉(xiāng)而馳秦入朝而為臣不久矣。

  注①集解徐廣曰:“朝歌有寧鄉(xiāng)?!闭x共,韂州共城縣。寧,懷州修武縣,本殷之寧邑。韓詩外傳云“武王伐紂,勒兵于寧,故曰修武”。今魏開通共寧之道,使韓上黨得直路而行也。

  注②正義括地志云:“故安城在鄭州原武縣東南二十里。”時屬魏也。

  二十年,秦圍邯鄲,信陵君無忌矯奪將軍晉鄙兵以救趙,①趙得全。無忌因留趙。二十六年,秦昭王卒。

  注①正義括地志云:“魏德故城一名晉鄙城,在韂縣西北五十里,即公子無忌矯奪晉鄙兵,故名魏德城也。”

  三十年,無忌歸魏,率五國兵攻秦,敗之河外,走蒙驁。魏太子增質(zhì)于秦,秦怒,欲囚魏太子增?;驗樵鲋^秦王①曰:“公孫喜②固謂魏相曰‘請以魏疾擊秦,秦王怒,必囚增。魏王又怒,擊秦,秦必傷’。今王囚增,是喜之計中也。

  故不若貴增而合魏,以疑之于齊﹑韓?!鼻啬酥乖觥?

  注①索隱按:戰(zhàn)國策作“蘇秦為公子增謂秦王”。

  注②索隱戰(zhàn)國策作“公孫衍”。

  三十一年,秦王政初立。

  三十四年,安厘王卒,太子增立,是為景愍王。①信陵君無忌卒。

  注①索隱系本云:“安厘王生景愍王午。”

  景愍王元年,秦拔我二十城,以為秦東郡。二年,秦拔我朝歌。韂徙野王。①三年,秦拔我汲。五年,秦拔我垣﹑蒲陽﹑衍。②十五年,景愍王卒,子王假立。

  注①集解徐廣曰:“韂從濮陽徙野王?!?

  注②集解徐廣曰:“十二年獻城秦?!闭x括地志云:“故垣地本魏王垣也,在絳州垣縣西北二十里。蒲邑故城在隰州隰川縣南四十五里。”在蒲水之北,故曰蒲陽。衍,地名,在鄭州。

  王假元年,燕太子丹使荊軻刺秦王,秦王覺之。①

  注①集解徐廣曰:“二年,新鄭反?!?

  三年,秦灌大梁,虜王假,①遂滅魏以為郡縣。

  注①集解列女傳曰:“秦殺假?!?

  太史公曰:吾適故大梁之墟,墟中人曰:“秦之破梁,引河溝而灌大梁,三月城壞,王請降,遂滅魏?!闭f者皆曰魏以不用信陵君故,國削弱至于亡,余以為不然。天方令秦平海內(nèi),其業(yè)未成,魏雖得阿衡之佐,曷益乎?①

  注①索隱按:譙周曰“以予所聞,所謂天之亡者,有賢而不用也,如用之,何有亡哉?使紂用三仁,周不能王,況秦虎狼乎?”

  【索隱述贊】畢公之苗,因國為姓。大名始賞,盈數(shù)自正。胤裔繁昌,系載忠正。楊干就戮,智氏奔命。文始建侯,武實強盛。大梁東徙,長安北偵。卯既無功,卬亦外聘。王假削弱,虜于秦政。

上一章 史記卷四十三趙世家第十三 史記最新章節(jié) 下一章 史記卷四十五韓世家第十五
?